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火燒觀音院:其實這是孫猴子對觀音菩薩的報復?

【一】唐僧師徒間並無師徒情分

收了白龍馬之後,師徒們繼續西行,走了有兩個月的太平之路。這一天,行到太陽西墜之時,遇到一座寺院,正是後來被猴子燒毀的觀音禪院。

裡面的和尚見到唐僧,問清緣由,便請他進去,又一眼憋見了孫悟空,就說:

那和尚忽見行者相貌,有些害怕,便問:“那牽馬的是個什麽東西?”三藏道:“悄言,悄言!他的性急,若聽見你說是什麽東西,他就惱了。他是我的徒弟。”那和尚打了個寒噤,咬著指頭道:“這般一個醜頭怪腦的,好招他做徒弟?”三藏道:“你看不出來哩,醜自醜,甚是有用。”

大家看看,和尚叫孫悟空“什麽東西”,還說他醜頭怪腦,作為師父,唐僧是什麽反應呢?只是讓和尚說話輕點,若是猴子聽見,他就惱了。

這是一個師父應該說的話嗎?別人罵自己的徒弟,他不但不生氣,還得意地說“醜自醜,甚是有用”!這個唐僧,根本沒把孫悟空當徒弟,二人根本沒有什麽師徒情分,完全是官場中的兩個失意之人身不由己湊到了一起,為了達成各自的目的不得不以師徒相稱,以後的豬八戒、沙和尚也是如此。

唐僧師徒之間的關係是這樣,大明朝裡,官員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大家成為同僚,並不是因為相親相愛,志趣相投,不過都是各自為了前程而已,沒事兒時稱兄道弟,相處融洽,一旦出事兒,那就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了。

所以,在取經路上,實在的豬八戒,看到唐僧沒救了或是孫悟空被妖怪吃了,這個時候,豬八戒的第一反應並不是為他的師父報仇,為他的猴哥雪恨。而是要和沙僧分行李,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莊。為什麽?因為他明白,一旦沒有唐僧或是孫悟空,經就取不成了,取經隊伍也要散夥。取經的“前程”沒了,大家只好再次各奔“前程”了。

【二】

進了寺院,只見正殿上寫著四個大字:觀音禪院。為什麽叫觀音禪院呢?因為裡面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院裡的和尚是打著觀音菩薩的旗號來受人們的香火。

唐僧見了這四個字,“大喜”,倒地便拜。因為觀音菩薩屢次幫他,給他緊箍咒,製服了猴子,又助他降伏白龍馬,有了一副腳力。而孫悟空呢,風燭猜,此時的他一定是氣不打一處來。這觀音“變著法兒害我”,騙我戴上了什麽勞什子鐵箍兒,老和尚一不高興就念那話兒,來折磨我。

看到“觀音禪院”這四個字的時候,猴子已打定主意,非要在這裡折騰出點事兒來。縱然不能把觀音怎麽樣,也要給她點顏色看看,讓老孫也出口惡氣。

或許有人會問,觀音是取經計劃的“總指揮”,是孫悟空的頂頭上司。而且,能脫離五行山,也是虧了觀音菩薩,猴子要在觀音禪院生事,他就不怕得罪菩薩嗎?若是菩薩一怒之下把他趕出取經隊伍,讓他回到五行山繼續蹲監獄,可怎麽辦?

其實,此時的孫猴子早已不是五百年前那個簡單魯莽的齊天大聖了。他已懂得如何在官場生存,如何與上級同僚相處。士隔三日,當刮目相看,更何況,孫悟空可是在五行山下反思了五百年呢?上一回收伏白龍馬時,猴子向觀音訴苦講條件,便已經摸清了菩薩的底限。

相比唐僧和孫悟空,觀音菩薩更需要完成取經計劃。取經隊伍裡少不了他孫悟空,沒有他,唐僧無論如何也到不了西天。所以,孫悟空明白,即便自己小小地反抗一下,觀音也不會把他怎麽樣。而且,猴子在觀音禪院生事,也不是簡單魯莽地無理取鬧,他完全是見機行事,將計就計。

