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子藏書被老婆發現後燒毀,都是女方的錯?

【點擊這裡進入哥迷會,快點快點搞快點】

這兩天,哥先後圍觀了兩件本無關聯的事兒。

起初不覺得有什麽,但仔細一想,發現它倆背後的道理其實差不多。

一個是豆瓣網友藏書被老婆發現,一百多本書被毀。

這位網友家住四川一個小縣城,已婚有娃,經濟不寬裕,每個月卻至少要花500元買書。

瞞著老婆買書藏書的操作,堪比跟小三撩騷。

某天東窗事發,老婆“發飆”了。

先是把書拖到廚房,就著燃氣灶一本本點燃,被阻止後開始跟老公動手。

之後愈發瘋狂,手撕不動,直接上菜刀。

當晚,這網友的腦子一直處於宕機狀態。

不知道撕了多久,等老婆覺得“可以了”,他面前就只剩三個堆滿廢紙的大紙箱了。

再一箱箱搬出家門、放到小區垃圾桶邊上,哥能想象他當時內心的崩潰。

看到這裡,按照以往熱門網帖的故事走向,我以為他接下來會跟大家訴苦。

吐槽自己老婆控制欲太強,怪老婆毀書太殘忍。

沒想到他話鋒一轉。

開始講他老婆當時的哭訴

並且認真地自省了一番,承認都是他沒平衡好愛好跟家人之間關係的錯。

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了,誰願意變成潑婦?

最後還告誡書友們要吸取他的教訓,買書看書不要忽略了家庭。

然而,他文字中的peace & love並沒有傳遞到圍觀者這邊。

帖子被搬運到微博上,因為裡面的每一句都踩在當代網友的炸點上,頓時引來了各種批判的聲音。

有說心疼書,應該轉賣二手,或者一開始就買電子書。

有說他老婆不尊重伴侶,是專權悍婦;或是他居然妥協到自己撕書,不是真的讀書人。

還有說不是一路人,幹嘛要結婚;或是不婚不育保平安……

好像都有那麽一點道理,但又說不上哪裡奇怪。

哥比較感興趣的,是有人通過他列出的藏書判斷,“這人並沒有自己說的那麽愛書,只是靠書來逃避家庭責任和真實人生”。

判定標準或許粗暴了一點,但這樣才說得通他末尾的勸誡和他老婆的歇斯底裡。

哥其實很悲傷。

早幾年看到這樣的帖子,我可能很容易得出誰對誰錯的結論,再跟大夥兒講講哥遇到這事兒會怎麽處理。

可現在縱觀全文,我隻感到兩邊加在一起的悲傷,不忍再苛責哪一方。

男人難,除了愛買書無一不良嗜好,工資上交,家務也有做,但一言不合藏書就被毀,精神家園幾乎塌了一半;

老婆也苦,為了省錢不過生日節日紀念日,要給孩子補上疫情耽誤的課,人情往來贍養父母都得花錢,家裡雞蛋都快吃不起了,老公居然還有閑錢買書?

老婆在現實生活裡遭遇的堵,書裡找不到出路。

囊中羞澀的男人被迫走出虛構世界,四下環顧,終於放棄了唯一的愛好,迎接現實。

誰看到不說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呢?

但再一想,只有他們哀嗎?

生活這本燒不動也逃不掉的書,你我都在其中。

這就到了哥說的第二個事兒。

是蔣方舟在《圓桌派》裡提到的一個故事,一個80後發現自己女兒得了白血病,於是告別一直在玩的遊戲和好友們。

刪掉遊戲,不是因為怕遊戲搶佔要花給女兒的錢和時間。

而是他之前一直把遊戲當作自己逃避現實的地方,就像前面那個網友的書。

躲進去,就不用考慮現實中的種種責任。

小孩子才以為自己可以永遠年輕,成年人都是咬著牙一夜變老。

老到可以擁抱沉重,去承擔生活。

之前我們常說,“哪有什麽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但“大廈”一旦轟塌,你只有自己出來負重,背著身後更無力的人前行。

這些人可能是你的孩子,可能是你的爸媽,可能是所有你在乎的、想要庇佑的人。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庇佑著自己的人是萬能的。

到了一定的年齡才發現,前路多雨,自己就得是那個屋簷。

就好比《三十而已》裡的陳嶼和鍾曉芹。

陳嶼醉心於養魚,用一個個魚缸逃避自己對於小家的責任,看起來成熟,實際上只是一個把婚姻當作避風港的小孩子。

一直傻乎乎的鍾曉芹此刻一語中的——

都想避風,誰當港啊?

沒有人有義務給另一個人當避風港,不過是自我選擇罷了。

但隨著年紀增長,勇氣越來越少,要承擔的卻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不可以說“不”。

為了庇護身後的人,我們沒資格年輕了,縱使再無力也要去當那個“港”。

就像阪本龍一說的:“到了時間你就一定要上場,人生就是這樣。”

可惜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往往都沒有deadline,我們永遠不知道這個變老的“時間”是十年後,還是明天。

好在,沒上場前,每一刻都還是無憂無慮的好時光。

要好好享受,也要暗自發力。

就從這一刻起吧,努力成長,努力賺錢,努力攢下資本。

只是為了上場時不是兩手空空,毫無準備。各位共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