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業互聯網開往東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產業家,作者|子雨

千禧年後不久,一個名叫王兵的魯美攝影系學生用他買來的簡易DV拍攝了一部反映沈陽重工業區三家大型工廠拆除重建的紀錄片《鐵西區》。

鐵西區因位於南滿鐵路西部而得名,建國初期是有名的“綿長工業區”,更是計劃經濟時代中國製造業的重要標本。

趕上國企改製,近800萬工人下崗,曾經輝煌的老工業區步入了“陣痛期”。不過短短幾十年,鏡頭中的鐵西早已輝煌不再。

一個城市中企業和產業的發展某種意義上會決定一個城市幾十年的命運。

沈陽自存在起就與工業製造緊密相連,受惠於中央計劃經濟不遺余力的政策傾斜,沈陽湧入了大批有為青年,為祖國工業建設添磚加瓦。

可再濃烈的愛國情也抵不過市場經濟殘酷的手。單一的所有製結構,產業比例失調的弊端很快開始顯現,工廠生產的產品也因競爭力不足被市場淘汰,工廠經濟效益下滑,一系列連鎖反應終使鐵西區從過去令人豔羨的“東方魯爾”變為頹敗的“東北現象”的典型代表。

鐵西區幾十年的變化恰是東北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生產線上被大潮裹挾的工人見證了這個時代的起落。

近些年,東北登上熱搜無外乎幾點:GDP墊底,人才外流,老齡化嚴重,國企佔比過高……

事實也無可辯駁,建國初期東北一度佔有中國98%的重工業基地,如今全國GDP百強,東三省隻佔了6個城市,時移勢易,曾經的“共和國長子”現下卻成為了拖累全國GDP的吊車尾。

誰能想到時代翻頁翻得那麽快,社會經濟的推動力由過去的政策導向轉為了技術賦能,產業製造的風刮起,互聯網巨頭竟也逐漸把目光轉移到了東北。

在王健林已完成250億投資的基礎上,萬達又在沈陽投資了800個億建文旅項目;騰訊與遼寧省人民政府牽手打造“數字遼寧”;阿里巴巴與黑龍江省共建“數字龍江”也提上了日程;京東農牧在吉林省長白山腹地轟轟烈烈地開展AI養豬……

馬雲那句“阿里巴巴投資必須要過山海關,與黑龍江簽約項目近期要見效”振聾發聵,讓酷暑中的東北人都打了個激靈。

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東北一直是缺位的,近兩年風向調轉,互聯網巨頭紛紛重倉投資,大把資金和項目入駐,在大環境遇冷的當下,他們究竟看上了東北什麽?

一、工業區再造

東北是帶著傷痕的。上世紀90年代末國企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三千萬下崗工人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東北。

21世紀初,東北國有企業佔到了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如今,這一比例雖然已經降到了50%,但依舊高於全國30%的平均水準線。

曾經,在東三省現代大工業基地,一份好工作的定義不是BAT而是一汽、鞍鋼和大慶油田。

“咱們工人有力量,工業製造雙肩抗”製造業於東北人而言,是賴以生存的命脈,第一爐鋼水,第一架飛機,第一艘萬噸輪船……無數個製造業的“第一次”見證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崛起。

當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逐漸成熟,尋找豐富的業務落地場景成為了下一個目標,東北工業基地作為我國形成最早也最成熟的規模工業經濟帶,自然成為技術流瞄準的優質標的。

沈陽有輸變電,機床,黑龍江有糧食深加工,畜牧業,吉林擁有石化、農產品加工和汽車產業。

東三省坐擁天然物資,看似財大氣粗,實則有些“虛胖”,經濟效益始終不見起色,但好在有過硬的第二產業底子,想再起勢並不難。

2018年,是中國一汽建廠65周年,也是紅旗品牌誕生60周年。這年4月,馬化騰與長春一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想要基於高精度地圖,在自動駕駛和仿真測試等方面展開合作,未來還要在數字政府、智慧農業和智能製造上發力。

