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區塊鏈+數據隱私安全:打破數據時代“環形監獄”的利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鋅鏈接,作者|易柏伶,編輯|王巧

1785年,英國哲學家邊沁提出了著名的“環形監獄”設計:這座監獄由一個中央塔樓和四周環形的囚室組成。犯人處在環形邊緣的囚室,監視者則位於中央塔樓。這樣的設計,使得僅一個監視者就可以將犯人們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而囚犯卻無法確定他們是否正被監視著。

同樣的情況似乎也發生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網絡中的每一次搜索、點擊,移動支付上每一筆交易行為,這些數據都在被記錄和分析,最終成為個性化推薦算法的重要資源。

個人的行為信息如同處於環形的邊緣,被各個中心瞭望塔的管控者輕易地收集、分析、使用甚至濫用,延世大學政治外交學系教授曹和淳稱之為“信息環形監獄”。

2018年Facebook用戶信息遭受黑客攻擊事件曝出、近5000萬用戶被劍橋分析公司用於分析干擾多國大選;同年,萬豪國際酒店5億人身份信息泄漏事件發生;近日,巧達科技操縱2億人的簡歷身份信息、涉8億人的數據灰色生意黑幕浮出水面......

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在物聯網、AI、雲計算的技術加持下,數據化、智能化更是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經濟時代,個人的隱私安全正遭受嚴重的威脅。

不過,有觀點認為,數據是數據經濟時代的核心資產。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家單一的機構,即便如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只能掌握部分數據,不能窮盡目標群體數據的全貌。

更何況,各行各業、大大小小機構自身積累的數據,如同一個個數據孤島,無法互聯互通。即使5G時代到來,物聯網技術下海量數據的誕生,各個組織掌控下的機密數據想要流通,也需要各方機構克服數據隱私與數據共享難以選擇的矛盾心理。

3月31日,在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發表了《數據與資本的遠與近》的演講。

他提出,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數據的確權、定價、存證、信用和溯源等問題。在溯源上,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數據所有者的利益經過若乾年後,依然能夠返還到數據所有者手中,從而有望打破數據孤島。

區塊鏈技術或許能成為打破數據時代“環形監獄”的利器。

平台安全、數據安全與隱私安全

要探討區塊鏈如何賦能數據隱私安全,有必要先了解清楚其概念。

早在2018年9月,第四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區塊鏈與隱私保護》圓桌論壇上,PlatON創始人孫立林、趣鏈科技CEO李偉等嘉賓均認為,對於安全和隱私保護二者的關係,應該分開來看:安全即數據在存儲中不被竊取,而隱私則是數據在流通過程中僅交換需要交換的部分,而非把敏感信息透露出來。

中國信通院的《2018大數據安全白皮書》則明確指出,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作為一種特殊資產,能夠在流通和使用過程中不斷創造新的價值。大數據安全技術體系分為大數據平台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三個層次。

其中平台運行安全是指“對大數據平台傳輸、存儲、運算等資源和功能的安全保障”;數據安全指“平台為支撐數據流動所提供的安全防護功能”;隱私安全指的是“利用脫敏、匿名、密碼學等技術保障隱私在處理、流轉過程中不對外泄的一種動態的保護策略。”

這三個層次並非完全割裂,而是經常組合在一起,成為“立體”的安全工程。比如,平台安全與數據安全疊加,組合成區塊鏈資產安全。

對此,Bepal 首席執行官、黑盾區塊鏈安全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胡園泉向鋅鏈接解釋道,在區塊鏈分布式運行的去中心化平台生態中,包含著許多中心化的服務平台,屬於平台安全範疇。另外,由於去中心化特性,用戶除了使用中心平台委託管理資產,即需要保管“私鑰”,而“私鑰”的風險直接導致資產的風險,屬於數據安全範疇。

Bepal 是一家提供數字資產管理服務的公司,Bepal 成立時,正值區塊鏈概念火熱,區塊鏈資產被越來越多互聯網用戶接受 ,同時也經歷著各種資產丟失、被盜的事件。

