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狗十三》裡的這樣教育孩子的成年人,沒一個靠譜的

經常有人說,生孩子之前要是先考試就好了,不及格的不能當父母。

如果真有這門課,曹保平導演的《狗十三》能列為參考教材,看過它的人會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愛,更加小心。

狗13,是十三歲女孩和狗的故事,也像一句罵人話。

十三歲是個人生破滅期,上初中後,你發現自己很像大人了,你發現大人特別不靠譜。

成家立業,子孫滿堂,甚至當了辦公室主任,都不代表一個人成年、成熟。

孩子是成年人的試金石,多少爸爸在平輩的社交場合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但只要一和孩子打交道,立刻被打回原形——幼稚、愚笨、不靠譜。

養孩子是成年人世界的終極大考,《狗十三》的故事就像一場模擬測驗,一群關係未成年人把女主角小姑娘團團圍住,一個都沒能及格。

這部電影捂了五年,不過好飯不怕晚,放在任何時候,這都是一部極難得的青春片。

以下內容有劇透,還是那句話,看完我們劇透再看電影,你會看得更明白。

成年就是智商受辱

用一個字來形容13歲女生李玩(張雪迎)的生活,就是“屈”

在家憋屈

父母離異之後她住在爺爺奶奶家,由兩個老人帶大,看個鳳凰衛視都要被老幹部爺爺一通懟。

李爸爸(果靖霖)再婚有了新家,對她的關心和了解少得可憐。

在學校委屈

李玩喜歡物理,天賦也好,但老師勒令她去英語競賽,爸爸強橫地改掉了她的興趣小組志願。

還有更糟糕的。

繼母阿姨生了弟弟,奶奶提出要瞞著李玩,等她心情好了再說。

為了哄好李玩,阿姨買了一條小狗,謊稱是李爸爸拿來給她玩兒的,也算是費了心。

李玩極愛那條小狗,給它起名“愛因斯坦”,同吃同睡,但沒過多久爺爺遛狗不拴繩,愛因斯坦丟了。

大人們稍微找了找就放棄了。大人嘛,只想把事情糊弄過去。

李玩拚命地找,讓其他人坐立不安。

阿姨再次獻計,她買了一條和愛因斯坦同品種的狗,然後和丈夫公婆站在一起,一口咬定這就是愛因斯坦回來了,李玩不承認就是無理取鬧。

可以看到這家人如何對待孩子:不關心,不信任,不體諒

最侮辱人的是這一刻,親奶奶親堂姐和後媽厚著臉皮在李玩面前顛倒黑白。

可以糊弄,可以哄騙,不用講道理,不用說實話,這家大人對孩子,更像是在對付某種智力和感情都不豐富的小動物。

李玩發現了這一點,成年人世界的崩塌,從此開始。

還鬧?你是何居心

如果是在一個溫暖體面的家庭中,丟了狗大人會幫孩子找,實在找不到了,大家會商量:“要不要養條新的?”

然而李玩拒絕指鹿為馬的時候,李家的長輩挺著腰問責:

這麽大張旗鼓是什麽意思?

狗比人還重?

耽誤了學習怎麽辦?

關係未成年人的一大特點,就是不能直面錯誤和責任

買新狗冒充舊狗,透出了這一家人骨子裡的虛弱:

當爺爺當爸爸的人,怎麽會犯錯?

李玩糾纏不休,那是她無理取鬧,她不懂事。

沒有人認真想過,李玩為什麽在乎愛因斯坦。

十四五歲的男孩女孩,最在乎別人的看法。

他們需要別人親口告訴自己,“你,對我很重要。”

這話李爸爸不會說,媽媽遠走高飛了,爺爺奶奶無法理解孫女。

李玩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美,是不是有人喜歡。

愛因斯坦是第一個覺得李玩重要的生物,是這個家裡,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依賴她、信任她、認準她的成員。

這是一個“錨”,人需要這樣的錨,來幫自己保持自尊。為人父母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也許一個動作就會讓孩子崩潰。

李玩的錨曾經是物理,但老師和爸爸喊了停:“快去學英語,我是為你好。”

小狗給李玩帶來了極大的幸福感:小小的它,只能依賴十幾歲的李玩,在小狗面前,她就是無所不能的“巨人”。

她怎麽會放棄?

你有暴力我有叛逆

“愛因斯坦二號”徹底暴露了大人的自私,李家的親子關係徹底變成了權力的戰場。

今天可以因為“為你好”命令你,明天就可以為了“方便我”讓你服從。

和很多孩子一樣,李玩選擇用叛逆來反抗。

結果換來爸爸一頓暴打。

這段戲點出了一個真相:

叛逆行為不僅僅出現在小混混身上,它和暴力類似,都是兩代人互相控制的武器。

父母和孩子的權力之爭,往往是成年人想要掌控局面,要求孩子接受壓製,服從自己。

而很多孩子面對這樣的困境就會故意“乾壞事”,用叛逆行為激怒父母,讓他們失控。

這麽做代價很大,會被責罵,會挨揍。

但他們也為自己爭出了一點小小的空間,因為一切終於不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了。

叛逆和暴力就這樣互為因果,一體兩面。

兩代人在各自的世界裡,同時獲勝,同時慘敗。

沒尊重,就不是愛

孩子跟著爸爸的再婚家庭,爸爸必須要有擔當,別覺得她有點叛逆就翅膀硬了。

看看她不安、怯生生的眼神吧,除了你,她還能依靠誰呢?

