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實事件改編 國慶檔三部大片背後的他們太震撼!


1905電影網專稿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國慶檔的三部電影《萬裡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的介紹中都出現了類似的字眼。


真實還原外交官撤僑經歷;真實再現“救助新疆和田斷臂男孩”的生命奇跡;真實重現新中國第一爐鋼水的誕生歷程。


在現實題材火熱的當下,“真實”也成為國慶檔大片共同的關鍵詞。


因為真實,所以震撼,影像背後有哪些真實事件和原型人物?他們的故事是否更加震撼人心?


《平凡英雄》

一場8小時1400公里的生命快遞


2021年4月30日23:40,當天由和田飛往烏魯木齊的最後一架班機南航CZ6820準時滑行推出,準備起飛。面對靜謐的星空,乘客和機組成員都不由得暢想起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中年男人突然抱著一個重傷的7歲男孩兒跑進了和田機場航站樓,對工作人員說:“我們要坐飛機!我們要去烏魯木齊救命!”


電影真實還原新聞影像


就在幾小時前,男孩在玩耍中無意間將手伸進了拖拉機的皮帶輪中,整個右臂被絞斷。


和田當地醫生建議其立刻前往烏魯木齊進行手術,接臂的黃金時間僅有6到8小時。一場1400公里的生死競速就此展開。



首先,機組迅速與各方協調,做出了“滑回廊橋,二次開門”的決定。


機長唐輝忠坦言,在他十幾年的飛行生涯中,將已經起飛的飛機調頭還是第一次,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他們一直奉行的理念,為了守護生命,他們責無旁貸。


黃曉明與人物原型


這一選擇也得到了乘客的全力支持與配合。乘務長趙燕回憶,最讓她感動的就是當她把消息告知旅客後,全機101名乘客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


電影中呈現的畫面大部分都來自當事人的回憶。趙燕和同事為了讓孩子保持清醒,準備了濕毛巾,還不斷播放視頻、音樂給孩子聽,也有旅客主動幫助照看孩子。


李冰冰與人物原型


5月1日1:36,班機順利抵達烏魯木齊機場。機坪上,等候已久的急救車第一時間將孩子送往醫院,此時距離黃金救援時間結束僅剩半小時。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黎力和同事們歷時3個半小時,成功完成了手術,為這場愛心生命接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黃金八小時,橫跨1400公里,這場堪稱奇跡的生死救援,因為醫生、機組、乘客、警察等各行各業普通人的善良與付出,成為了可能。這是“中國速度”,更是“中國溫度”。


導演陳國輝這樣闡述自己的拍攝初衷:影片聚焦每一位普通人,詮釋了“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主題,同時也向更多人展現真實的大美新疆,有千畝棉花、大美河山,也有善良淳樸的人民。



在影片上映之際,也有好消息傳來,故事的主角——小麥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和恢復,已經回到家鄉和田,並於9月正式入學。他目前可以用兩隻手穿衣、吃飯、性格也依然活潑開朗。


現實中的小麥恢復狀況良好


聽到自己的故事被拍成電影,小麥激動地跳了起來:“我的故事上電影了,我要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鋼鐵意志》

“新中國第一爐鋼水”這樣煉成


“從今天起,我以生命為熔爐,一定要造出最堅硬的鋼鐵!”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電影《鋼鐵意志》中,你會找到這個問題的“中國版”解答。



1948年2月,東北工業重鎮鞍山獲得解放。經歷了紛飛的戰火,當時的鞍鋼千瘡百孔,工廠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生產全面癱瘓。曾有專家斷言:“這裡只能種高粱,恢復重建至少需要20年”。



然而,憑著鋼少氣多的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工人們在廢墟上重建鞍鋼,恢復生產,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讓鐵水噴湧而出。



其中,“新中國第一代勞動模範”孟泰(林永健 飾)正是傑出代表。


他帶領工友們夜以繼日地搜尋器材,建立起聞名全國“孟泰倉庫”,沒花國家一分錢,就讓鞍鋼3座高爐恢復生產。


林永健飾演“老英雄”孟泰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鞍鋼承擔起軍工生產的艱巨任務,生產加工了大量軍鎬、軍鍬,開發研製了炮彈鋼,加工生產出飛機副油箱拉杆,有力地支援了前線戰場。


鞍鋼距離朝鮮前線僅有150多公里,面對著響徹天空的警報,孟泰帶著鋪蓋搬到了工廠,晝夜守在高爐旁,隨時搶修故障。


孟泰大女兒孟慶珍這樣回憶:老父親很生氣地說,美國佬你來吧!你炸一個,我就修補好一個,你炸兩個,我就修補好兩個,你總不能把十個高爐都給我平了!



