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起來!不願被互聯互通額度“捆綁”的人

4月11日,中國央行新任掌門人易綱在博鼇論壇“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上宣布了今年年內中國擴大金融領域開放的一攬子措施,其中不僅有11項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還提到了滬倫通的大致時間表。

此次講話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下面,智通財經APP將對此次講話中提及的關鍵資訊做出解讀。

金融對外開放 互聯互通擴容

此次易綱在博鼇論壇上的講話,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他提出的金融開放“大禮包”——11項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簡單來說,預計到今年6月30日將落實的有以下6條: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保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至51%,放寬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要求,擴大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以及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的範圍。

此外還有5條是今年年底以前需要落實的:鼓勵在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設上限,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範圍,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的業務範圍單獨設限,以及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兩年代表處的要求。

這幾項金融業開放重大措施,對中國整體的金融市場,乃至經濟發展而言都是重磅利好消息,往大了說,金融業開放的根本目的主要在於引入優秀的競爭者,提高我國金融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競爭促進優化與繁榮。而往小了說,金融供給增加促進了市場競爭,增加了居民金融消費的可選擇性,相應的價格自然會降低,對消費者來說當然也是好事。

從上面提到的舉措來看,銀行業相關措施佔據了較大比例。事實上,目前我國金融業的開放程度仍落後於整體開放進程,通過與境外金融機構的股權合作,有利於我國銀行業在相關經營領域和業務領域獲得資金、技術支持,且引入外資能有效提升金融市場活力,對於國內銀行業提升服務效率、優化產品結構同樣是一大利好。

除了一些行業性的政策調整,更加明確、也與港股投資者關係更加密切的一大舉措,就是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每日額度的擴大了。易綱在會上宣布,將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即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自5月1日起生效:

此次調整,其實是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額度的又一次“解放”。2016年8月16日,原先實行總量管理的滬港通取消了3000億元人民幣的滬股通總額度,以及2500億元人民幣的滬港通下港股通總額度。在取消總額度後又再一次大幅放寬每日額度,將有效提高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熱情,維護市場安全平穩運行。

事實上自2014年11月滬港通問世以來,滬港通單日額度用完隻出現過3次,單日額度使用超過50%也僅出現過17次,深港通則並未出現單日額度用完的情況,似乎擴大額度的必要性並不明顯,但此次額度“鬆綁”背後其實還有另一層含義: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MSCI英文全稱為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是美國著名的指數編制公司,全球超過10兆美元的資產都以MSCI指數為基準,其中共計有超過1.5兆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為基準,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資產機構都以MSCI指數為標的。

換句話說,MSCI指數就是幫全球機構選股,一旦股票被納入MCSI,被可能全球機構買入

而中國的A股市場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興市場,同時也是全球規模靠前的股票市場,與MSCI指數本來就是互相需要的關係,但因為MSCI的規則A股一直無法進入指數,其中一大障礙就是境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的限制,MSCI方面也曾提到,如果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被廢除或有大幅提升,不排除會一次性把A股納入MSCI。

時間來到了2018年,隨著A股市場國際化大幅加快,雙方合作的意願也進一步加強,今年3月,MSCI擴容中國指數產品,為A股納入指數鋪路搭橋,市場上也已經流傳出納入MSCI的A股名單。緊接著,就是易綱在博鼇論壇上的此次講話,背後的資訊不言自明。

目前看來,今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初期比例或將為5%,在這一情況下,預計新流入的資金量約為1000億元人民幣,但在納入因子提高到100%時,增量資金將高達1.9兆元人民幣。而如果納入的股票範圍繼續擴大到中盤股,那麽長期新流入的資金量將會達到2.7兆元人民幣,這些新增的資金流量將會對A股市場產生明顯的正面促進作用。

上面說的都是與A股市場相關的內容,那麽此次互聯互通的擴容對港股是否會帶來利好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首先最直觀的一點,每日額度的進一步擴大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港股市場的資金流通,隨著新政落地,未來南下入場資金將趨穩並有所增加。對此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也表示:“每日額度經擴大後,將能方便兩地投資者進入香港及內地的股票市場,並促進市場互聯互通的未來發展。”

另一方面,前面提到的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也將給港股市場帶來一定利好作用。過去由於缺乏了解,和發達市場相比,全球投資者對於中國市場長期處於低配狀態,一旦A股納入MSCI,外資基金對中國股票的關注或持倉必將大幅增加,溢出效應下港股也可能直接受惠。

此外,A股納入MSCI之後,追蹤指數的被動投資會自動增加中國的權重,而現在被動投資又增長迅猛。當然A股市場也有其風險,譬如流動性管理較緊,對於資本流出及流動仍然有些限制,那麽港股市場自然就成為了第二選擇。

滬倫通:下一個港股通?

