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下中國醫生的勇氣和擔當!跨國界的生命守護在首兒所上演

“Great thank(s) from my heart, for all the doctors and nurses, (with) the hard work and help, they safed my child. I will never forget they (their)kindness.”近日,拉斯洛(化名)的媽媽給感染科醫生楊維依發來微信,感謝首都兒科研究所醫護人員及時救治自己的孩子,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情況下,彰顯了中國醫生的勇氣和擔當。

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科的電話急促響起,“我是境外集中隔離點,這裡有一名2月20日從匈牙利入境的4個月寶寶,今天早上出現發熱、咳喘的症狀,是否可以收治?”“可以讓患兒和家長叫120救護車到我們醫院就診”。值班醫生掛了電話後,立即通知科室主任鄧莉和護士長高麗華,同時啟動了入境人員隔離點患兒就診流程。

8點50分,患兒和家長到達醫院,經過發熱門診專用通道進入感染科,感染科醫生楊維依、護士王卓藝負責接診患兒。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後,孩子媽媽用不太流利的英文表達,“今天早上出現發熱,咳嗽加重,而且是類似小狗咳嗽的聲音”。楊維依為患兒查體時發現,孩子的呼吸困難,三凹征陽性,安靜狀態下心率達到了170次/分鐘,初步考慮是急性喉炎,2度喉梗阻。她立即讓護士為患兒上監護、吸氧、霧化、抽血化驗。

經過霧化及吸氧治療後,患兒仍然呼吸急促,而且無法進食,孩子媽媽很焦慮,楊維依耐心的向家長解釋,“孩子目前考慮是喉炎,血象很高,有細菌感染,需要輸注抗生素,請放心,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救治他”。

由於患兒病情較重,循環差,靜脈穿刺很困難,護士長高麗華得知後,立即穿好防護服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協助治療護理。鄧莉主任在觀察室,密切關注患兒的病情變化,“生命體征不平穩,離氧狀態下,經皮氧飽和度只有80%,呼吸急促,三凹征明顯,馬上聯繫重症醫學科會診”。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劉霜查看患兒後認為,“要給予對症補液,保證液體入量,完善血氣分析,酌情應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

經過一系列治療後,患兒的病情明顯好轉,家長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此時的醫護人員早已汗流浹背,直到患兒的呼吸平穩一些,他們才輪換著去吃飯、喝水。

當晚23點,患兒生命體征平穩後,醫護人員陪同他完成常規肺部CT檢查,卻意外地發現有一個縱隔腫物。第二天一早,醫務處緊急召集防控辦、院感處、護理部、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內科、胸部及腫瘤外科、放射科進行會診,製訂下一步的檢查治療方案。

考慮到患兒病情嚴重,需要24小時全程陪護,但只有一位家長陪同就醫,而且對做霧化、拍背等護理方法都不熟悉,醫護人員乾脆把照顧孩子的重任也承擔了下來。感染科的人手不夠,重症醫學科曲東主任安排了盧秀秀醫生和張利箭護士支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的三組醫護人員需要封閉管理,離開工作崗位後,還要在專門區域隔離24小時,兩次核酸陰性後才能回家。為保證患兒的治療護理連續順利,高麗華護士長一直堅守在發熱診區,困了累了就在潔淨區休息一會,直到患兒出院後,她才離開崗位。

經過3天的悉心治療與照顧,患兒的各項指標均趨於正常,於2月25日下午由120閉環返回隔離酒店。

疫情常態化以來,國際疫情形勢不容樂觀,感染科“防線”不松懈,制定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聯合多科室協作,提高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兒研所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進行。

首都兒科研究所供稿

來源 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官微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郭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