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衛海納:漂洋過海的清華夢

再見清華,你是我一生的驕傲。

大衛海納

大衛海納(David Janna),哥倫比亞籍學生,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政治學專業中國政治、對外政策與國際關係碩士項目研究生。曾獲得奧巴馬“美國總統教育獎”、中國政府獎學金、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工作獎、“第二屆來華留學生征文大賽”二等獎等多項榮譽,多次擔任國際文化節、國際學生學者新年晚會等活動主持人,並赴雲南支教。

水木清華,國際舞台

這是我在中國的第七年了,能以清華大學畢業生的身份結束我在中國的求學之路,是我最最期待和驕傲的事情了。清華作為中國乃至世界傑出的高校,卓越的科研能力、傑出的師資力量和深厚的人文底蘊自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清華為我們所有中外學子所提供的國際化的舞台更是難得。為了充分感受在清華求學的魅力,在校期間,我總是樂此不疲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

我曾多次擔任北京市政府國際交往與校內座談會、研討會與國際文化節等活動的國際代表和主持人,雖然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但是在準備的過程中,我能夠學到更多的國際化知識,能夠更加熟練地運用中文。每次作為國際代表參加或者主持完一場活動,我都能夠感覺到自己的中文能力又進步了不少,也讓我對中國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加熱愛中國。但是對我來說,最讓我觸動的是去雲南一所小學的支教之旅。我在那裡認識的每一個孩子都非常努力。在偏遠的山區,雖然物質條件匱乏,但是他們每天生活得都非常開心。我在那裡教他們英語,孩子們非常認真地學習,與他們相處,我也變得很開心,更加覺得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能因為小事而抱怨。

大衛海納在雲南支教

我還記得來清華第一年的冬天,北京的戶外天寒地凍,邱勇校長利用“開放交流時間”(Open Office Hour)、黨委書記陳旭老師通過“同迎國慶、共話中秋”活動與我們一群國際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拉家常”。邱老師和陳老師很和善,也很平易近人,這讓在場的我們都感覺很輕鬆。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對他們也表達了自己希望清華能加大中文課授課量以幫助更多國際學生學好中文、入鄉隨俗的心願。我在清華的最後一個學期,還很榮幸見到了副校長楊斌老師,當時我表達了作為即將畢業的清華學子,非常希望能在今後為母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促進、推動清華大學同哥倫比亞相關機構、院校在未來有更多的合作;同時也將在大使館為今後中哥兩國更深入、密切的合作盡自己的一份力。

老師們都非常認真地聽取了我們的建議,讓我感受到了清華在提升校園國際化水準上的堅定決心,能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十分感動。

去年,我去到了清華大學招聘會首次開辟的“國際招聘專區”。在那次招聘會上,學校邀請到了京東方科技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近20家優質用人部門入駐該區,這讓一直想留在中國工作的我大開眼界,也對自己畢業後的未來充滿信心。

哥倫比亞總統伊萬·杜克、哥倫比亞前總統阿爾瓦羅·烏裡韋·貝萊斯、哥倫比亞駐華大使蒙薩爾韋與大衛海納

後來,我也曾多次同哥倫比亞總統伊萬·杜克、哥倫比亞前總統阿爾瓦羅·烏裡韋·貝萊斯,以及哥倫比亞駐華大使蒙薩爾韋先生進行交談。他們清楚地知道清華大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學之一並鼓勵我認真完成在清華大學的碩士學習,我很高興與他們討論了許多通過“一帶一路”建立起的中哥密切關係。我還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邀請下,作為主講青年學者和顧問參加了中哥關係研討會,對中國和哥倫比亞兩國外交關係提出了建議和看法。正是這些機會,不斷加深了我對中哥兩國關係的理解,外交官這個職業選擇在我心中的地位也越發的清晰和堅定了。

良師諍友,助我成長

從入學到現在,每次想到我們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都會覺得很感動,這兩年裡我所上過的每一次課、和老師同學們的每次交流、每個意義重大的活動都讓我不斷自我反思、鞭策。

我的中國同學和朋友們從來不會笑話我的洋腔洋調,他們也常常會教給我很多地道的中文表達。每當我能用流利的中文和他們對話,甚至參與學術討論時,他們的積極反饋和肯定都讓我備受鼓舞。感謝清華讓我有機會能和中國、和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一同學習、精進學術。我知道有句中國古話“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清華,雲集了各種厲害的學術大咖,而這些同學們真的都是我的小老師,讓我受益良多。

大衛海納在中國最好的朋友:Szymon Kurzajewski和金夢芸

對於一個國際學生來說,用非母語完成一篇碩士學位論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身處清華濃鬱的學術氛圍中,我對自己自然有更高的要求。我的畢業論文《合作夥伴或點頭之交:關於加強中哥關係的機遇與風險調查》旨在加深對中哥關係的探索、提出有助於強化雙邊關係的新渠道,採用中英雙語撰寫,參考了包括中文、西班牙語、英語在內的大量資料。此外,為了使我的研究更深入、專業和務實,我在撰寫論文的準備階段更是與哥倫比亞外交部、國防部與商務、工業和旅遊部官員就中哥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此外,我還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拉丁美洲研究所的研究員,因為這篇論文是我 “中國夢”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此,我也想由衷地感謝我的導師——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唐曉陽教授。唐老師總能高屋建瓴地給我明晰的、有可操作性的指導建議,幫助我能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除了學術生活以外,我的導師也十分支持我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鼓勵我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做更多的嘗試,通過不同的活動,走進中國人的日常,體會今日中國的發展現狀,以不斷深化、完善我對中國社會、中國文化的理解。而這些都讓我對清華的未來、對中國的未來、對中哥兩國攜手合作充滿了憧憬和期待。

導師唐曉陽教授與大衛海納

畢業之際,我深感母校的好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盡的,但是這兩年的點點滴滴已經鐫刻在我心裡。離開我所摯愛的清華後,我將任職於哥倫比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為今後中哥兩國更深入、密切的合作而努力!無論未來我身處何地,我都將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不忘初心,不斷自我激勵。

大衛海納與清華告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