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期間,您的情緒還健康嗎?

恐懼、害怕、焦慮、低落、自責、憤怒……隨著這段時間新冠肺炎感染疫情的延續,很多人不同程度遭遇了種種情緒起伏,甚至心理障礙問題。你是否也經歷了一會兒流淚感恩,一會兒憤怒難過的情緒變化?

其實,防止精神創傷、提供心理援助是應對疫情、危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一個多月了,人們遇到了哪些心理問題,該找誰求助呢?心理醫生是怎麽治療求助者的“受傷”情緒呢?

什麽樣的情緒最“受傷”?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是中國排名第一的心理學教學科研部門。大年初三(1月25日),他們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心理谘詢與服務中心共同發起了北師大防疫心理援助工作,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支持下,緊急開通了“北京師范大學防疫心理支持熱線”,這是全國第一條專門為抗擊疫情而成立的熱線。

根據近一段時間的統計,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已經服務了約4000人次。團隊成員介紹,求助者中:

主觀因疫情感覺到恐慌、恐懼、害怕的人數最多,約佔44%;

其次是健康焦慮,懷疑自己患有肺炎的佔 19%;

出現軀體化症狀(失眠,頭痛等)的佔7%;

感覺情緒低落,沮喪,抑鬱的情況,佔7%;

受疫情影響出現了家庭問題和親密關係議題的,佔 6%;

2%的求助者反映遭受到了地域歧視;

因疫情而導致原本心理問題加重的(如焦慮、抑鬱、雙相情感障礙)佔4%;

其他一些情緒的議題,例如感到自責、憤怒、孤獨、無聊的,總共佔7%。

為了幫助這些求助者,北師大防疫心理援助專業團隊構建了心理支持熱線組、網絡心理輔導組、科普宣傳組和專業督導組4個核心組。志願者團隊成員近300人,均具有心理學、醫學等相關專業的碩士或以上學歷。所有谘詢師都經過了北師大心理學部心理谘詢專職教師的嚴格篩選,有專業的助人經驗,其中絕大部分接受過北師大心理學部研究生學歷項目培養,少部分為海內外的北師大校友和有專業資質的社會人士。工作組還設置了科普宣傳團隊,以文章、音頻等形式,讓更多人學到自助方法,引導公眾保持良好樂觀的心理狀態,積極應對疫情,幫助社會恢復穩定。

他被確診了,他心理失控了!

通常來說,突發事件的社會心理情緒問題具有一定共性,同時由於每一次事件的不同因素及其組合,呈現個性特點。

在本次疫情中,從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定性病毒感染“人傳人”,至1月23日武漢“封城”,大眾對疫情的認知和接受時間壓縮在僅僅3天的時間裡,加上春運人員大流動,恐慌情緒隨著疫情的引爆而爆發。同時,此次疫情是在社交媒體主導輿論的形勢下發生的,與2003年非典的輿論環境完全不同,這給整個社會心理情緒穩定和疏導帶來挑戰。

據專家介紹:

罹患新冠肺炎的人是承受壓力最大的群體,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就會面臨有家難回、醫院難進的極大困境,有些人就選擇了自殺;

得到救治的人中也有人在情緒失控時攻擊醫護人員,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疑似患者或者有密切接觸史而尚未確診者,充滿焦慮而惶恐不安,擔心、愧疚、憤怒的情緒在內心翻湧;

失去親人的患者家屬,從親人入院就生離死別,到離世也無緣得見,無法為自己的至親送別,會成為終生的痛;

還有普通人,看到不斷上漲的感染數字,看到和疫情搏鬥的故事,也會形成替代性創傷,產生深深的焦慮、悲傷、恐慌和憤怒。

本質上,被大眾痛恨的那些往門把手吐口水的人,也是一種心理疾病發作表現形式。

負面情緒是病,怎麽治?

面對這些負面情緒,心理谘詢師們要採用哪些心理援助措施安撫求助者呢?

“這場疫情給很多人帶來了心靈的創傷,如果不能妥善處置,用專業力量去關懷撫慰,不僅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影響個體的免疫力,還會影響社會的團結,引發社會的撕裂。”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黨委書記喬志宏說。

對於患者來說,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恐慌、焦慮、內疚、憤怒等情緒,然後嘗試來理解、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要知道唯有一個平和、理性、積極的心態,才更有助於自己的健康。要相信政府有能力救治大家,也要相信醫學科學的發展能夠治療疾病。面對死亡恐懼時,要想到自己的人生中有哪些美好的東西,要如何過好活著的每一天。心裡太難受的時候,一定要找自己信賴的人傾訴,或者尋找專業人士來求助,比如撥打我們的熱線4001888976。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在這個時刻,更應該有一種謹慎的樂觀。從行為上嚴格遵守管理部門的要求,做好防護,心理上要更加有積極的信心,減少恐慌。

醫護人員如何放鬆身心?

這次醫護人員逆行而上,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但同時,醫護人員身處病毒彌漫的環境中,承受感染風險的同時,要承擔遠超平時的高強度工作,身心耗竭,瀕臨崩潰的邊緣,同時本次疫情物資緊缺、長時間隔離孤獨給醫護人員增加了額外的壓力。

在處理方法上,以醫護人員的心理問題處理為例,專家建議:首先要識別疲勞信號,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建立邊界感,把工作和生活做區隔;其次,接受個人的有限性,允許存在並表達情緒,給情緒按上暫停鍵。采取的普遍方式包括與同事、朋友、家人溝通,尋求心理支持,也可通過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專業支持。放下心裡的包袱,前行才會更有力。

怎麽用互聯網技術熨帖創傷?

緊急狀況下的熱線危機乾預只是一種緊急處置手段,而內在深層次的傷痛需要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化解。同汶川地震後實地心理輔導介入不同,可以預見,此次疫情事件的心理輔導將在相當一段時間保持“遠程輔導”狀態。

今天,疫情防控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心理健康服務同樣可以“互聯網+”。應該鼓勵互聯網企業積極參與到遠程心理健康服務中來,在心理問題數據收集、數據熱點分布分析、心理問題動態預警、心理互助空間搭建、心理醫生遠程診斷、提前介入等方面,互聯網企業均有參與和開發空間。

這次北京師范大學建立防疫心理支持熱線,就通過使用科大訊飛的語音在線轉寫技術服務及智能錄音筆等產品,較好地保障了心理乾預中的信息記錄、案例收集等工作,對未來心理乾預工作查詢回顧乃至抗擊疫情工作總結起到很好的信息支撐作用。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敖 蓉

編輯:佘惠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