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型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納入醫保!造福更多患者!

12月14日-15日,「2018江蘇省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年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國內外風濕免疫領域的著名專家,以及全國及江蘇本地廣大從事風濕免疫科及相關專業的醫師匯聚金陵、濟濟一堂,就風濕病規範診療、學科發展、青年醫生培養與臨床新進展等主題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同時江蘇省人民醫院風濕科主任張繆佳教授針對風濕免疫科常見慢病——類風濕關節炎(RA)及其診療、創新療法與醫保政策在推進疾病規範診療中的作用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類風關致殘性高

關節腫痛晨僵及時就診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自身免疫病,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基本病理表現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並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可並發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抑鬱症等。

目前,我國大陸地區類風濕關節炎總患病人群約500萬。且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殘疾及功能受限發生率逐漸升高。病程在1~5年、5~10 年、10~15 年及15 年以上的患者,致殘率分別達到了18.6%、43.5%、48.1%、61.3%,身體機能、生活品質和社會功能都因此遭受嚴重的影響。

然而,「我國民眾普遍缺乏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識,誤認為這是人體衰老的正常現象。在臨床中,我們還發現,有不少患者在出現典型的多關節腫痛及晨僵等癥狀至少半年或者1年以上才被確診。」張繆佳教授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時機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預後。如果患者能在發病半年內就診並接受規範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和控制病情。所以,當出現關節腫痛、晨僵等癥狀時,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風濕科就診檢查。」

重視達標控制

患者預後生活品質有望提高

類風濕關節炎是由炎性細胞浸潤及其釋放的炎性介質所致。儘早抑製細胞因子的產生及其作用,能有效阻止或減緩關節滑膜及軟骨的病變。故一經確診,應及時給予規範治療。目前臨床倡導達標控制,即達到疾病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儘管類風濕關節炎無法根治,但通過達標治療可有效緩解癥狀和控制病情。

目前我國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治療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葯、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物、糖皮質激素類、生物製劑和植物葯製劑等,存在副作用大,起效慢難以控制病情進展,或需要注射使用不便等不足之處。不僅如此,即使是在傳統改善病情抗風濕葯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規範治療後,仍有超過50%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達標率差強人意,受累關節腫痛、活動受限仍然嚴重困擾患者。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全球首個、中國目前唯一批準上市的新型口服小分子靶向JAK激酶抑製劑托法替布的到來,為臨床及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帶來治療新選擇。」張繆佳教授表示:「作為一種全新作用機制的新型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物,托法替布與傳統治療藥物相比,能有效控制病情,快速緩解疼痛、減輕疲勞、改善睡眠,幫助患者快速持續達標,且不用打針,方便服用和攜帶。」

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萬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享受到了最先進的托法替布治療。同時,其也被列入了國際權威專業機構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和美國風濕病學會(ACR)發布的最新治療指南,以及被中國權威專業機構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會《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版)推薦,用於對甲氨蝶呤療效不足或對其無法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的治療新選擇。

醫保提升創新葯可及性

助力患者減負及規範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終身疾病,長期治療不僅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精神負擔,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據2013 年的一項經濟學負擔研究結果顯示,類風濕關節炎導致每名患者的平均直接成本超過1.5萬元/年,其中醫療成本超過九千元,佔總費用的 50%,隱性成本鋼彈1.5-2.2萬元,遠遠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達標率一直都遠低於歐美國家,這與患者的不規範治療、隨意減葯停葯有著直接的關係,而背後的根本原因是治療藥物的可及性問題。」張繆佳教授強調。

近年來,政府採取國家醫保目錄談判等舉措,從多環節、多管道降低藥物費用,保障患者用藥。各地也是加快政策落實,為減輕當地患者負擔不斷努力。今年7月1日,江蘇省正式執行2018版醫保藥品目錄,其中托法替布被納入乙類目錄範圍,用於類風濕關節炎治療。

「如今,在創新葯醫保已經準入的情況下,患者自付比例下降,藥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得以提高,患者可以延長創新抗風濕藥物的使用周期,確保疾病持續處於緩解狀態,可以讓更多無法承擔高昂治療費用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規範治療中獲益。」張繆佳教授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