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棱鏡 | 超人退休,李嘉誠和他的城

文/許文苗 耿荷

一代傳奇、華人首富李嘉誠終於宣布退休。

2018年3月16日,年近90歲(1928年7月29日出生)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正式宣布退休。作為香港乃至整個華人商界的傳奇人物,李嘉誠白手起家的創業史、龐大的資產帝國以及近年來的資產“拋售潮”,無一不挑動著大眾的神經。

和同時代的香港商人相比,同為地產大亨的李兆基已經在2015年正式退休,更年輕一些的劉鑾雄也因身體原因不再參與商場爭鬥。

而信奉“勤奮”的李嘉誠則是超期服役,以90歲高齡掌舵著巨大的資產巨輪。

他的商業版圖遍布全球52個國家,從事的產業,橫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多個領域,集團員工超過30萬人。

如今超人退休,船長落幕,李嘉誠和他的城究竟會走向何方?接班人李澤钜又能否負重前行?

香江傳奇

李嘉誠的致富之路源於22歲那年開辦的長江塑膠廠,後生意不斷擴大,29歲就成為香港的“塑膠花大王”。

關於李嘉誠的資產,單說數字或許缺乏畫面感,根據彭博社億萬富翁榜,截至2017年7月24日,李嘉誠共有329億美元的資產,位列世界第20位。其資產相當於2066萬盎司的黃金、6億8千萬桶原油、香港2016年GDP的10.2%、58萬倍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

李嘉誠跑了?超人回應:天若有情

近年來,李嘉誠身上的“首富”標簽逐漸淡去。因為不斷拋售手中內地資產,李嘉誠一度陷入“跑了”的輿論質疑風波之中。

自2013年起,李嘉誠“拋售大陸物業和資產”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李嘉誠通過轉讓資產或其他方式套現近800億元人民幣。

而追溯李嘉誠的內地投資史,他是開辟大陸市場的香港商人先鋒之一,更從中獲取巨額回報。

1989年,部分外資企業從內地大規模撤離,李嘉誠反其道而行之,大舉進軍中國內地市場,成為香港在中國內地的最大投資者,為其日後獲得超值的土地收益奠定了基礎。

據公開資料顯示,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下稱“長地”)擁有約149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其中約70萬平方米位於香港,約1380萬平方米在內地,在海外擁有40萬平方米。

也就是說,長地九成土地儲備在內地,這些土地儲備大部分在2005年以前獲得,當時獲得土地的成本較低。據年報顯示,2013年以後,“長和系”在內地再沒拿過地。

對於拋售內地資產,李嘉誠曾在多個場合解釋,並且不斷強調依舊在內地保有投資。

在2017年的新年致辭。李嘉誠在長江集團的周年晚宴上發表講話稱:“過往的經歷告訴我,天若有情,往往遙遙千里之外。我在1980年成立了基金會,陸續把約1/3的資產撥歸其中,30多年來用在推動教育、醫療及其他項目,付出超過港幣200億,80%以上支持的項目在大中華地區。”

當被問及內地人民幣貶值是否會使公司對投資減少時,李嘉誠回應稱,內地回報未必少,其公司去年在內地已投資超100億港元。他還表示:“哪裡有回報,我就去哪裡投資。”

慈善理念:內心的富貴才是真富貴

華人首富的另外一面是對金錢的釋然。

他曾經對媒體說:“內心的富貴才是真富貴”,這樣的財富理念深刻地影響了他的生活方式。

1980年起,李嘉誠決定設立個人基金會,希望“在我離開這個世界後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時做的隻多不少”。而在更早些時候,他們就已經捐獻巨資。2007年5月,《時代》雜誌公布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兩位人士,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一項,李嘉誠名列其中,與比爾·蓋茨齊名。

為彌補自己少年失學的痛和父親因病去世的無奈,李將基金會捐獻的方向主要放在兩方面:教育和醫療。

首先,李在故鄉成立一所大學——汕頭大學。辦學是個無底洞,李此舉曾引來一些朋友的擔憂,但李志氣堅定,少年失學的痛,轉化成他對汕大的濃鬱情感。李說,雖然他沒有大學學歷,卻能創造一所大學。“就算汕頭大學一夕之間被摧毀,我也會把它重建起來!”

李嘉誠做慈善,很多時候,也是基於自己的親身經歷。李曾開啟了一個針對癌症病人的臨終關懷項目,起因是,他去探望一個罹患腫瘤的富豪朋友,這位朋友看到他非常高興,雙手拉著他要他坐在床邊,後來朋友睡著了,拉著他的手也沒有放開,“我心裡想,這個朋友很富有,但因為腫瘤而痛楚不已。內地貧窮的癌症病人沒錢治療,生活怎樣過?於是立即想到開展寧養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