業界備受數字資產安全問題困擾。最近一款名為“GandCrab V5.2”加密貨幣勒索病毒,就已在中國攻擊了數千台政府以及企業的電腦。

據胡園泉介紹,當前Bepal 提供了兩種類型的區塊鏈資產服務方式:用戶自管與託管。

其中,自管方面,“Bepal Pro、Bepal Q等網絡隔離硬體設備和安全的熱端數據服務,私鑰管理部分採用了分層確定性的私鑰管理技術、冷熱分離私鑰安全管理技術,私鑰芯片級安全存儲技術等安全方案”,以保障用戶自行管理的資產安全。

平台安全、數據安全更多地體現在數據在硬體或軟體上的靜態存放,不管是採用數據隔離、還是數據加密,相比隱私安全,這類技術已經較為成熟。

隱私計算如何實現隱私安全?

隱私安全是建立在數據安全基礎上,保障隱私信息更深層次的安全需求。國內做這類業務的企業並不多,行業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為探究隱私計算如何實現隱私安全,鋅鏈接聯繫到了PlatON首席戰略官肖紫聞。

肖紫聞向鋅鏈接介紹,隱私計算是基於密碼學算法,通過安全多方計算、代理重加密、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等技術來達到保護數據隱私安全的目的。

以安全多方計算為例,在本地數據不被歸集、隱私不被洩露的前提下,不依托第三方,各方仍然能夠通過執行既定邏輯的運算得到一個共同想要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本地及個人的敏感數據不會被泄漏。

在醫療領域,DNA、病例等數據,對個人來講是非常隱私的數據,一般不願意售賣,一些國家對這類生物數據有非常嚴格的法律保護。這些數據一旦泄漏出去,可能會受到生化武器的威脅。

但是,如果醫學組織想要對世界上一些罕見病進行數據分析和研究,製造精準的靶向藥物,那就需要多國家、多種族的樣本,這樣才能得出更有效的研究方案。

而安全多方計算就可以解決兩者矛盾的情況,即使是不同國家的研究機構進行合作,也可以在滿足各國法律框架前提下進行研究分析。

代理重加密和同態加密往往與雲計算結合在一起,針對當前雲計算中一些不安全的漏洞實現技術突破。

據PlatON項目密碼團隊的介紹,代理重加密實際解決的是,如何在對數據共享時,除了被指定的共享方外,任何其他人都無法查看到數據擁有方所共享的數據的原始信息。

數據擁有方先對共享數據加密前提下上傳到雲端,雲端就無法查看到此數據的明文信息。共享方只需得到數據擁有方的授權,經雲端轉換後可得到數據明文。

這種密碼學算法既讓數據隱私安全得到了保護,也能避免數據由於多次下載遭受黑客的攻擊和竊取,使得數據分享更加安全便利。

同態加密則解決的是,當多方想要共享一些數據運算的結果時,但是本地算力卻不夠的情況下,利用同態加密,拿到雲端去計算,最後也能計算出同樣的結果,既能拓展算力的空間,又能實現數據的保密。

零知識證明通常應用於金融行業。金融機構在區塊鏈轉账或交易時,往往不希望非參與銀行看到交易的明文。

零知識證明可以實現:在你不知道我账戶餘額的基礎上,向你證明我真的有這麽多錢可以轉給你,不會出現空頭支票的情況,同時也可保護用戶账戶信息的隱私。

這四項加密技術在落地場景的應用中,往往與區塊鏈技術相輔相成。

區塊鏈與隱私安全計算

區塊鏈分布式、多方協作的特性使得隱私計算尤為重要。

一旦網絡呈現分布式,需要多方共同操作時,尤其是像金融這種高監管的行業,非常注重隱私。“然而大部分人都沒有做好自身數據暴露在分布式網絡中的心理準備”,肖紫聞提到。

因此,PlatON為客戶提供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方案時,往往會把隱私計算技術加入其中,形成“隱私合約”。將輸入的數據保存在本地數據節點上,鏈下進行安全多方計算運用,鏈下計算所得的結果可以在鏈上進行驗證和交換,形成的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數據隱私交易市場。

