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除了蘇57,俄羅斯還開發過另一架第五代戰鬥機!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空軍啟動了第五代戰鬥機I-90的研製。該項目被分成了雙發重型多用途戰術戰鬥機MFI(俄語“多用途前線戰鬥機”的縮寫),另一個是單發輕型戰術戰鬥機LFI(俄語“輕型前線戰鬥機”的縮寫)兩個項目。在MFI項目中,米格設計局的1.44和蘇霍伊設計局的S-37雙雙入選

米格設計局對MFI(5.12)的初步研究工作持續好幾年。正如前面提到的,包括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在內的許多研究機構也積極參與了概念制定。經過大量理論研究和風洞試驗後,中央流體研究院建議米高揚在MFI上採用鴨式布局,因為這種布局不僅能滿足敏捷性要求,並且能使重心後移的靜不穩定設計飛機的升力最大化

該機應該具有前緣後掠角40-45度的大型三角翼,具有內置彈艙或至少是半埋式武器掛架。應該具有機腹可調進氣口,能在劇烈機動和所有速度範圍內保持最大進氣效率(特別在是大迎角機動中)。此外,該機還需要配備推力矢量(TVC)噴管以提供超機動性和短距起降(STOL)能力

米高揚設計局決定先製造一架技術驗證機作為邁向全面測試MFI的第一步,該機內部代號為“產品1.44”,將用於初步試飛科目,驗證氣動布局和綜合電傳飛控系統,也被用於測量雷達反射面積和驗證某些子系統

蘇聯的解體和隨之而來的動蕩使強大的蘇聯航空工業支離破碎,接下來是一個漫長的恢復過程。蘇聯航空工業核心——飛機設計局在動蕩中受到了最嚴重的打擊。米高揚設計局在1991-2000年間從一個政府機構被永久重組為公司性質的米格航空生產聯合體,這必然對米高揚的軍事項目造成不利影響,其中就包括MFI

MFI項目在1992年以後就幾乎沒有拿到一分錢資金,接近完工的1.44驗證機因缺少控制致動器而不得不在機柯瑞停放了好幾年,僅僅是因為米格航空生產聯合體無力向祖國科研生產聯合體支付貨款!這導致了飛機首飛日期的無限期拖延

米高揚的勁敵蘇霍伊設計局見此情景,抓住機會搶先試飛自己的第五代戰鬥機驗證機,希望以此擊敗對手。蘇霍伊向中國、越南出口了蘇-27SK,向印度出口了蘇-30K,財務狀況要好得多,所以能維持S-32機技術驗證機的研製,該機後來編號為S-37

1997年9月25日,S-37驗證機搶在米高揚MFI之前首飛。在1997年秋季和1998年春季的初步試飛結束後,蘇霍伊設計局根據測試結果對飛機做了一些修改。但蘇霍伊吸引俄羅斯空軍注意“金雕”的努力白費了,一方面是米高揚MFI早就被確定為俄羅斯空軍的第五代戰鬥機,而且是國家撥款項目。另一方面,米高揚MFI的設計理念比激進的前掠翼S-37更符合俄空軍的口味

2000年2月29日莫斯科時間上午,米高揚1.44在試飛員弗拉基米爾·戈爾布諾夫的駕駛下終於進行了人們期盼已久的首飛。這次飛行非常短暫,持續時間只有18分鐘,飛機爬升到1000米高度以500-6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機場上空盤旋了兩圈後就在1143降落了。戈爾布諾夫後來說:“儘管這是一架全新的飛機,但飛起來很溫順,沒有出現意外”

MFI是一種雙發單座重型戰鬥機,是俄羅斯第一種採用雙垂尾近距耦合鴨式布局的戰鬥機,具有獨特的米格氣質。該機採用中置三角翼,前緣筆直,沒有邊條。機翼有接近全展長的前緣襟翼和兩段大尺寸升降副翼。大型鴨翼位於座艙後方,前緣根部有鋸齒

雙垂尾間距很寬,不禁讓人聯想起F-22大幅外傾的垂尾。垂尾安裝在發動機艙兩側細長的橢圓形尾撐上,下方對應著大尺寸無外傾腹鰭。前文已經提到,MFI是第一種使用可動腹鰭的戰鬥機,腹鰭後半部分可作為方向舵使用。MFI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尾撐和發動機之間連接翼面的末端有小型升降舵,可輔助鴨翼進行俯仰操控

尾部鉸接的座艙蓋看起來和米格-29的很像,但開啟方式不同,座艙蓋先稍稍向上抬起再向後打開。座艙蓋後面是一條相當肥大的脊背,以後可能進一步擴大用於容納附加燃油或航電

1.44安裝兩台留裡卡-土星AL-41F加力渦扇發動機,具有軸對稱收斂-擴散噴管,生產型將安裝能在俯仰和偏航平面上偏轉的矢量噴管。值得一提的是噴管內側覆蓋有耐熱陶瓷材料,因此呈淺黃色。AL-41F由雷賓斯克發動機廠生產,這種發動機保證了MFI在整個速度範圍內的超機動性,並且擴展了飛機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兩台發動機緊密靠在一起共用一個機腹進氣道,進氣口看起來和歐洲戰鬥機的很像,具有可調的水準氣流控制斜坡和一個能提高大迎角進氣效率的可動下唇。進氣口被垂直隔板一分為二,後方是兩個S形進氣道。S形進氣道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設計,不僅避開了彈艙,還能在塗上吸波塗料後提高隱身性能。1.44驗證機並不涉及武器測試,彈艙安裝的是測試設備

該機的起落架設計很簡單的,雙輪前起落架的結構類似於米格-29但要短得多,向後收入機腹,主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兩側。米高揚MFI的地面高度似乎比蘇霍伊競爭對手稍稍矮些,可能是因為S-37的前起落架在進氣口前方,增加了吸入異物幾率,所以蘇霍伊加高了起落架。米高揚聲稱MFI對各種機場的適應能力比現有戰鬥機更好,該機典型的俄式粗壯起落架也證實了這點

與F-22A大量使用鈦合金一樣,1.42也只是適量使用新型材料,碳纖維增強材料(CFRP)和其他複合材料佔總重量的約30%。這是純粹處於技術原因,例如承受關鍵結構載荷的部件還是只能用傳統合金製造。複合材料雖然具有很多明顯優點,但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可維修性不好

由於米格1.44研製時蘇聯人還沒開發出能有效計算戰鬥機雷達反射面積的程式,外加對隱身的不重視,這兩種戰鬥機的外形都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隱身設計元素。

所以米格1.44並不符合俄羅斯空軍對第五代戰鬥機的需求。2002年,蘇霍伊公司獲選主導研製“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PAK-FA)的發展,負責研製T-50原型機,這表明MFI項目已被正式取消,完全讓位於蘇霍伊的PAK-FA項目

在人們幾乎要淡忘1.44時,2015年8月底,這架驗證機出現在了莫斯科航展的現場,帶給航空愛好者們不小的驚喜。在1995年米格宣布1.44將參加莫斯科航展後的第20年,英雄落寞的米格第5代戰鬥機技術驗證機終於姍姍來遲,讓人唏噓不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