不僅是孟泰,李沛恩飾演的王崇倫同樣有人物原型,是鞍鋼著名的技術革新能手,被譽為走在“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正是這樣一個個的鋼鐵身影,懷著一顆顆火熱的心,用他們的臂膀和身軀,讓鞍鋼的高爐熊熊地燃燒了起來,搭建出了抗美援朝戰場的“鋼鐵生命線”,也鑄造出了新中國各行各業建設的鋼鐵基石。



影片結尾還有一個彩蛋:雷鋒主動報名來到鞍鋼。他在這裡工作了423天,孟泰、王崇倫等勞動模範身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深深影響著雷鋒,也將“鋼鐵意志”不斷傳承,發揚光大。


1959年1月18日,鞍鋼化工總廠門型吊車班師徒留影紀念,後排左一為雷鋒


《萬裡歸途》

真實還原外交官撤僑


有人說:“中國護照不一定能送你去世界任何地方,但是它可以把你從任何地方接回家。”電影《萬裡歸途》的故事正是對這句話的注解。



電影中的事件和外交官形象雖然沒有具體的原型,卻是多次海外撤離行動的縮影,主創團隊更參考了大量新聞照片、影像資料和報告文學,並與親歷事件的外交官深入交流。


讓導演饒曉志印象最深的就是,“外交官在實際撤僑中遇到的困難,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



這讓人不禁想到年初烏克蘭撤僑中的真實新聞報導,中國駐烏克蘭大使范先榮曾透露外交官遇到的種種驚險時刻:大巴出發後遭遇三次炸彈爆炸,年輕外交官查看場地時,被人用槍指著頭。



在電影頻道“祖國不會忘記”融媒體直播中,前外交官叢山也回憶了1997年在剛果(布)戰亂中,負責中國公民撤離工作的難忘經歷。


就像電影中展現的一樣,使館在槍林彈雨中堅持了八天八夜,將100多個在剛果的中國同胞救援出去,為尋找五名中國醫療隊的醫生想盡了一切辦法,但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中國公民。


叢山(左一)講述真實撤僑經歷


2015年的葉門撤僑行動同樣如此。外交官們身著防彈衣,頭戴防彈盔,開車穿過戰火硝煙,多次赴港口交涉協調,為人員撤離開辟了一條安全高速撤離的綠色通道。


駐亞丁總領館領事馬冀忠在和國內電話溝通撤離工作時,一枚炸彈在距離總領館十幾米處爆炸,震掉了他手中的手機,但他撿起手機後繼續平靜地同國內溝通撤離事宜。


2015年葉門撤僑新聞圖片


很多人都說外交官是“不扛槍的西裝戰士”,張譯的那句台詞“我要把所有人帶回國,這是我的責任”也道出了每個外交官的心聲。最終,中國政府在12天裡從葉門安全撤離了613名中國公民及279名來自15個國家的外國公民,向世界展現了國家實力和大國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共組織實施了19次海外緊急撤離行動,累計撤離中國公民4萬餘人。


的確,“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但很幸運有一個和平的祖國。”手裡的那本紅色護照,給予了每一位中國公民無限的底氣與安全感。


正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談到烏克蘭撤僑時所說的那句鏗鏘有力的話:“無論什麽時刻、無論身處何方,你的身邊有我們,你的背後是祖國!”



不僅是上文提到的這三部電影,甄子丹主演的國慶檔影片《搜救》雖然沒有具體原型人物和事件,但也真實呈現了搜救警察和雪域搜救隊群體的無畏付出,同樣是扎根現實的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因為真實,所以震撼,在現實題材創作火熱的當下,我們期待更多真實而有力量的故事在大銀幕上煥發新生,不斷帶給我們溫暖與感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