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的祖先跟狐狸一樣大小!你知道馬的演變史麽?

野馬野馬

  你相信馬的祖先只有狐狸般大小麽?

  hit-air馬術課堂開講啦!百科全書上說,馬的拉丁語學名叫Equuscaballus,是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食草家畜。它的祖先是大約5000萬年前北美洲起源的狐狸大小的始新馬,200萬年前進化成遍布北美、歐、亞的草原野馬,馬是由草原野馬馴化而成的。有些馬的種類是獨立演變的。而國內的馬化石證明中國是東方的馬起源地之一。

  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體長約210厘米,肩高約110厘米,尾長90厘米,體重350千克。頭部長大,頸粗,耳比驢短,蹄寬圓。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夏毛淺棕色,兩側及四肢內側色淡,腹部乳黃色;冬毛略長而粗,色變淺,兩頰有赤褐色長毛。棲息於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機警,善奔跑。原分布於中國新疆準葛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新疆、甘肅半散放養殖,為野馬重返大自然而進行科學實驗和研究工作。

  如今僅存的野馬是所謂普氏野馬(Equus przewalskii),即草原野馬或蒙古野馬,它的染色體有66條,比普通馬多出兩條,這意味著它們和普通馬分家很早。而一般認為的馬的直系祖先是歐洲野馬(Equus ferus,或Equus gmelini),主要分布在法國南部及西班牙東部至俄羅斯中部,19世紀末滅絕。法國和西班牙石室壁畫上的馬,應該就是它們。一萬年前,野馬在其故鄉美洲消失,這決定了兩個大陸不同的命運。

法國拉斯科洞中的馬,下圖名為“中國馬”法國拉斯科洞中的馬,下圖名為“中國馬”

  據信斯基泰人6000年前在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地區馴養了最早的馬,但馬應該是同時在不同地方分頭馴化的,那些古代良馬產地如兩河流域北岸、南俄草原、蒙古高原以及黃河流域應該都是馬的故鄉。在我國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好幾個距今6000年左右的已被馴化的野馬變種。

  馬的視力差,聽力好,這是馬容易受驚的原因。馬站著睡覺,靠奔跑避敵。馬嗅覺靈敏,能辨別飼料、水質和方向,可以尋找路線。在古代,無論中國、印度還是西方,都不厭其煩地對馬分類命名。中國古代根據馬的毛色和花色把它們叫作驃、騮、駰、驊、驪、騧、騏、騅、驄、龍、駹、騂等,而母馬叫騍,小馬叫駒,閹馬叫騸,劣馬叫駑,壯馬叫驍,良馬叫駿,好馬叫驥……中國古代大英雄的馬都有個好聽的名字:項羽的叫烏騅,關羽的叫赤兔,劉備的叫的盧,而李世民則給他的“六駿”都起了好聽的三音節名字,如“颯露紫”等。


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

現存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馬的分類標準五花八門。近現代以來,除了顏色,人們還根據馬的產地及環境、性情、功用、體型、育成方式等進行分類。如東、西方,乘、挽用、拖曳,大、小、輕型,冷、熱、溫血,草原、沙漠、山地、森林,自然、培育、育成等,或直接根據功用稱之為速度馬、障礙馬、舞步馬、獵狐馬、牛仔馬、馬球馬等等。對馬的命名則可用育種人、名人、國家或地方的名字,如奧爾洛夫馬、布瓊尼馬、蘇維埃重挽馬、阿拉伯馬等。目前世界上馬匹存欄量約有7000萬匹,被分為300多個品種。其中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蒙古馬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戰馬。

阿拉伯馬阿拉伯馬

  阿拉伯馬是世界上古老名貴的馬種。考古學發現它們源於4500年前,原產於阿拉伯半島。在乾旱少雨、食物匱乏的條件下,經長期精心選育而成。該馬對世界上許多優良馬種的形成起過重要作用。英純血馬、奧爾羅夫馬、莫爾根馬等,都含有阿拉伯馬的血液。

  汗血馬:

  汗血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原產於土庫曼斯坦。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

  (大陸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