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俄羅斯如何空降載人戰車

俄羅斯運輸機(資料圖)

 近日,俄軍共動用200多部空降戰鬥車輛以及多型運輸機,在俄羅斯梁讚市郊進行了聯合戰術演習。期間,俄軍從1800米高空,成功空投了載有3名空降兵的新型裝甲輸送車。這一歷史性事件向外界表明,時隔多年後,俄羅斯又重新啟動了載人空投試驗。目前在各國軍隊中,載人空投這種樣式和技術為俄軍所獨有。今天,我們請空降兵某旅傘訓主任李玉山為您答疑解惑。

    俄軍空降空投技術的發展水準居世界領先地位,無論是空投重量,還是空投的可靠性,都是其他國家所達不到的。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蘇聯就形成了“飛機先投下空降戰車,人再從其他飛機上空降”的空降作戰模式。這種模式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乘員可能降落在離自己戰車5公里甚至更遠的地方。乘員尋找戰車並作好戰鬥準備,要浪費很多寶貴時間,甚至會貽誤戰機。

    為了讓空降兵在整個空降過程中都有裝甲防護,同時使空降戰車在著陸後能立即投入戰鬥,時任蘇聯空降兵司令的馬爾格洛夫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空降兵乘坐空降戰車直接空投,大幅縮短戰車著陸後的戰鬥準備時間。

    1971年夏天,蘇聯開始研發代號為“半人馬”的特殊空投系統。這套系統在戰車脫離飛機後,會自動打開5具單個面積為760平方米的降落傘,讓安放在平台上的戰車完成著陸。他們先後用人體模型和活體狗進行了技術測試並取得積極成果。

    不過,當時蘇聯國防部認為,這套系統雖然能用,但風險太大。在空投載人戰車過程中,戰車對飛機的平衡、重心都有很大影響。如果發生一點錯位,可能造成載人戰車偏離軌道,磕碰機艙,甚至會導致運輸機發生事故。同時,這套系統中乘員坐在戰車內專用的座椅上,承擔的風險極大,一旦空投系統失靈,戰車內的乘員根本無法自救。

    據報導,1973年1月5日,馬爾格洛夫把自己的兒子送上了進行空投試驗的戰車。當天,2名空降兵軍官乘坐戰車,在“半人馬”載人空投系統搭載下,從安-12運輸機空投下去,完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載人戰車空降的壯舉。這次載人空投試驗達成了重要目標:空降戰車在著陸幾秒後便做好戰鬥準備並開火。

俄軍BMD-4型傘兵戰車(資料圖)

按理說試驗應該算成功了。不過,蘇聯後來一直都沒能再進行大規模試驗,這又是為什麽呢?

    因為這種系統還是不太適應實戰環境。首先,空降系統自重超過2噸,而當時空投的空降戰車僅重7噸;其次,把它裝進飛機需要大量運輸車輛和人員,要花費3-5小時;同時,多傘系統緩慢的下降速度也讓空降兵司令部不甚滿意。

    為此,蘇軍開始研製更先進的“列阿克塔夫爾”無平台反推傘降系統。它採用面積約540平方米的輕型傘,傘直接安裝在戰車上,隨車移動。這套系統的下落速度可達每秒25米,在著陸時,通過反推發動機幾乎可以把速度降為零。

    1976年冬天,蘇聯順利完成“列阿克塔夫爾”的測試,隨後該系統列裝。這個能成倍提高空降作戰效率的項目得以延續。

    上世紀90年代末,俄軍PBS-950“瓜園”空降系統問世,它的主要優勢是可以讓空降戰車滿載乘員降落。

    今年5月,“瓜園-U-傘降勤務”系統順利通過了俄羅斯國家級測試,滿足了俄羅斯國防部和空降部隊提出的各項技術要求。在接下來不到2個月內,俄羅斯空降兵部隊直接完成載人空投試驗。

    經歷了40多年發展,載人空投技術已經成為俄羅斯空降兵部隊一項十分成熟並經常使用的“獨門絕技”。與此同時,俄軍不斷將其他領域的先進科技借鑒吸收到了載人空投領域當中,為提高空投保障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來源:中國軍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