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座中國核武研究基地,在深山裡秘密隱藏了23年

地點 | 四川梓潼縣

採訪者 | 劉濤

你知道嗎?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52年的今天,

我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紀錄片《東方巨響》:“6,5,4,3,2,1,啟動。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了。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氫彈爆炸,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我國隻用了2年多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這兩個發展階段的跨越。”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2019年春節前夕,華夏膠片電影發布紀錄片《東方巨響》)

看過紀錄片《東方巨響》的人都知道,原子彈和氫彈是在我國青海原子城研製的。但很長時間裡,鮮為人知的是在四川綿陽的深山裡,有一個比原子城使用時間更長的秘密基地。這就是中國兩彈城。這裡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舊址,也曾是我國核武器研究的最高機構。我蹲點採訪的地方就在這裡。

從綿陽市梓潼縣的長卿山沿山路蜿蜒而上,在半山腰轉彎處能夠看到一個隱蔽的洞口,工作人員告訴我這是一個防空洞,也是進入兩彈城最便捷的通道。

一公里多長的防空洞,我實際體驗了一下,步行的話,大概要走10多分鐘,隧洞兩邊的牆壁上,還保留著“備戰備荒為人民”字樣的標語。

我注意到,防空洞的洞壁上開鑿了幾個幾十立米方的小閣子,工作人員說這是為備戰做準備的,一旦發生戰爭,科學家和一些重要的資料設備就會及時轉移到這裡。

我在四川工作了10多年,對兩彈城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機會如此近距離接觸。這次能夠揭開兩彈城的神秘面紗,首先我要解開自己心中的三個疑問。

靠山、分散、隱蔽

來到兩彈城的第二天,我遇到了已經退休的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1所常務副所長陳俊祥。他是1960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畢業生,今年已經86歲了。從青海原子城到中國兩彈城,一直參與我國核武器的研發。他這次來兩彈城是給這裡的年輕幹部講課的。

陳俊祥:“因為我們青海的基地,目標很明確,(有人)要把中國的原子彈扼殺於搖籃之中。當時我們一方面做實驗,一方面備戰,我們每個禮拜要搞一個晚上叫防空演習。”

陳俊祥告訴我,上世紀六十年代,按照“大三線”建設的構想,我國核武器研製基地要從青海內遷到內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根據“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兩彈城基地從300多個備選點位中,脫穎而出。

我算半個軍事迷,知道核武器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兩彈城作為我國核武器研究的最高機構,當然享受最高級別的保密。據說當年兩彈城層層設防、警衛森嚴。

……不能說,……也不能說

兩彈城工作人員石風英:“以前在這邊工作的,他們在外邊站崗,站了幾年崗都沒有進來過……”

兩彈城的工作人員時風英告訴我,要知道這裡的保密工作如何開展的,要從當時基地主要負責人鄧稼先開始。於是我來到了兩彈城裡的鄧稼先舊居,1971年到1985年,鄧稼先在這裡居住了14年。如今這裡還保留著當時的原貌:一張床,一個五鬥衣櫃,兩個單人布沙發。

石風英給我提供了一段鄧稼先妻子許鹿希的採訪影像資料,這是2013年籌建兩彈城紅色教育基地時他們搜集發現的:

許鹿希:“我晚上睡覺,他也睡不著,來回折騰。我就問他是不是有什麽事,他就告訴我說我要調動工作了。我問他說,你調哪裡去,他說不能說。我問他你調什麽工作幹什麽去,他說也不能說。我說你給我一個地址,將來我們通訊,他說通訊也不行。”

(央廣記者劉濤 攝)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鄧稼先是摯友,他們都在美國留學過。鄧稼先去世後,2017年楊振寧還專程到兩彈城鄧稼先舊居,從他的隻言片語中也能感受到這份工作的保密程度:

楊振寧:“他回國以後,跟我很少通信。1964年中國爆了第一顆原子彈以後,美國的報紙也報導的很多,一兩個禮拜天天都有關於中國原子彈的消息,其中就有一個報導就是造中國的原子彈有哪些人是重要的人物,就有鄧稼先的名字。我就知道,鄧稼先對於中國國防事業有重大的貢獻。”

在兩彈城裡呆的時間越久,越能感受到那一個個響亮名字背後的付出,鄧稼先、王淦昌、陳能寬,像他們一樣當年近2萬人悄悄進入四川北部深山區的大山裡。

時風英告訴我,我國一共進行了45次核試驗,其中有22次是在兩彈城指揮完成的。在兩彈城裡,我國完成了原子彈氫彈的武器化和定型,並進行了新一代核武器研製突破。

(央廣記者劉濤 攝)

連警察局都找不到

今年已經70多歲的李銀果老人,解答了我這個疑問。李銀果跟丈夫都是原中國工程物理物理研究院工作人員。當年為了跟丈夫團聚,已經成為山西一名法官的李銀果,毅然調入了大山溝裡的兩彈城:

李銀果:“因為咱們這個部門是保密工作,他們只能進,不能出去,所以只有我調過來。調過來以後吧,從此就跟我們班的同學失去聯繫了。我們當年一個同學,他有一次到成都來開會,從東北來就帶點大豆啊東北特產。因為我寫的是成都523信箱,他就找,按這個信箱他就找不著。找不著他就問成都市警察局,成都市警察局找遍了,他說沒有這個部門。所以那個時候都是默默無聞的乾啊。”

在兩彈城歷程館邊上,有一面保存完好的功勳牆,上面雕刻著鄧稼先、王淦昌、陳能寬、於敏等9位科學家的銅像。他們曾默默無聞,他們將永遠被銘記。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從今天開始,中國之聲推出大型主題報導《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足跡》,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50多名記者深入偏遠鄉村、城市社區、工程現場、科研院所……蹲點調研,充分展現一個古老民族的現代化傳奇,充分體驗新征程上人民的奮鬥精神。

主創人員

總監製:蔡小林

總策劃:高岩

審稿:李謙

記者:劉濤

新媒體:柴婧、於子敬(見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