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幽門螺桿菌 隱藏在胃裡的「殺手」

如果你是胃病患者,那麼,你一定聽說過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一定會致癌嗎?這是許多病人都關心的話題。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隱藏在胃裡的「殺手」。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多鞭毛、微需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傳染源。

細菌界的「小強」

我們都知道胃部是強酸環境,所以在早期的學術界,認為胃裡是潔凈而不可能有細菌生存的。然而,在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沃倫和馬歇爾首先從人胃黏膜中分離出了幽門螺桿菌。它堪稱細菌界的「小強」,能分泌尿素酶,從而產生氨,所以在強酸環境下的胃裡仍然安然無恙。

警示一: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

幽門螺桿菌與許多胃腸道疾病脫不了乾係,它可以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生,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列為Ⅰ類致癌物。

慢性胃炎:患者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其在胃上皮細胞表面定居,幽門螺桿菌能破壞胃黏膜的自我保護機制,突破胃酸、蛋白酶、粘液層的保護作用,破壞胃黏膜,引發胃炎。

消化性潰瘍病:由於幽門螺桿菌寄生在胃部破壞了胃黏膜的天然保護屏障和修復功能,致使胃黏膜、十二指腸粘膜、食道粘膜很容易受到胃酸、膽汁等物質的腐蝕卻不能夠有效修復,從而引發消化性潰瘍。

胃癌:幽門螺桿菌的代謝產物直接毒害黏膜引起炎症反應,本身也具有基因毒性作用從而引發胃黏膜的惡化轉化,引發胃癌。

缺鐵性貧血:該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潰瘍與胃癌常合併消化道出血,而且該菌引起的萎縮性胃炎可使胃酸分泌減少,進而影響鐵的吸收與轉運,從而導致貧血。該菌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消耗鐵質,這也會造成鐵的相對不足。

警示二:我國成人感染率統計數字不一,但普遍認為在50%以上。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是世界性問題,全球預計有50%的人群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在非洲、拉丁美洲、東南亞等經濟迅速發展的地區,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90%以上。

流行病調查顯示,中國超過50%的人感染有幽門螺桿菌,預計有7億感染者,然而臨床根除率卻低於65%。

警示三: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非常方便,我們日常使用的每雙筷子上就大約存在1600~3100個病菌。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共餐、接吻、嗜辣、脾虛等途徑感染,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口腔傳播,和幽門螺桿菌攜帶者共餐和接吻,都會造成感染。

另外,食用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黏膜,並降低其抵抗力,從而導致幽門螺桿菌的入侵;脾虛可能使胃黏膜局部的防禦功能存在缺陷,容易被幽門螺桿菌入侵。

癥狀表現

由於幽門螺桿菌的表現隱匿,無感染的全身癥狀,所以較難自檢。如果胃部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般會出現以下癥狀:

泛酸:

幽門螺桿菌會誘發胃泌素大量分泌,導致胃酸過多,表現為泛酸和燒心;

腹痛:

因胃和十二指腸粘膜損傷,有些病人還可出現反覆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癥狀;

口臭:

幽門螺桿菌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可能導致口氣重,嚴重者往往還有一種特殊口腔異味,無論怎樣清潔都無法去除。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