區塊鏈與隱私安全計算的結合,往往應用在金融、交通、醫療這三大領域中。

除了前文提到的醫療領域的應用,還有物聯網自動駕駛。要想實現自動駕駛,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汽車的智能化算法,這需要多個不同數據的應用方,比如車廠等,進行數據隱私安全前提下的互相協作。

金融領域的應用更多,包括精準行銷、風險控制,聯合征信等。比如聯合征信,需要多家銀行、券商和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協作成立征信平台,通過數據的共享減少真實信息核查的成本。

肖紫聞向鋅鏈接介紹道,金融、交通、醫療成為區塊鏈+隱私計算主攻的行業,其核心原因在於,這三個行業產生的數據量非常龐大。“能夠產生非常龐大數據的行業,就必然存在數據互動的痛點,有太多的數據孤島,而數據只有流通起來,進行互動之後,才能變成資產,產生更大的價值。”

數據流通和互動的過程,借助區塊鏈和隱私安全技術,使敏感數據得以脫敏,機密數據不被暴露,為數據時代”環形監獄”中的個人隱私行為蒙上了遮羞布。

然而,即便保護了隱私,個人行為產生的數據還是會被機構所利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執行權、收益權應當如何劃分,這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尤瓦爾·赫拉利甚至斷言,未來,政治將是關於數據流控制權的鬥爭,需要“警惕數據獨裁統治的興起。”

對此,京衡律師事務所錢穎剛律師向鋅鏈接表示,“數據作為一種網絡虛擬財產,其具有的財產屬性,在法律上沒有爭議,但其所有權權屬在我國立法上尚屬空白。通常,我們認為數據具有物權特性,並衍生出物權的各項權能,如佔有、使用、收益等。”

相對而言,去年5月歐洲的GDPR的正式實施,意味著全球範圍內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隱私保護法落地,彌補了數字化時代隱私保護法律的空白。

在2019IT領袖峰會上,李小加表示,區塊鏈技術,有助於解決數據的確權、定價、存證、信用和溯源等問題,尤其是溯源數據被重複利用多次後的權屬問題。

或許,當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解決了數字確權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才會跟進健全起來。

量子計算機,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技術的終結者?

2019年1月5日,IBM宣布成功研製出了量子計算機原型機,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商業化的時代正加速來臨。

據了解,量子計算於傳統電子計算機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利用量子特有的“疊加狀態”,采取並行計算的方式,讓算力速度以指數量級的方式提升,相當於一台計算機化身為千千萬萬台計算機同時開工計算解題。

惶恐隨之而來。在量子計算機面前,區塊鏈技術似乎顯得不堪一擊。

肖紫聞卻認為,對於量子計算機顛覆區塊鏈技術的恐慌還為時過早。

“無論是區塊鏈,還是基於密碼學算法的技術,歸根結底是基於密碼學上的數學難題假設而來,而數學是這一切技術的支撐。這些數學難題給出的假設,基於當前世界計算機技術水準,是無法解決的。因此,當這些難題無法解決,以密碼學所構建的區塊鏈或隱私計算技術,就是相對安全的。

量子計算機的出現並不是一個完全無解的事情。據肖紫聞透露,實際上全世界有很多科學家、數學家都在研究抗量子的密碼學理論。這方面的研究也在慢慢地成熟。

三百年前,萊布尼茨提出了“讓一切可推理和計算”的觀念,橋水基金Ray Dalio在《原則》一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痛苦+反思=進化。

如今看來,這個時代的情景並未脫離智者們的預言。歷史的演進總是在不斷的更新和迭代,數據安全和加密技術亦然,一項技術的誕生之後最終的命運就是為另一項技術所迭代。

在技術和歷史迭代的橫切面中,區塊鏈技術或許不能完全打破“信息環形監獄”禁錮的牢籠,但至少能為個人的生活豎上一道屏障,留下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