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順豐上市20個月:淨利潤下滑16.87% 快遞業務比同行賺錢

文|AI財經社 裘雪瓊

編|梁夜

上市以來,“快遞之王”順豐的營收繼續增長,淨利潤卻下降了。

10月27日,順豐披露了三季度報:1-9月實現營收653.68億元,同比增長31.19%;實現淨利潤30.28億元,同比下降16.87%。

自2017年2月借殼上市以來,這是順豐交出的第一份淨利潤下滑的財報。上市後順豐共發布6份財報,就淨利潤指標而言,除2017年半年報增長了7.47%外,其余增速均為兩位數。

目前,國內共有圓通、中通、韻達、申通、順豐、百世和德邦七家民營快遞企業。順豐第五個上市,登陸A股三天后,總市值就突破2300億元,超過萬科和美的成為深圳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創始人王衛持股市值近1500億,問鼎中國快遞業首富。

需要注意的是,順豐是4家A股快遞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三季報淨利潤出現下滑的。圓通、申通和韻達的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別為12.54億元、16.11億元和19.8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8.53% 42.86%和68.42%。中通和百世尚未發布第三季度報。

快遞業務依然最賺錢

2018年前三季度,順豐的淨利潤為何比同期下降?

順豐方面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表示,主要是因為2017年同期處置了豐巢股權,從而獲得了約11億元的一次性投資收益。

財報顯示,順豐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利潤)為28.21億元,同比增長6.38%。其中,第三季度下滑了14.56%。國金證券分析師蘇寶亮認為,這主要是營收增速放緩疊加成本及研發、銷售費用剛性增長導致的。

AI財經社研究財報發現,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順豐營收分別為574億元、710.94億元、425.04元,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19.5%、23.68%、32.16%。

而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順豐的營收為228.64億元,同比增長29.43%,增速較前兩季度的32.16%有所放緩。

但對比其他上市快遞企業,順豐依然是賺錢的。

以2018年上半年為例,順豐的業務量為18.85億件、市場佔有率為8.41%,而圓通、中通、韻達、申通四家共承運快遞114億件、市場佔有率達52.39%。但順豐的營收達425.04億元,遠超上述四家快遞企業共323.57億元的營收總和。

這是因為順豐具有品牌溢價。它采取直營模式以保證服務品質,用航空飛機送快件實現高時效,以至於每票快件的價格高、毛利也豐厚。

2016年年報顯示,時效快遞與經濟快遞的收入合計佔到總營收的90.09%。

“時效快遞”即為順豐即日、順豐次晨和順豐標快,主打速度;“經濟快遞”指的是速度稍慢但價格較低的服務,例如順豐特惠、針對商家的專業單倉、全國分倉等。

快遞是順豐起家的業務。而根據2017年年報,時效快遞和經快遞這兩個傳統板塊仍為順豐貢獻最多收入——615億元,佔比高達86.51%,但相較同期下降了3.58%。

順豐堅實的航空力量支撐起了時效快件業務。

2003年,順豐與揚子江快運航空有限公司簽訂合約,成為國內第一家用飛機運送快件的民營快遞公司。2009年,順豐航空實現首航,成為我國首家民營貨運航空公司,現今已發展為國內全貨機數量最多的貨運航空公司。

截至2017年年末,順豐有41架自有全貨機、16架租賃全貨機,每晚運行140班,航空發貨量佔全國航空貨運總量22.98%。

五大新業務營收佔比逐年提升

2017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王衛表示,順豐未來致力於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瞄準的不僅是4000億元的傳統快件配送市場,更是12兆元的大物流市場。

王衛此言的背景有二。第一,快遞行業的增速趨緩,國家郵政局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行業業務量增速與營收增速,均降至6年來的最低點。

第二,快遞行業的市場集中進一步加強,順豐、圓通、韻達、中通、百世六家上市企業的業務量佔到全行業的70.9%。

與其在快遞紅海裡搶食,不如放眼更遼闊的物流藍海。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向AI財經社表示:“快遞本質是大物流服務的一類產品,隨著快遞企業上市,需要從快遞服務專賣店向綜合物流的超市轉變。”

順豐推出了多項新業務,具體包括重貨、冷運、同城配、國際業務。2017年年報顯示,四項新業務佔總收入的比例從前一年的9.9%上升至13.5%。值得一提的是,每項新業務都保持了40%以上的高增速。

其中,重貨運輸收入為44.02億元,同比增長79.93%;同城業務收入同比增加 636.18%,順豐稱已在全國擁有超過 6000 人的專職配送人員,以及 11 萬名以上的大網兼職快遞員。

