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幾千年來我們如何對付火災?中國消防極簡史

陽春三月,本是繁花似錦的時節。涼山木裡的一場大火,卻為漫山生靈蒙上了一層灰色,31名蹈火英雄犧牲,戳痛著無數人的心。

消防員,這一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特殊群體,已成為和平年代犧牲人數最多的職業之一。

1

水火無情,自古人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步入火耕水耨的農業文明,就已備受火災困擾。

“火政”成為數千年不變的話題,先秦時就有“火官”、“修火禁”的記載。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為齊桓公謀劃霸業,將“修火憲”(制定預防火災的法規)視作國家大計,列為“國家貧富五事”之一,稱“山澤不救於火,草木不植成,國之貧也;山澤救於火,草木植成,國之富也”。

管仲是說,防火救災做不好,國家遲早完犢子。

到了宋代,“火政”取得突破性進展,出現了專業的消防部隊——潛火兵。潛火兵的職業化比現在的消防制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潛火兵都是職業軍人,多出自禁軍,是精挑細選的青壯士兵,平時要接受嚴格的訓練,且享有行業津貼,待遇比其他軍隊優厚。有學者認為,這是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消防隊。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開封城內,每隔三百步設有“軍巡鋪屋”,又在高處修築望火樓。

望火樓配有燈火、旗子,樓上有人負責瞭望,一發現火患就拉響警報。

駐扎在樓下的潛火兵得到命令後迅速行動,帶上“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錨兒”等消防器材,趕到火場。

他們利用周圍水井、水缸的水源進行滅火,或採用破拆法,用斧鋸、鐵錨等工具將著火的房屋拆除。

宋代還有一種滅火“黑科技”——唧筒,用竹筒製成,水從其開竅處吸入或噴出,可以射水滅火,比水桶潑水更為高效,堪稱古代的消防水泵。

潛火兵在救火時擁有多種特權。

一是打破門禁慣例,古代都要按規定時間開關城門,但潛火兵行動時,無論是什麽時辰都可以要求開城門救援;二是不為官員避路讓道,在救火途中與官員相遇,無論對方品級高低,都無需回避。

潛火兵辦事雷厲風行,無所顧忌。宋仁宗時,樞密副使狄青差點就被潛火兵潑了一身冷水。

一夜,狄青在家設香案祭拜(“夜醮”),沒有事先向有關部門報告。望火樓的瞭望兵遠遠望去,看到狄青家有火光,以為發生火災,不敢絲毫怠慢,急忙稟告上級。

沒過一會兒,一大批潛火兵帶著一身行頭來到狄青家。潛火兵正要準備撲救,發現並沒有什麽異常情況,只有狄青一家在祭拜鬼神,這才知道是誤報。

潛火兵兢兢業業,可經過這場誤會,狄青免不得發牢騷,更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場不存在的“火災”還成為日後文官彈劾他的把柄。

到明清時,治火管理繼續發展,“火班”、“火政”的隊伍進一步壯大。

但一直到晚清,中國人面對火災仍是採用“古代消防”的辦法,單純依據《周易》中“水在火上”的記載,從中可看出科技的停滯與落後。

2

有別於古代消防,近代消防是以消防車代替人力、畜力運輸,以城市供水網代替水井、河流等作為消防水源,以電話通訊報警代替瞭望台、警鍾、警旗報警,和以化學滅火劑撲滅特殊火災代替一律以水滅火。

這些在如今看來稀松平常的事情,在當時的國人看來卻如同天方夜譚。

1866年,上海租界組建了中國第一支近代消防隊,由60名外籍隊員和40名中國人組成,但主要服務於洋人。

“消防”這一來自日本的舶來詞正式傳入中國,還得到光緒年間。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

袁世凱不僅參照西方制度在保定創設警務總局和警務學堂,還在學堂中開辦了消防警察這一專業。警察和消防員這兩個近代職業都是由袁世凱一手引進,足見其遠見。

據《內政年鑒·警政篇》記載:“北平消防隊之成立,始於前清光緒二十九年。初,警務學堂附設消防科,延日人為教習,挑選長警專司訓練,畢業後即組成消防隊。”

袁世凱訓練的消防警察,由日本人專門傳授撲救方法,並置辦消防車、梯、鉤等近代消防設備。

歷屆民國政府繼承袁世凱開創的消防事業。在30多年的時間裡,上海震旦鐵工廠研製生產的泡沫滅火器、消防車遠銷海內外,各省縣級警察機關先後創建了100多個消防隊,其中大部分延續至今。

3

關於搶險救災,民國時期出版的《中國消防警察》一書曾指出:“消防官之指揮救護,應首重人命,次及財產”。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消防隊員始終恪盡職守。