除了金融開放舉措,此次易綱的講話還有一大亮點——關於“滬倫通”的內容,“爭取在2018年內開通滬倫通”,此言一出立刻在全網刷屏了整整一天。那這個“滬倫通”究竟是什麽?與國內投資者更加熟悉的港股通又有何異同呢?

所謂“滬倫通”,指的是上海與英國倫敦股市的互聯互通,即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購入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個別股票。與此同時,英國投資者也能透過倫敦證券交易所買入部分上海上市的A股,概念與港股通基本相似。

相比美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倫敦證券交易所雖然在規模和名氣上都略遜一籌,但也貴為世界四大證券交易所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倫敦不僅是歐洲債券及外匯交易領域的全球領先者,還受理超過三分之二的國際股票承銷業務。

在倫交所上市的公司,不僅有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殼牌、全球最大石油石化集團公司之一英國石油公司、全球最大日用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全球著名大行巴克萊、渣打,還有港股投資者更為熟悉的嘉能可(00805)、匯豐(00005)等等。

更重要的是,倫敦證券交易所中外國證券的佔比達到50%左右,再加上倫敦的規模與位置,意味著它為世界各地的公司及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通往歐洲的理想門戶。因此目前,倫敦證交所仍是世界上國際性最強的股票市場,其外國股票的交易超過其它任何證交所。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個中英兩國交易市場的互聯互通項目,早在2015年10月,港交所旗下期貨所就與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有意在期貨所與LME之間建立交易通,連接倫敦和香港大宗商品市場,該項計劃簡稱”倫港通”。

雖然由於英國脫歐風波,兩地監管機構協商目前暫時難以展開,導致“倫港通”計劃稍有延遲,但港交所在今年年初曾表示,希望在與英國央行溝通後,倫港通最早能於2019年推出。而此次提到的“滬倫通”就是受“滬港通”成功經驗啟發而來。

儘管概念上與滬港通、深港通基本相同,但“滬倫通”的成功開通躲不開一個重要問題——時差。中國與英國之間存在8小時的時差,倫敦開盤時,滬市正好收盤,因此交易時段基本沒有重疊。此外,A股是T+1交易,且實行10%的漲跌停板,這兩點也與英國股市不同。

對此,倫交所首席執行官Xavier  Rolet早前表示,“滬倫通”將是一個跨境交易的“新概念”:“我們會設計一個特別的體系,來使得中國投資者可以在倫敦的非交易時段買賣英國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Xavier  Rolet也提及,英國會選擇一批頂級的上市公司提供給中國投資者在中國交易時段交易,倫交所也會選派一些券商擔任做市商,而交易則會在上海進行清算、結算。相應的,上交所同樣會選擇一批本地上市公司,讓英國投資者能夠在英國交易時間交易,同時指派做市商。

而在交易模式上的差距,則完全可以參照滬港通及深港通的成功經驗,甚至可以考慮設立過渡性的中央交易機制,因為10%的漲跌停限制可能會影響價格發現,導致市場流動性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地互通還有可能會以最直接的發行環球預托證券(GDR)模式“通車”。屆時中國企業會發行GDR在倫交所掛牌,英國富時指數成分股也可能發行GDR在上交所掛牌,當然GDR只是起步,實際發行股份和數量要取決於企業需求,最終還是會回歸到滬倫通本身。

滬倫通一旦成功開通,將會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一個通道,在目前美股市場處在歷史高位,A股市場處於相對低位的情況下,上述通道能夠方便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方便境外投資者尋求避風港,短中期將對A股構成實質利好。

而從長期影響來說,在國際化程度提升的同時,A股的估值水準、市場估值結構也將逐漸與世界接軌,隨著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的加入,A股上市公司治理也將得到強化,上市公司品質、內部治理將越來越完善,也將更加重視分紅,重視投資者回報,這對A股市場長期的健康發展十分有利。

反過來,滬倫通的開通當然也有利於境內投資者進行海外投資,為境內投資者提供更多全球資產配置方式,還讓期望上市的企業看到了新的選擇——未來除了“赴港上市”和“赴美上市”,到英國上市或許將成為國內企業IPO的新選擇。

另一方面,滬倫通上線也把人民幣帶了出去。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倫敦則是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中心。滬倫通開通後,英國的合格投資者都可以買賣人民幣資產,尤其是銀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滬倫通進入人民幣證券市場,人民幣的海外需求得到擴張,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之,在當前加速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大背景下,不管是金融的對外開放,互聯互通的進一步擴容,還是滬倫通的開通,對中國金融市場都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