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繼續加征關稅,其實是懲罰本國消費者

資料圖: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人們在超市購物。圖片來自新華社。

在中美貿易磋商團隊結束了第12輪談判,雙方已經聲明磋商具有“建設性”之後,川普總統突然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對中國價值30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加征10%的“小關稅”。一時輿論嘩然。

加征關稅似乎已成為美國政府的“貿易武器”。過去一年時間裡,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一直為加征的關稅買單。而這次被加征關稅的3000億美元商品包括手機、玩具、服裝等日常消費品。有研究機構表明,最新一輪的加征關稅將讓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損失200美元。

從經濟學的基本常識來說,徵收關稅其實是懲罰本國消費者,關稅也會被轉移到商品價格之中。關稅之所以是每個國家關注的主要稅種,是因為徵收關稅的“技術含金量”比較低。

在重商主義的理論中,關稅是為了保護本國的“幼稚產業”,通過將外國商品擋在國門之外,給本國產業創造機會。在半成品貿易佔據主導的全球貿易時代,很難分清商品的國家屬性,也談不上保護產業。過去一年,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加征關稅實現產業回流美國的目標,但實踐表明,產業沒有從中國轉移到美國,而是轉移到了越南等國,這也完全沒有實現美國的目標。

川普若對中國3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之後,等於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采取了無差別的加征關稅。我們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彈性是不一樣的,像服裝、鞋帽這樣的日用品,需求是比較剛性的。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的數據表明,在2018年,美國銷售的服裝有42%是在中國生產的,鞋類則是69%。在不久前,我曾給來華交流的美國大學生作報告,期間問美國學生,“中國製造”對你來說代表著什麽?有個學生說,代表一切。在美國人的日用品消費中,中國製造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對日用品加征關稅,懲罰的是美國的窮人。“中國製造”降低了美國的通貨膨脹水準,也保持了美國中低階層的生活水準。中美貿易的的確確造福了中美兩國人民,提升了兩國人民的福利水準,而加征了“小關稅”之後,美國的進口商在短時間內找不到替代性的供貨商,而中國的企業和出口商的利潤本來比較微薄,所以也不會降低商品價格,最可能的結果就是美國消費者來承擔關稅的成本。

有美國進口商就認為,加征關稅之後,商品價格不可避免地會上漲,可能有些人沒有辦法購買高品質的玩具。

美國政府加征關稅的消息讓全球股市處於暴跌之中,美國股市也沒有能夠“獨善其身”,投資者紛紛轉向國債市場,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跌。川普非常看重股市指數,但是這種毫無章法的“任性加稅”衝擊了股市的穩定預期。美聯儲在川普不斷地抨擊之下,歷史性降息,但是利率並不能改變美國經濟的結構,美國依然需要大量進口商品,因為美國製造業已經分化,普通消費品已經轉移出美國。而這顯然離不開中國。

對於美國政府的加稅,中方不會無動於衷,關稅只是中美經濟關係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加征關稅從來都只會是“鬥則兩傷”,要讓中美關係有個“光明的未來”,美國政府需要放下關稅的大棒,回到磋商的桌前繼續談判。美國政府不能不明白一個道理:大棒之下,也有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

孫興傑(學者)

編輯 王言虎 校對 張彥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