抗戰期間,面對日寇的長期轟炸,重慶消防員就以實際行動踐行他們的使命。

據不完全統計,自1938年2月起,日機對重慶進行了218次轟炸,持續時間長達5年半,每次襲擊,都讓山城變為一片火海,滿目瘡痍,遍地瓦礫。

為保衛重慶,重慶組織了一支8000餘人的消防隊伍,由消防警察和志願者組成。當群眾躲進防空洞時,他們冒著炮火,奔走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當時,重慶消防設備只有兩架升降梯和幾輛老舊的消防車,自來水管道也常被炸斷,剩下的便只有水桶、斧頭這樣的傳統工具,實在捉襟見肘。消防員們只能靠人力實施救援,為民眾赴湯蹈火。

若無消防車,消防員就徒步走上崎嶇的山路,將沉重的滅火器材抬到火災現場,若供水被斷,消防員與老百姓眾志成城,依靠人海戰術,用接力的方式將水桶送到前線。

大轟炸之下,不少人因消防員的不懈努力而絕處逢生。

1940年4月,宋慶齡在重慶兩路口新村落腳,遭到日機轟炸。她所住房屋左側的木房瞬間燃起熊熊大火,並迅速向四周蔓延。

宋慶齡被困在其中,幸虧消防隊用水龍壓製火勢,並迅速拆除四周的木房,她的住所才幸免於難。次日,義憤填膺的宋慶齡與姐妹宋靄齡、宋美齡一起對外廣播,向全世界揭露日寇對重慶進行無差別轟炸的罪惡行徑。

《中央日報》曾發表文章,對重慶消防隊員搶險救災的行動評價道:“猛火之中,危牆之下,救死扶傷,不遺余力。故能於極短期內,撲滅烈焰,免其蔓延,又能於警報解除後數十小時之中,整理被炸區域,恢復交通。”

大轟炸五年間,重慶消防隊出動上千次,消防隊分隊長王海元、徐劍等人在救援中被炸彈擊中犧牲,先後有81人因公殉職。

為此,國民政府在中央公園修一座“重慶市消防人員殉職紀念碑”,以告慰烈士英靈。

碑銘字字泣血:“消防何為,綢繆安燕。七七以還,功同抗戰。從事長員,是邦之彥。以仁宅心,以智應變。見義勇為,恥居後殿。赴難爭先,勳名共建。並壽河山,永垂史傳。”這塊紀念碑保留至今。

4

1949年,國民政府土崩瓦解,其消防機構被新中國接管。

在70年的歲月裡,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消防員的主要任務不再局限於救火,還包括各種搶險救援和應急事件,大者如抗洪搶險、危險化學品事故,小者如摘馬蜂窩、切割鋼筋。

然而,消防員依舊是和平年代最危險的職業之一,誰也不知道,每一次毅然決然的“最美逆行”之後,能不能平安歸來。

有學者對1980年到2008年全國發生的161起官兵傷亡案例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火災撲救造成的消防員犧牲人數佔比64.5%,火災撲救造成的總傷亡率則高達82.1%。

近十幾年,中國消防員犧牲人數已經超過300人,犧牲消防官兵的平均年齡只有24歲。

近日的四川涼山森林火災,31名撲火人員遇難,其中森林消防西昌大隊犧牲的27名消防員中,有一名80後、24名90後、2名00後。

他們是如此年輕,卻在最美的年華逝去,但願天堂沒有山火。

英雄,不應在離去後才被人想起,他們一直在我們身邊。

還記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來自祖國各地的1.3萬消防官兵在第一時間奔赴災區,歷經長途跋涉,晝夜堅守,挖出被壓埋群眾8100人,轉移被困群眾5萬多人。

當時,綿竹市消防中隊的荊利傑曾因連續救援而疲憊不堪,被戰友架離餘震不斷的現場。他跪地大哭:“我知道很危險,我知道進去了就可能回不來,但是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

一句話,道出了多少消防英雄捨己救人的心聲。

2014年的勞動節,90後消防員錢凌雲和劉傑在室內救火時,因遭遇回燃現象,被強大的衝擊氣流推到窗口,從13樓墜落。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緊緊拉著對方的手。

2015年5月29日,廣西玉林一棟民房發生火災,27歲的消防戰士楊科璋帶隊救援。轉移到5樓時,他懷抱一個約兩歲的小女孩不慎踩空墜樓。在濃煙中,楊科璋以緊緊擁抱的姿勢仰面墜落,女孩幸運得救,他卻傷重身亡。

生前,楊科璋曾在社交網絡上寫下一句“無悔身上衣”。

2015年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案,上百名消防官兵遇難。當全世界都在為這一事故疑惑震驚時,他們早已毫不猶豫地奔向火場。

“英雄歸厚土,浩然天地秋!”

他們,在烈火中永生。

參考文獻:

1.孟正夫:《中國消防簡史》,群眾出版社,1984年版

2.李采芹:《中國消防通史》,群眾出版社,2002年版

3.(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華書局,1982年版

4.萬明、熊蘋:《抗戰時期的重慶消防》,《中國消防》,2015年17期

5.李剛:《中國古代消防制度溯源》,《安徽消防》,2002年05期

6.康茹:《消防隊員作業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博士論文2018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