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葉秋色,一枕新涼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

庚子年(鼠年)六月十八

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立秋,意秋之來臨。

別夏,草木結果孕子。

秋風清,秋月明,

乳鴉紅葉,寒蟬鳴泣。

涼風襲來,萬物驚秋。

靜聽秋聲,慢嘗秋情。

-

北斗星鬥柄指向西南,時至立秋。

乾支歷未月的結束、申月的起始。

萬物從繁茂生長趨向蕭索成熟。

“熱在叁伏”,而“秋後一伏”。

節氣至此,酷暑依然沒有結束,

儘管標明已是夏日的盡頭,

但屬於的秋的一切還未明朗通透。

暑熱與涼寒相交替,

緩慢又迅速地過渡。

-

立秋,更似驚秋。

暑氣還未曾全部消煺,

而物候一顆秋心已至。

第一陣涼風乍起,

第一片梧葉舞秋風,

天高雲淡,銀杏轉黃。

總有更敏感的生靈,

快人一步掌握季節輪回。

-

此時的白晝依然漫長,

滾滾不息的熱浪仍舊持續。

處在夏的盡頭,

萬物繁茂轉換成另一種多姿多彩。

似生命得以沉澱,

付出,而後得以收獲滿滿。

秋,禾火,謂禾谷成熟。

累累碩果,秋歸屬於“沉甸甸”。

隨葉的飄零,愈加懂得“落地生根”。

秋如是,愈加貼近生命成熟的本質。

-

立秋有叁候

一候|涼風至

“一場秋雨一場寒。”

歷過大暑節氣的大雨,

暑氣漸漸消卻。

此時偏北風行於曠野、山川,

偏南風逐漸減少。

絲絲涼意緩緩而來,

吹散燥熱,亦吹卻心上浮塵。

-

二候|白露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此時期,白晝日照仍然強烈,

夜來涼風至,晝夜溫差加大。

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

形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晨起推窗,見霧氣彌漫。

秋之白,為草木搖落,

西風起,汀州外,無限蒹葭。

-

叁候|寒蟬鳴

“寒蟬欲報叁秋侯,寂靜幽齋。”

寒蟬,又稱寒螿、寒蜩。

此種蟬善於秋初鳴叫,宣告秋的來臨。

又有說涼秋之後,寒蟬振翅,發聲困難,

似知生命行將就木的悲涼,

遂蟬鳴聲調轉而為淒厲。

在高柳之上、西窗之下,

鮮明地感知到節氣變化。

-

立秋,唯願有雨。

-

它尚溫柔,絲絲清涼,

淅淅瀝瀝,飄飄灑灑。

它亦鮮妍秀麗,洗澈塵埃,

將清亮明媚的世界呈現眼前。

亦藏盡五彩繽紛、精彩紛呈。

稍加用心,便會發現秋之色彩,

從一葉草、一朵花、一顆果實,

遠及山巔、曠野、天空、川流,

它從來不是單調乏味。

而這樣多的樂趣在秋雨之後,

愈加熱鬧、多變,而富有層次。

-

宋人劉翰有詩雲: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秋的氣息尚處朦朧、一派婉約,

恍若無處尋覓,卻又依稀可感。

新月如鉤,夜色清如水,

片片梧桐葉,落於庭院階前。

一霎時的恍然,“落葉知秋”真實可感。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

屬於秋的詩意,從《詩經》行來,

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而宋玉悲秋,“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後杜甫“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也有別開生面的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

勾勒畫卷“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秋亦有無限浪漫,在杜牧的《秋夕》之中: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

行至人生之秋,亦如季節之秋:

秋高氣爽,月明星朗;

雲淡風輕,月白清明。

它因執著、勇敢而飽滿、豐盛,

它因成熟、練心而安靜、內斂。

將更多的尖銳打磨成圓通溫潤,

舍卻斤斤計較,學會包容生活。

行走在不同的人生階段,

如草木生於不同的季節,

總有相應的綻放與成長。

-

由衷地熱愛每一個季節的華彩,

一如熱愛不同的生命歷程。

每一次告別,亦是新的開始。

不過分留戀,亦不盲目期許。

在碧波汪洋之中,

我們依然向著彼岸行進。

總有涼秋如約而至,

彼時蛩音四起,簷下螢火微光,

坐看雲卷雲舒,靜聽花開花落。

-

過了立秋,就再也不能在院子的席子上過夜了。

歇在梨樹下,壁虎在牆上遊走,

竹子的影子在它身上晃來晃去,

鳥也沒有聲音了,

最吵就是蛙,好像要把白晝叫醒。

此時夜來香開得盛;

偷摘隔壁探牆而出的石榴,不過只能看不能吃。

柿子還青澀,等待紅透;

長長的絲瓜紛紛垂掛下來。

螢火蟲在河邊飛舞,

絢麗的畫面只能停格在夢裡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