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能源汽車補貼即將結束,動力電池企業出路在哪……

今年以來,國內各大動力電池企業紛紛選擇和車企合作,業內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在12月中旬宣布與吉利汽車合資建廠,隨後又在近日聯手廣汽新能源。

企業選擇“抱團”或是因為市場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在近期召開的國軒高科第八屆科技創新大會上,多名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即將結束,以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市場競爭將越發激烈。動力電池企業與汽車製造商未來不止是“合縱連橫”,尋找合適的技術路線也將成為取勝的關鍵。

1

改變技術方向

與會專家均認為,2020年,新能源補貼將完全退坡,所有的動力電池企業需要考慮裡程、安全、價格等綜合因素,不能將續航裡程繼續定義為主要矛盾。電池和整車企業的技術能力將面臨重大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表示,過度追求續航會致使電池安裝密度升高,不僅容易降低安全性,導致汽車起火,同時也會加重汽車重量,和節能減排的初衷背道而馳。

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認為,95%的消費者一天的用車裡程在30公里至100公里之間,過長的續航裡程只會讓電池成本佔比過高,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飆升,這對消費者沒有意義。

因此,在國家補貼結束之後,各家企業在技術路線間如何進行權衡、選擇,值得業內關注。楊裕生指出了一條技術路線——增程式電動車結合磷酸鐵鋰電池。他認為,這是解決當前裡程和安全成本矛盾的路徑之一,也方便推進市場化。

在磷酸鐵鋰電池方面,國內各大電池企業都有所研究,其中包括舉辦此次大會的國軒高科。大會還將本屆科技成果特等獎頒發給“190Wh/kg磷酸鐵鋰電池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同時,該款190Wh/kg磷酸鐵鋰電池也登上了正在舉行的安徽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創新成果展。

2

合縱連橫

在寧德時代牽手整車廠之時,其他電池企業也做出了類似的選擇。

業內排名第二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於本月初表示,會在2022年前將比亞迪旗下汽車電池業務拆分上市,方便對外部公司提供服務。

排名第三的國軒高科也非常重視與車企的合作。公開資料顯示,國軒高科和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車、江淮汽車等車企在汽車電池領域都有非常深入的合作。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專家王成在大會期間提供的數據,今年1月至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銷售數據中,比亞迪以18.3萬輛高居榜首,上汽集團和北汽新能源分別以9.5萬輛和9.3萬輛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吉利、奇瑞和江淮緊隨其後。

多位業內專家先後向記者表示,未來數年內,行業將進行大洗牌與整合,只有在技術、資本和規模上有戰略優勢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記者 張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