快被互聯網“遺忘”的吉林和一汽紅旗終於再度站上了舞台的中央,這一次, 他們瞄準的是車聯網智能生態。

馬化騰看得明白,對於缺乏製造業根基的騰訊來說,必須要借助傳統企業的力量,才能講好產業互聯網的故事,“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傳統汽車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一起攜手。”

出行是人類的基本訴求,把一台車變得更加聰明和智慧,是騰訊進擊產業互聯網的一步大棋,也是人們觸摸產業未來的最佳入口。

最近吉林省又開始著手建立“5G+旅遊”大數據實驗室,想要把長白山、查乾湖、鴨綠江、向海濕地等旅遊資源背後潛藏的用戶數據價值加以挖掘。

東北有四寶:人參、貂皮、鹿茸和烏拉草。

劉強東不僅盯上天然的吉林山貨,還有製造業優勢產品,去年京東邀請吉林的知名企業、老字號入駐京東商城,還計劃未來三年要在東北進行超200億元投資,升級零售服務。

在長白山腹地的兩個養殖園區、100多棟山黑豬豬舍,部署了AI、IoT和SaaS技術的京東農牧智能養殖開展火熱,幾千頭野山豬過起了精致的豬豬生活。

其實東哥的東北往事可以追溯到八年前,彼時京東就已經把東北分公司落到了沈陽,四年後又在沈陽渾南投資建設了15萬平米的智能運營中心。

說起來,沈陽的工業基礎也是頗為雄厚的,總投資18.7億元建設的新松渾南智慧產業園,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

基地內的數字裝備製造中心、潔淨裝備製造中心、成套裝備製造中心都已投產,正在建設的機器人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智能車間,將成為我國首條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數字化生產線。

商人都是精明的,沒人會去做虧本的買賣,東北的重工業基礎在產業重做的互聯網下半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巨頭把資金投入東北,瞄準的也是這一點。

騰訊要在沈陽打造“城市超級大腦”;恆大集團拿出1200億想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汽車王國“電動沈陽”。

今年,京東與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又開展起無人機合作,試點“通航+無人機”的航空物流體系建設,打算把位於黑龍江西部綏化市的肇東機場作為京東無人運輸飛行器黑龍江的運營中心。對東北全方位的數字化改造,提上了日程。

上個月,阿里巴巴與北大荒農墾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共建“北大荒淘鄉甜標準示範基地”,又要構建優質農產品溯源體系,從“衣食住行”的“食”上下功夫。

ATJ的一系列動作把潛藏在東北的工業、農業、畜牧業、裝備製造業等基因全部調動了起來,一些老舊工業區也因資金和新技術的投入而煥發了生機,連帶著當地的房地產都炒熱了。

“沈陽都開始限購了,房價上漲,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也提高到30%。”一位沈陽的朋友對產業家透露,“現在打開貝殼找房,均價已經沒有低於一萬的了。”

果然是“春江水暖房地產先知”,人們對經濟預期的樂觀直接反映在了當地房產市場上,並轉化為了強烈的購買欲望。

二、工業互聯網「三通一達」

去年,遼寧提出要扶持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網信產業等新興產業發展,力爭三年實現萬戶企業上雲。由此傳達出一個信號:東北已經意識到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降本增效,提高經濟效益,是東北亟需。可沒有應用場景,新技術就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上海聯通副總經理沈可也曾在採訪中稱,新一代信息技術,只有匹配豐富的工業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出產業倍增器的作用。

追根溯源,如果說技術和應用場景是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先決條件,那麽作用於TO B企業端就是最終目標,一切新技術只有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產生實實在在的社會價值。

而這,需要投入全行業的心血,也需要企業間協同配合,這時,搭建一個工業互聯網助力的平台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把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核心總結為「三通一達」即:利用數字化協同打造豐富的工業機理模型,打通IaaS、PaaS、SaaS三個層次,直達B端企業。

具體細化為

提供公有雲/專有雲/混合雲等多種部署的雲基礎設施(也就是IaaS)