2018年上半年,順豐在財報中提到新增了醫藥業務;這五項新業務為上市公司合計貢獻了65.43億元的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提升至15.4%。

新業務拓展需要砸錢。數據顯示,2018年順豐前三季度營業成本和銷售費用分別為533.4億元和14.4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34.67%和46.7%。

方正證券認為,培育新業務是順豐成為綜合物流巨頭的必由之路,持續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實力、犧牲短期利潤增速是當前的戰略選擇。

順豐的轉型乃順應時勢。順豐掌舵人王衛曾表示,一些大型的企業客戶希望能把自己所有的物流服務都外包給一家物流公司,以打通整個供應鏈。

供應鏈短板,順豐靠資本收購來補齊。

10月26日晚間,順豐公告豪擲55億元將國際物流巨頭DHL的在華業務——供應鏈管理業務、管理團隊和相關科技技術——收至麾下。2017年,DHL以6.2%的市場份額穩坐全球供應鏈物流的頭把交椅。

過去,順豐開展了醫療冷鏈與供應鏈金融,但尚未進入汽車、消費電子及半導體這些高附加值服務的領域,而DHL恰恰對此積累深厚。

電商則是順豐屢戰屢敗的業務嘗試。

9月底,順豐優選6年內迎來第7位CEO全國珊。高管的頻繁變動,使得順豐優選業務不斷變更:從主打生鮮電商,到廣鋪嘿客門市,將嘿客與優選合並,之後,跨境電商、便利店、無人貨架,每個電商風口都沒錯過,但又都沒能激起水花。

2017年,順豐的商業銷售收入為 7900 萬元,同比增加 287.13%,但其成本增速卻高達 302.89%。而且,八年來順豐在電商市場佔據的份額可以忽略布局,虧損確實堪稱巨額—,僅2013年到2015年就虧掉了16億元。

寶座之下,群雄環伺

順豐上市之後,“王衛焦慮”常見諸報端。即便還坐在中國快遞行業的C位寶座上,但覬覦的實力玩家已環伺周圍。

比如正在奮力追趕的“通達系”。

10月18日,圓通正式推出直營品牌“承諾達特快”,瞄準中高端快遞市場,為商務件客戶、電商客戶提供綜合性、個性化、全鏈路的快遞服務,以及即時配送、夜間服務等增值服務。

這意味著,長年貼著“廉價”標簽的圓通要從順豐口中奪食。它是國內第二家擁有航空執照的快遞企業,截至2017年自有全貨機為10架,投入使用的有8架。

而中通的淨利潤正在逼近順豐。2017年上半年,順豐的淨利潤是18.84 億元,排名第二的中通淨利潤為12.198 億元。一年之後,中通的淨利潤增至20.5億元,與順豐的22.34億進一步縮小差距。

而就營收增速指標而言,圓通、百世、韻達表現亮眼。

2018年上半年,圓通一改去年增速最低、只有18.82%的頹勢,增幅高達46.95%;百世緊隨其後,增幅為44.80%;第三名韻達,增速36.95%;順豐排第四位,增速是32.16%。

順豐的對手,還包括電商巨頭京東。2017 年 4 月,京東宣布其物流子公司將獨立運營,並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

而在四個月前,劉強東曾在採訪中說道,目前物流服務得到公眾認可的就兩家——京東和順豐;而他相信,“未來快遞就兩家,京東和順豐”。

過去11年,京東憑借正品與自建物流從電商的紅海戰役中獲勝,並向消費者提供了快速、安全的網購體驗。

2017年底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網易 CEO 丁磊就說:“我經常在京東上買東西,原因就是除了正品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物流做得非常得快。”

時至今日,京東物流的倉儲面積達 900 萬平方米,設有約 7000 個配送站,30 萬個末端服務網點,覆蓋全國 2830 個區/縣。相比之下,順豐目前的倉儲面積大約 140 萬平方米,約 3 萬個合作代辦點,覆蓋全國 2672 個縣區級城市。

獨立的京東物流須自負盈虧。為此,它向全社會開發,為電商平台上的商家以及有業務聯繫的商家如網易嚴選提供倉配物流服務。而原來,網易嚴選的配送是順豐承接的。

科技基因向來是順豐引以為傲的。早在2003年,順豐從韓國以每台7000元的高價引進巴槍(一種手持的智能終端設備),率先佔得末端配送資訊化的先機。

2017年財報顯示,順豐的研發人員達2800人(含外包),同比增長34%;研發投入達到11.67億元,同比增長108%,獲得發明專利366項。

只是,通達系與京東也都重金加碼科研,上線自動化分揀設備,研究無人機、無人倉、無人車……

強手競爭的新格局之下,王衛和順豐注定是要居安思危、創新變革的。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