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媽媽”如何引領城市閱讀

“中國媽媽”如何引領城市閱讀

文/張豐

發於2020.9.28總第966期《中國新聞周刊》

武漢一個初三的男孩子,把撲克牌帶到教室去玩,學校通知了家長。男孩的媽媽趕到學校後,在走廊裡打了他兩個耳光,四分鐘後男孩翻身從欄杆跳下身亡。我看了幾遍網上的監控視頻,在媽媽離開後,這個男孩在那裡呆站了足足四分鐘。

我們不知道他當時在想什麽,但是我覺得,如果他這段時間在讀《戰爭與和平》或者別的什麽文學名著,他大概率不會選擇輕生。因為,如果一個人內心能有一個從閱讀獲得的“更大的世界”,被媽媽打兩個耳光或許就不是那樣天塌地陷的事情了。

在成都,我有一次和美國作家何偉的太太張彤禾吃飯,他們的兩個讀小學的女兒也在。正在讀四年級的那個女兒手裡捧著的就是英文版的《戰爭與和平》。在座的一位教授非常羨慕,教授的女兒同樣年齡,但是卻沒有時間閱讀。“只有在她洗臉刷牙的時候,在她耳邊讀故事給她聽”。

這幾年我在持續關注一個本地的閱讀推廣公益項目“成都書語”。成都書語現在有30個“故事小屋”,每一個小屋就是一個閱讀據點。家長作為志願者,輪流給孩子們讀繪本和故事,還有大量的繪本可以出借。

城市家長在為孩子花錢方面非常大方,很多創業機構也瞄準這一點,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

聽朋友說,有家人在一個小區的同一單元買了三套房,樓上樓下打通,家裡有保姆房和寬敞的麻將室,但是卻沒有一間書房。並不意外,這家的孩子成長出了問題,進小學後無法適應正常的學習和交流。朋友給的解決方案是,拆掉麻將室,建一個書房,讓家裡擁有藏書。如果父母開始喜歡閱讀,孩子最終也會慢慢模仿,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成都書語是我觀察城市兒童閱讀的一個窗口。這個項目的志願者有五六百人,但是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是,這些人中95%以上都是“媽媽”,很少看到男人參與的身影。機構為了鼓勵男同胞參加,想了很多辦法。每一個到故事小屋為孩子講故事的爸爸,都會受到明星一樣的待遇,大家會歡呼、鼓掌,可惜這樣的場景非常罕見。

項目曾請一個英國劇作家來開講座,培養父親“講故事的能力”。參加的爸爸有二十多個,每人交了100元“保證金”,如果他們能參加一次志願者活動,就退還這100元保證金。最終,絕大部分爸爸都成功領回了保證金,但是很遺憾,他們參加完那次就再沒有出現了。

志願者媽媽中相當一部分是全職家庭主婦,還有一些是在帶“二寶”,她們感到在帶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犯了一些錯誤”,所以現在想盡量彌補。和孩子一起讀故事,至少有種收獲是十分確定的:親子關係有了改善。

這個過程中,父親的缺席引人注目。

我經常光顧的一家書店,二樓靠窗的一排位置共十幾個座位,可以用來自習。我觀察過很多次,男女比例大概是1:9,這和成都書語志願者的比例大致是一致的。在城市,女性似乎總是願意為公共事務或者“提升自己”投入更多。最近我主持的一個家庭教育研討班,十多個人中只有一個是父親,每次活動,他的身影看上去都很孤單。

像文章開頭那個悲傷的場景,前去學校處理兒子問題的也是媽媽,她打孩子耳光的動作很像男人。“中國媽媽”正在引領大城市裡的下一代,但願閱讀能夠幫到她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