孫悟空把富得流油的偌大一座觀音禪院燒個精光,卻沒落下什麽把柄。觀音當然也不好狠狠地責罰猴子,把事情搞大。有時候,一個大政治家是需要有一些度量的。

下面,我們就看看,孫悟空是如何一步一步挑起事端的。

唐僧見到“觀音禪院”四字,倒頭便拜,觀音院的和尚打鼓,孫悟空就去撞鍾。

三藏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望金象叩頭。那和尚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鍾。三藏俯伏台前,傾心禱祝。祝拜已畢,那和尚住了鼓,行者還隻管撞鍾不歇,或緊或慢,撞了許久。那道人道:“拜已畢了,還撞鍾怎麽?”行者方丟了鍾杵,笑道:“你那裡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的。”此時卻驚動那寺裡大小僧人、上下房長老,聽得鍾聲亂響,一齊擁出道:“那個野人在這裡亂敲鍾鼓?”行者跳將出來,咄的一聲道:“是你孫外公撞了耍子的!”

在寺廟裡,敲鍾是有講究的,做法事、舉行儀式,需要敲鍾,若是遇到緊急情況拉警報,也需要敲鍾。而唐僧“祝拜已畢”,孫悟空還在那裡亂撞,所以就驚動了大小僧人一起擁出,他們都以為出了什麽事。這時猴子竟然說是撞著玩兒的,這分明是他存心找薦。

接著,觀音禪院的老院主金池長老出來了。這個老和尚活了二百七十多歲,收藏了無數寶貝,就問唐僧,既然你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可有什麽寶貝,讓我開開眼。唐僧趕緊回說沒有,可猴子卻在一旁攛掇:

行者在旁道:“師父,我前日在包袱裡,曾見那領袈裟,不是件寶貝?拿與他看看如何?”

這時,觀音院的和尚們開始冷笑,老院主多年來收藏的袈裟,足有七八百件,裝了十二個櫃子,拿出來放在天井中,“滿堂綺繡,四壁綾羅”。猴子看了不服,就要取出唐僧的錦襴袈裟。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隻恐有錯。”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錯?”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雲: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孫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說,急急的走了去,把個包袱解開,早有霞光迸迸,尚有兩層油紙裹定。去了紙,取出袈裟,抖開時,紅光滿室,彩氣盈庭。

雖然孫悟空爭強好勝,不甘人下,但他也不傻。“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這個道理唐僧明白,孫悟空何嘗不明白?而且他保唐僧西去,怕的就是出事情危及唐僧。唐僧都把話說到這身份上了,孫悟空還是“不由分說”,急急地打開包袱,亮出袈裟,為什麽?猴子正是為了引誘老院主做出不軌行為,他好借機生事。

如來佛祖賜給的寶貝,豈是凡間之物可比?老院主一看錦襴袈裟,果然動了奸心。他跪求唐僧,要把袈裟借到後房,細細地看上一夜,明早再奉還。

三藏聽說,吃了一驚,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來,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盡是老孫管整。”那三藏阻當不住,他把袈裟遞與老僧道:“憑你看去,只是明早照舊還我,不得損汙些須。”

唐僧此時只能埋怨猴子,孫悟空卻不聽勸阻,放心地把袈裟交給了老院主。大家留意,孫悟空是“笑道”,袈裟拿在陌生人手裡,他應該擔心才對,反而笑,為什麽?因為老院主上鉤兒了,借給他正中猴子下懷!

果然,和尚們謀劃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全都燒死,奪了袈裟。猴子夜裡發現後,“暗笑”,“果然要害我們性命,謀我的袈裟”,“與他個順手牽羊,將計就計”。大家看,殺人謀財,是觀音院的和尚們不對,但猴子也沒安好心,他一開始就是要存心生事端。

猴子上天向廣目天王借來避火罩,護住唐僧睡覺的禪堂,自己則坐在老院主的方丈房的屋頂,著意看護袈裟。同時,吹出一口氣,刮起一陣大風。由此,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偌大一座觀音院,被燒成一片廢墟。

孫悟空借機生事,報復菩薩,卻沒有落下什麽把柄,又考慮周詳。此時的孫悟空已然不是五百年前那隻魯莽造次的猴子了,說實話,風燭開始欣賞他了。(未完待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