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演義》抹黑曹操,就為力捧劉備這樣一個“哭包”?

在眾多《三國》影視劇的演繹下,劉備有時候被表現的像個心靈脆弱的書生,賢德有余,勇武不足。比如看到自己肥了就哭,徐庶要走要哭,看到諸葛亮不出山還是哭等等。

曹操那樣的一代梟雄,羅貫中不往好處寫,非要捧劉備這樣一個遇事只會哭的孬貨,究竟是為什麽?

劉備的武力值真的不高嗎?看鑒君今天就給你分析分析,先不說劉備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這精彩的段子,我們單說劉備使雙劍的事。

劉備用雙劍最早是元雜劇裡出現的,當時並沒有交待這雙劍的來歷。正史上劉備用什麽武器其實是沒有記載的。

不過出土的文物中,漢代的武器柯瑞,刀,劍,盾的比例各是一比一。也就是說如果劉備是個大漢將軍,騎在馬上,身上掛一刀一劍是很正常的。

而且使雙劍這個事情,馬上雙持武器,那可是猛將的專屬之一呀!中國最早有記錄的雙持猛將是西晉的陳安。他可以騎在馬上,左手拿一米七長大刀,右手拿四米三五的蛇矛,當面無一合之敵。

你沒聽錯,蛇矛最早就是陳安用的。陳安本事太大,雖然兵敗被砍了頭,但是唐代各路詩詞大仙都拿他和他手裡的蛇矛作詩。

到了宋代,嶽飛有個大對頭叫李成,他投降了偽齊。他打仗時與士兵同吃同睡同勞動,深得士兵愛戴,也是個使雙刀的猛人。

李成用雙刀的功夫太出名,以至於宋高宗趙構都替要特意提一句,說:“這兩天劉光世把這個李成用過的刀拿給我看過了。這刀重七斤,李成能左右手輪舞,勇武無雙沒人能擋得住他,可惜不能為我所用呀。”

到明代的時候雙手持武器的高手就更多了,大明開國的時候有個將軍叫王弼,人稱“雙刀王”。

朱元璋和張士誠在鄱陽湖打仗的時候,朱元璋手下大將常遇春的部隊殺不進張士誠的親兵衛隊身邊,常遇春就對王弼說:“你是我這兒最厲害的猛將了,你能不能搞定?”王弼說行,然後飛身上馬,拔出雙刀正面殺進張士誠陣中,差點陣斬張士誠。

到嘉靖的時候,廣西的瓦氏夫人在抗倭戰爭中出名了,她麾下的狼兵以七人小隊出名,能夠以寡擊眾,打得贏比自己人多的倭寇。

瓦氏夫人自己善使雙刀,厲害得可以打得贏長槍,大槍術家吳殳是使槍的一流高手,留下的《手臂錄》是目前長槍理論水準最高的國術著作。

清代《皇朝禮器圖式》中的重型打擊兵器,也就是鞭鐧錘這三樣,都是成對出現的,而且都分在綠營武器中。

綠營是清代改編了明代降軍而建成的軍隊,成對的鞭鐧錘進了《皇朝禮器圖式》說明“頂級武將雙持武器”這種印象從明代延續到了清代,並且被固定到了軍隊編制中。

而且對於猛將的偏愛,作者羅貫中是深受所處時代環境影響的。羅貫中是元末明初小說家,受遊牧民族文化影響,對獨當一面、作戰勇武的將帥形象十分青睞。

常有人說兩軍打仗,武將出陣單挑多麽多麽假,這個印象是不對的。元代蒙古人特別喜歡陣前出兵單挑。

俄國人有副世界名畫上了郵票,說的就是現在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公國立國之戰,開打前俄國人和蒙古人各出一個勇士陣前比武,然後同歸於盡的故事。

而《三國演義》不論成書於元末明初也好,明中葉也罷,都是深受蒙古人影響的,陣前單挑比武非常普遍。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影響下,如果羅貫中寫一個開國皇帝不能打,哪有人能接受,他自己就先不接受。

羅貫中把劉皇叔哥仨都往猛將方面靠,是體現了作者心中理想的。所以,劉皇叔哭吧哭吧不是罪,這最多算是多愁善感。從劉皇叔擅用的兵器來看,人家的武力值是不容置疑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