打完女兒之後李爸爸說,打你是因為愛你。

除了後媽,這一家子確實都對這個姑娘很在乎。

但他們真的不會愛。

對李玩,他們野蠻粗暴“為你好”,對更小的寶貝男丁,他們毫無底線地溺愛。

這是另一種“不把孩子當人”:你什麽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教你是非對錯,你也不必為自己做的事負責。

其實兩三歲的孩子能懂很多事,大人把他們當作可以溝通講理的人,他們能表現得非常靠譜。

但如果拿他們當無知的小獸,他們當然也就會變成小怪獸、熊孩子。

父母百般容忍沒用,天道有輪回,會有別的人(gou)教他們做人。

李玩的熊弟弟天天欺負愛因斯坦二世,終於被它咬了。

電影院裡大家都長出了一口氣,這只可憐的狗也因此被趕出了家門。

“爸爸,我隨時都準備原諒你”

在這場父女拉鋸戰當中,爸爸只要表現出一點溫柔和理解,李玩就會一次又一次滿懷希望地迎上去。

爸爸改了志願。

“不理他。”

但他送來小狗哄李玩開心,跟她講和。

“原諒他。”

這說明父女倆已經兩三年沒這麽說話了

爸爸打了李玩。

“討厭他,害怕他。”

但是爸爸說愛自己的時候也很真誠。

“我也有不對,原諒他。”

爸爸因為李玩出去喝酒而發火。

“他很凶,但他關心我。”

卻在談生意的飯局上要求李玩給油膩伯伯敬酒。

“他不關心我,他只是在控制我。”

爸爸一次次地讓李玩失望,但總是一句話一個笑,她就會原諒,好像那些傷害都不是事。

往往父母有多不靠譜,孩子就有多寬容。

哪怕出生在最混蛋的原生家庭,很多人也會無窮無盡地給父母機會,儘管寬容善良很可能又被變成刀子,轉過來扎回自己身上。

十幾歲的清澈少年最講道理,他們渴望穩定的愛和理解,想要一套可預期的規則,這樣才知道如何跟大人打交道,如何保護自己。

幾十歲的油膩中年最不講理,這個可以妥協,那個可以變通,我的利益寸土不讓,你的想法,我不在乎。

李玩曾經問朋友:“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真正的大人,就是關係成年人。

李玩始終在等爸爸表現出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樣子。

但李爸爸的愛是敷衍又歇斯底裡的,一會兒多得溢出來,馬上又乾涸不見。

隻讓李玩窺見了一個雜亂無序、油膩不堪的成年人世界。

好吧,我改

在反覆拉鋸的過程中,李玩認清了現實,終於調低了對爸爸的期待。

爸爸跟他的那幾個傻朋友喝無聊吹牛酒,還笑話李玩喜歡的天文,“這地上的事情還搞不清楚,還去研究天上的事。”

這事發生在1990年代,家長們的覺悟也就比較低。

最後的一場飯局當中,爸爸的酒肉朋友甚至給李玩夾了一筷子狗肉!

所有人都擔心李玩變成炸雷,但是李玩說了聲“謝謝”,把肉吃了下去。

全家人彈冠相慶:“這孩子懂事兒了!”

懂事兒了?

嘿嘿嘿。

懶得理你們,我明白我得先存活下來,不做你們眼裡的異端。

李玩學會了玩弄成人世界,從那裡得到各種紅利,這一刻,不再少年。

有一天在街上,李玩又遇到了愛因斯坦一號,它有了新的主人,過得很好,堂姐要過去認狗,李玩卻假裝不認識它。

李玩確定了一件事:自己的力量非常渺小,連一隻小狗也護不住。

這個孩子的自尊被削掉了一大塊,也許這輩子再也補不回來。

她的路也很明確,讓曖昧的男孩滾遠點,將來考清華,申請麻省斯坦福,盡可能遠走高飛。

不知道長大後的李玩如何,是不是也只在春節回來,成為家裡的榮耀,接受爸爸和爺爺奶奶的逼婚,維持著一種冷淡而客氣的親情。

曹保平導演太厲害了,李玩的笑和淚、愛和痛,就像是從我們自己的青春中流淌出來的一樣。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看這種青春片,除了憐惜,更多的還是警醒自己。

不要像李玩家的大人這樣做父母。

家應該是最寬容、最講理的地方,要讓孩子可以放心地愛,大聲地哭,可以犯錯,更可以認錯。

尤其是爸爸,請對那個只能抱緊你的瘦小靈魂,溫柔以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