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豪華列車的日式思維

“九州七星號”上設計了大型展望玻璃的車廂

日前應BS東京電視台的邀請出演了一檔旅遊電視片,地點是九州地區,交通工具是超豪華列車“九州七星號”,英文是“Seven Stars in Kyushu”。其中的“七星”並不意味酒店排行榜上所標識的星級,而是專指九州地區的七個縣,即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熊本縣、大分縣、宮崎縣和鹿兒島縣。

這回與我同行的還有日本攝影家織作峰子女士,她10年前專程飛往中國,拍攝了一本名為《光彩上海》的寫真集,我問她:“光彩為什麽如此吸引你呢?”她當即回答:“因為攝影是追求光的藝術。”

作者手繪圖,在“九州七星號”上的見聞

於是,在這一路上,緣起於關鍵詞“光”的存在,我開始思考一些元素。當然,這裡所說的“元素”只是“在地文化”的一種,並非面面俱到。自從2016年在上海創辦《在日本》雜誌書系之後,我逐漸發覺對一個文化的了解,“在”與“不在”之間的認知是有差距的。主張“在地文化”是最近這兩年的事情,其中的理由之一是因為中國每年赴日旅遊的客流量激增,去年已經突破了800萬人次,創下了歷史新高。之二是對日本的了解逐漸深化,很多感想已不再是書本上乾巴巴的描述,而是通過每個個人的體驗而形成的,這實際上也是中日關係史上前所未有的現象,無論是人員交往的規模,還是個人相知的深度,至少從中國對日本的了解而言,這些都是正能量的成長。人流是“思想流”的唯一載體,由此可見,只有人“在”過當地,才能深度理解,發現平時無法了解的細節。

把話說回到剛才的“光”,日本人評價一件事情經常加上“影”字,簡單說起來,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光”與“影”,前者是正面的,後者是負面的,簡而言之,這只是一個對與錯的格局而已,並無更多的深刻含義。

超豪華列車“九州七星號”當初的構想是為了打破日本少子化給地方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試圖把列車的運輸功能變成觀光功能,這個看上去似乎是一個功能的替換,但深究其原委,其中又充滿了日本人獨特的想像力。

2012年春天,九州旅客鐵路公司總裁唐池恆二與列車設計師水戶岡銳治在記者發表會上首次公布超豪華列車“九州七星號”構想時,驚起四座,很多人懷疑在日本經濟停滯,少子化越來越嚴重的時代,有誰會支付高額的費用乘坐這輛只有7節車廂,14間客房,滿員30位的列車呢?

“九州七星號”的價格不菲,兩天一夜的行程每人為33萬日元~42萬日元(約20000~26000人民幣)不等,而四天三夜的行程每人為68萬日元~90萬日元(約41000~55000人民幣)不等

唐池總裁的解釋是這樣的;“30多歲時,我就有了這個想法,列車應該加兩個字頭,一個是D,設計Design,另一個是S,故事Story,我想打造的是世界上最豪華的D+S列車,由這輛列車帶動的是沿線的大自然、美食、溫泉、歷史與文化,還有濃厚的人情。

從發表構想到“九州七星號”始發隻用了1年半的時間,2013年10月15日,這輛超豪華列車啟程了,行駛至今已經5年。在這期間,儘管因為地震和水災,使原定的鐵道線路遭到重創,不得不變線運行,但其人氣不減,預約需要等半年以上。

日本人的思維容易向縱深發展,在很多場合,寧願不看橫向的,或者叫大環境的走向。比如,少子化就是典型的例子。日本政府目前提出延長個人勞動的年齡,推遲勞動者退休的年限,其目的就是向個人尋求生產資源,用個人的“質”頂替人口的“數”。其實,日本的鐵路評論家也是這麽評價“九州七星號”的,認為過去日本鄉村的面孔大都是當地的寺院,無論是生老病死,還是日常對幼兒的教育,大部分都與寺院有關,寺院的住持既是幼兒園的園長,同時也是墓地的管理員。這一社會性功能如果能還原到鐵路上的話,“九州七星號”即能帶給沿線以“面孔”的效應,同時也能“以線帶面”,使其“形象”擴散,注入整個九州地區,達到觀光振興的目的。毋庸置疑,單單從這個角度而言,超豪華列車的“光”遠遠勝過了“影”。

“九州七星號”沿途停靠的車站,都有熱情的當地人迎接

在這回的旅途上,我問了列車員山元裡子為什麽會報名到這輛車上工作,她的回答很直接;“我是南九州出生的,老家在鹿兒島縣,原來只是在老家附近的鐵路公司上班,可當我聽說這輛超豪華列車要啟動時,心情很激動,當即就報名了。”

我問她;“究竟是哪個地方會讓你如此嚮往這輛列車呢?”

她略微想了想之後,繼續回答;“雖然這也是一輛列車,但對我來說,卻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因為從客房的打掃開始,一直到宴會廳的服務,所有的要求完全是星級酒店式的,這不僅僅是一輛列車,而是一個人與人相遇,人與人相識的空間。我知道很多乘客一輩子也許隻乘坐一回,但恰恰是這一回才會留下最濃厚的最深刻的印象,一輩子不忘,每當我想起這些,甚覺自己的工作有意義。尤其是看到有的乘客為了紀念夫妻結婚60年,也有的是為了慶祝退休,還有的是為了祝賀自己大病初愈,不管出於什麽理由,這些都是屬於個人的,出於個人的所想,大家才選乘了這輛超豪華列車,每回想到這些,我都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能與人如此相識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日語說“一期一會”,用在此處應該不為過。

“九州七星號”繼續在行駛,電視片的拍攝也在繼續,除了攝影家織作峰子女士之外,她的好友法國記者DORA女士也參加了進來,大家所談的話題都是即興的,沒有事先準備。這大概也是旅遊電視片所需要的效果吧。

不過,有一點十分明確,通過這次超豪華列車旅行以及與廚師、列車員的交談,讓我知道了“在地”之所在,因為只有進入與交談才能深度了解對方的文化。這不僅僅是一次旅行,而是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往的走向。這個走向很大,而且是不會改變的。

(本文為作者原創稿,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攝。)

毛丹青專欄丨在日本

毛丹青,旅日華人作家、神戶國際大學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