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腰椎康復】椎間盤突出麻又痛,做3動作酸痛不再來!

播放GIF

現代人習慣久坐不動、駝背、翹腳或整個身體趴在桌子上,長期壓迫腰椎,導致椎間盤突出,從腰部到雙腳又麻又痛,臨床上最常被診斷確定的為腰部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

該病症是指腰椎間的軟墊,因外傷或退化而造成周圍韌帶破裂,導致裡面的膠狀物質從裂縫處突出,進而壓迫到脊椎神經,引起腰臀或下肢疼痛麻木

該病的發病率約佔門診15%,常發於20~40歲之間的成年人,男女比例為10:1,特別以青壯年男性、使用體力勞動者居多,兒童和老年人的發生率較少。

事實上,腰部椎間盤突出近年來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主因是病患大多坐姿或站姿不良所引起,這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造成,加上若過度提重物或體重過重,更會加速脊椎退化,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為初期主要癥狀。

患者通常在咳嗽、打噴嚏及大、小便時疼痛會加劇,而且腿部的痛感往往比腰背還要強烈。

另外,患者肢神經支配區域也會出現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導致肌力跟著下降。至於醫師在為患者做腰椎間盤突出檢測時,通常會以下列幾種癥狀做為判讀病情的標準:

腰椎間盤突出癥狀分析

腰痛不再來

每個人都有5節腰椎,每節腰椎都是由椎體和附件組成,腰椎間盤突出是一個常見癥狀,可被歸類在腰痛、腰腿痛癥狀中,會引起脊椎病變,椎管狹窄周圍軟組織沾黏、損傷,血液循環會因此減緩導致缺血、缺氧,若纖維環破裂或髓核脫出壓迫到脊椎神經,更會導致腰腿疼痛酸麻,是現代人十分常見的文明病。

一般的治療方法有

1. 西醫

西醫習慣以熱敷使血液循環加快,避免缺血缺氧;或用冷敷減少發炎,減少疼痛。此外像是服用消炎止痛劑來消炎止痛,用牽引機(拉腰)等物理治療使兩椎太空拉大,幫助椎間盤縮回原來的位置,若情況確實很嚴重,使用類固醇局部注射治療也是一種方法。

2. 中醫

至於中醫則用指壓、推拿來幫助腰椎複位,逐步修護。然而若上述的療法都失敗,醫師這時多半便會建議患者動手術來修整凸出部分,甚至將整個間盤切除。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若發現自己出現腰背疼痛、腿痛、麻木、乏力、感覺障礙等癥狀,這便極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惹的禍。而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第一是腰椎及纖維環退變;第二是外傷;第三則是長期姿勢不當所引發。

那麼既然姿勢性問題也是病因之一,所以無論是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後的康復,矯正姿勢自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點項目。

腰腿痛防治的3種自療動作

▼ 動作一:燕子飛法

功效:主要是加強腰背肌肌力,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動作:

1、俯臥於床上,雙腳伸直併攏,雙手伸直與肩同寬撐在地板上;

2、全身同時用力,使雙腿、胸背部極度伸展;

3、抬高上半身,至腰背部略感酸痛時回復原狀,待休息片刻,重複上述動作約15分鐘。

▼ 動作二:挺腰法

功效:

腰部向前挺時,使腰部曲度加大,這樣有利於維持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強腰椎穩定性(若有腰椎滑脫者不宜做此鍛煉)。

動作:

1、雙腳併攏站立(或可盤腿坐下),雙手交握後整個手臂打直往上延伸;

2、將腰部用力往前挺,呈一個弧度,雙腿繃緊不能曲膝,使腰部達到酸脹感後,快速回到原位,以此重複上述動作約15分鐘。

▼ 動作三:倒退走

功效:

倒走可以鍛煉腰脊肌、股四頭肌和膝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從而調整脊柱、肢體的運動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適合體弱者、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等,不宜做劇烈運動的人(人多車多、低窪不平的路上卻不宜倒走,以免摔傷,尤其中老年人更應注意安全。)

動作:

1、全身肌肉繃緊,身體直立,挺胸並有規律地呼吸;

2、膝關節不能彎曲,兩臂前後自由擺動或雙手插腰,一腳後退,腳尖先著地,後腳跟著地,步子均勻而緩慢;

3、每天堅持400步以上,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鍛煉效果。

若你屬於長期腰腿疼痛的患者,本就更該注重平時的預防及保健,重點則是加強腰背肌肉群的鍛煉,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鍛煉方法,禁止彎腰、扭屁股等動作。

其實從日常生活中便能有效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1、均衡飲食,多攝取維生素、蛋白質,避免攝取過多脂肪;

2、不宜過度勞累,姿勢要正確,不宜久坐或久站;

3、選用質地較硬的床墊;

4、避免受寒,注意保暖;

5、如已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則應避免激烈運動且減少運動量;

6、加強鍛煉腰背肌肉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