集成物聯網接入中間件,微服務架構,開發工具套件,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平台,運維平台,模型管理,企業微信,移動應用平台,安全、業務運營支撐系統等,助力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快速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台

聚焦工業PaaS、SaaS,利用行業優勢推動應用業務創新,更多賦能中小企業,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作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與深化產業互聯網的重要基石,工業互聯網對未來工業發展有著深刻影響。

有了技術開路,工業製造的應用服務範圍也開始變得廣泛,從物聯平台到工業大數據服務,從政府公共服務到企業個性化服務,從智能製造到雲設計、雲協同……行業的拓寬,也給予了人們更多想象空間。

(據騰訊雲官網資料整理)

提升製造業的信息智能化水準,加速工業製造數字化轉型,是全球共識,也是東北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雖說東北有著完整的工業鏈條,卻一直沒有系統的方法論,古有南水北調,今有“南理北學”,向已經走在數字化轉型路上的製造企業學習,不失為一個捷徑。

廣東惠州是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匯地帶,擁有兩個國家級工業園區,全球化的智能產品製造集團TCL也坐落於此。

近兩年TCL在不停探索數字化轉型的高效路徑,TCL研究院(香港)研究所總經理俞大海在一次公開分享中,把這家老牌製造企業的一站式全鏈路數智化轉型升級戰略劃分為了五步。

用15天-2個月的時間完成IT現狀的分析與整理,數據庫伺服器遷移,應用伺服器遷移以及安全解決方案等全站上雲。

用2-6個月的時間,實現內部與上下遊供應商的信息流轉,外部與客戶的對接,所有數據都沉澱到一個數據中台,完成全觸點數字化

用0.5-6個月整合全品類智能終端業務,實現核心業務在線化

用2-6個月打通多套系統,將現有的IT團隊和OT團隊融合,量化標準化具體的流程工藝,把OT技術轉化成IT信息,實現運營數據化

最後,用3-18個月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優化流程,提升效率,實現供應鏈智能化

依靠「五步法」,過去一年TCL的電子營業額同比增長了11.7%,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財報營收296億元,同比增長15.5%。

東北製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有了可以參考和借鑒的範本。

三、產業互聯網開往東北

產業互聯網的號角已經在東北吹響。

作為一名東北人,在接連看到資金、技術湧入家鄉時,也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可冷靜下來思考,也會發現留給東北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其實在東北不乏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等知名高校,他們的科研水準也足以與國內頂尖高校媲美。哈工大的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成立了33年,我國第一台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都誕生於此。

由黑龍江省政府、哈爾濱市政府與哈工大共建的機器人集團成立四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億,申報的專利就有1000多項,授權專利近500項。

可即便這樣,從東北高校畢業的學生,畢業後卻依然不會選擇留在東北,“哈工大畢業的學生大多都被華為等科技公司給挖走了。”一位哈工大畢業的學生對產業家透露。

官本位思想,過度看重人脈關係,甚至對市場規則造成擠壓……都成為東北市場經濟活躍的桎梏。

東北的產業結構嚴重依賴製造業和投資,但這兩者又都受製於房地產。今年8月,遼寧大連固定資產投資暴增達53%,論增速也差不多排名全國第一了,阿里巴巴、萬達等企業接連在東北投入大量資金,又加劇了投資市場的火爆。

不過這些動作對私營企業的從業者來說,似乎並沒有帶來太大影響。一位在大連從事本地服務的產品經理王鵬(化名)在採訪中稱,“對私營經濟而言,投資帶來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首先,他們大部分投資的都是基礎項目,而且很多都是政府主導,在政策審批上的阻力會小一些。其次,阿里騰訊宣布在東北投資的時間並不長,京東在東北投資主要也是服務於自身業務,比如亞洲一號項目以及一些農產品採購資源等。”

“可能對個人影響會大一些吧,畢竟新增了就業崗位。”採訪最後,王鵬補充道。

看來資金過熱只是點燃了民眾的投機情緒,真正作用於市場,還需時日。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東北,還要加把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