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易雲音樂怒懟黑公關,無底線競爭何時了?

網易雲音樂最近水逆不斷,一番盤查才發現這次的波折似乎摻雜了些“人為因素”。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撰文/圍笑

一“接連被黑”

國內音樂行業近幾年頗有些動蕩。

近日在行業內部又出現了造謠誣告的惡性競爭事件,有幕後人員利用網易雲音樂下架的間隙接連發動了從微信朋友圈到微博再到知乎的多輪負面攻擊,網易雲音樂成為了此次被“黑公關”集中攻擊的對象。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6月末網上有消息曝出,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荔枝FM、企鵝FM在安卓端下架,下架時間為1個月。隨後幾天,網上開始流傳出大量關於“卸載網易雲音樂再重裝可以得到會員”的圖片,朋友圈成為消息散播的重災區。

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在誘導下卸載了網易雲音樂後,發現不僅沒有“免費贈送3個月會員”,甚至在卸載後直接無法安裝網易雲音樂的軟體。

而一個細節是,網上流傳的“iPhone bug”截圖基本都被裁掉了發布者信息,很難追查到真正的來源。

這一現象很快引起了網易雲音樂的關注。7月2日晚間網易雲音樂官方出來做了辟謠。

但在另一個方向上,事情再起波瀾。7月1日網易雲音樂在iOS端下架,在2號這天,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名。

已經有媒體普及過一個常識,互聯網人也都清楚,但不妨再說明下:所謂下架,是應用商店不能下載,對已經安裝的用戶沒有影響。所以按理說,下架不是一個“熱門”新聞。

熱度的背後顯然還是有力量在推動。這一天集中出現大量分析網易雲音樂被下架的文章,有不少看起來像行銷號的账號開始散布關於下架原因的揣測。

時隔一天,網易雲音樂又登上了知乎熱榜話題,“如何看待網易雲音樂偷偷刪除本地音樂?”

雖然當天網易雲音樂開發組就在問題下做了辟謠回復,說明“在產品設計上,我們不會因為任何理由私自刪除用戶本地歌曲文件。”並說明“與部分用戶進行了一對一溝通,目前發現導致本地文件被刪除或者誤以為文件被刪除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無奈謠言依舊凶猛,7月6日網易雲音樂官方账號不得不再次在微博和站內發布了《關於近期網易雲音樂遭集中造謠攻擊的聲明》。

網易雲音樂在聲明中重申,所謂“卸載重裝網易雲音樂得會員”“網易雲音樂偷偷刪除用戶本地文件”“網易雲音樂已死”等均屬網絡謠言。

相關謠言內容體量大、密度高、破壞性強,存在明顯的組織、領導和操縱痕跡,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商業秩序和社會秩序,是有組織、有計劃的網絡黑惡行為。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短短一周,網友頻繁被網易雲音樂下架的消息攻陷,雖說謠言止於智者,可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如此密集大規模甚至有序的針對網易雲音樂的攻擊,讓人不得不懷疑幕後操作人員的司馬昭之心。

面對這次抹黑的惡性競爭,網易雲音樂除了及時做了辟謠和聲明外,也報警尋求了法律的援助。

雖然此次事件背後是否真的存在“網絡黑惡行為”仍需要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認證,但經過初步調查還是能夠發現很多蛛絲馬跡:

1、網易雲音樂一下架,馬上就有人大量散播“卸載重裝得3個月會員”的謠言,讓人卸載就裝不回去。

2、對普通用戶沒有影響的iOS下架新聞,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而且還飆升到了第1名。

3、登上新浪熱搜第2天,網易雲音樂又登上知乎熱榜,節奏把握得非常好。關鍵是,相關的話題是個老話題,而很多回答都是7月初開始陸續發出的。知乎上發起的話題也在辟謠後被知乎官方做出了刪除處理。

4、網易雲音樂發布辟謠聲明,沒想到聲明下方依然出現大量一模一樣、水軍操作很明顯的負面評論。

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次“有組織有紀律的黑公關行為”,這種造謠傳謠行為超越了行業競爭的底線。面對這種損害公司合法權益的抹黑行為,網易雲音樂在聲明中表示已經收集了證據向警方報案,同時提供10萬元獎勵面向社會征集反饋線索。

據悉網易雲音樂公開進行征集線索後,已經收到了大量線索證據。

二“黑公關”之惡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網易雲音樂此番深有體會,遇到這種誘導卸載的操作也是頗讓人無語。

企業遭遇被黑後無論怎麽做都會處於被動,這也是很多“中槍”企業面臨的現實境遇。即便最後事實真相被查清,但對企業造成的傷害也難以挽回。

就像此次造謠中受到影響而卸載了網易雲音樂的用戶,對他們來說,被欺騙不說,卸載了又無法重裝,用戶體驗很差,網易雲音樂因此流失了部分忠實用戶,還會影響部分潛在用戶。而且事後無論是選擇行政程序救濟,民事程序維權或通過刑事程序尋求保護,都會面臨不低的維權成本。

“黑公關”這種有組織有預謀,由推手、槍手、大批水軍組成的龐大灰色產業鏈堪稱網絡時代下的新型“流氓”。

收錢辦事,利用抹黑扭曲客觀事實打擊一些公司或人物,嚴重誤導公眾知情權與客觀真實,是互聯網時代利用人性之惡破壞商業公平競爭的低劣手段。

無論是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的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還是《網絡安全法》提出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不正當競爭等焦點問題也已經被寫入了《電子商務法》,相關法律早已為不正當手段的惡性競爭劃定了紅線。

捏造事實攻擊對手,訛傳消息、亂帶節奏、造謠中傷、誤導誣告,利用公眾的信息差欺騙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這種行為傷害的不僅是某一家企業,更破壞了整個生態。

競爭要有底線,利用惡意輿論打擊企業,破壞的是企業的正當利益,無論是對行業從業者還是行業本身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惡劣影響。

如今政府部門一直在加大造謠企業的打擊力度,將法律責任落到了實處, “黑公關”這樣的做法早晚會出事,也呼籲相關人員切勿以身試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三商業競爭需要底線

商業需要有序競爭,遵循底線,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製造謠言,抹黑企業已然成為擾亂市場公平合理競爭的一大禍害。“黑公關”不僅對企業發展是一個致命的潛在威脅,對網絡信息安全也存在著巨大危機。

政府部門如今在大力打擊相關行為,刑法也頒布了相關規定,對於捏造並散布虛假事實,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會涉嫌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在宏觀層面扼殺了“黑公關”的生存土壤,一旦發現網絡黑手,必然會依法嚴懲。

作為行業從業者,要遵循公平有序的競爭法則。畢竟行業競爭的本質還是產品的競爭,經營管理水準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而非公關層面的競爭,切勿本末倒置。企業應該對自身公關部門訂立約束性要求,恪守商德不給“黑公關”繳納保護費,也不利用“黑公關”發黑稿。

對於手握輿論話語權的媒體來說,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勿淪為黑公關的“槍手”。自媒體運營者需要嚴格自律,自媒體平台要更好擔責,也需要相關部門的嚴厲打擊。

“抹黑造謠不如潔身自好”,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商業競爭環境,保障商業的有序良性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