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年,寒冬中的小米能重新證明自己嗎?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2019年,寒冬中的小米能重新證明自己嗎?

編輯 |長樂

這是小米第二次跌落神壇。

上一次遭遇智能手機出貨量滑鐵盧,小米通過加碼管道建設、補課供應鏈、海外擴張實現彎道超車,並於2018年7月成功上市;如今,券商下調評級、限售股解禁增加賣盤壓力、機構股東減持轉倉、股價持續低迷……小米面對的更多的是來自資本市場的疑慮。

這次小米需要證明,在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小米還能賣出更多的手機;在電視之後,可以在冷氣機、洗衣機等大家電市場上繼續複製小米模式的成功,在用戶規模增長受限以及廣告價格下滑的基礎上,互聯網服務業務依然能夠取得增長。

2019年,寒冬中的小米能重新證明自己嗎?

增量變存量:小米手機能否守住增長

2017-2018年,功能機到智能機的換機紅利徹底消退,中國智能手機由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出貨量不斷下降。除此之外,低迷的巨集觀經濟也成為手機廠商前進路線上的攔路虎。GDP增速下滑,製造業PMI指數跌破榮枯線彰顯了來自巨集觀環境的重重壓力。

對於小米來說,好的地方在於,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的不止是小米,國內廠商華為、OPPO、vivo,國外廠商蘋果、三星等都正在經受存量市場與巨集觀環境的雙重考驗。

壞的地方在於,小米更像是沒有做好準備的那個。

1月初,蘋果和三星相繼下調營收預期也成為小米市值蒸發的開始。

存量市場中,競爭成為下一階段的主題,如何在守住自身領地的同時從對手手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成為關鍵。小米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是:小米有的,對手基本都跟進了,小米沒有的,對手還有。

2018年,中低端市場中,性價比早已不是小米的專利,入局者越來越多,小米不止需要應付來自榮耀的競爭,還需要面對OPPO K1、vivo Z1/Z3等攪局者的攻勢。

這場高性價比之爭,對OV來說是搶奪新用戶,但對小米來說,卻是守住老用戶。更為關鍵的是,小米一方面需要在中低端市場面臨OV的衝擊,另一方面,在向高端市場擴張時,仍需要和OV競賽,但經過2018年的折騰,小米已然被OV甩在身後。

2018年是國內手機廠商技術創新爆發的一年,在朝著100%全面屏方向努力的路線上,華為、OPPO、vivo拿出了滑蓋屏、打孔屏、升降攝影頭、雙屏等各種方案,並且在屏佔比之外,GPU Turbo、TOF攝影頭等技術也先後被推向市場,在這場技術的比拚中,曾經以“黑科技”標榜自己的小米落伍了。

2019年,高端手機市場的技術競賽仍在繼續,小米成為追趕者。小米總裁林斌近期也微博上曬出“螢幕指紋大範圍盲解”“雙折疊手機”等演示影片,展示小米在創新方面的進展。

在拆分紅米後,小米手機業務在2019年將迎來大考,獨立的紅米能否抵禦榮耀、OPPO、vivo、魅族、聯想等新老對手的衝擊,守住甚至擴大市場份額;在一定程度上擺脫高性價比束縛的小米品牌手機是否能拿出足夠份量的技術創新,真正以高配站穩高價市場。

這些都需要小米在今年給出答案。

小米冷氣機、洗衣機能複製電視的成功嗎?

與陷入苦戰的手機業務相比,IoT業務被視為新的發動機,雷軍在年會上也宣布2019年小米將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5年內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對於小米而言,AIoT代表著“All in IoT”。

作為小米IoT業務目前最大的驅動力,小米電視複製了小米手機的發展曲線:通過高性價比單品切入電視市場,站穩腳跟後擴展產品線,在國內市場取得穩定的市場份額後開始向印度等海外新興市場擴張,走的同樣是性價比路線。

2019年,小米想在更多的大家電品類中複製小米電視的成功。

但小米手機和電視的成功卻不能僅僅歸功於“性價比”。事實上,在性價比的背後是功能機到智能機,“傳統彩色電視”到“智能電視”的大浪潮。除此之外,PC端到移動端,台劇到網劇的時代變化也是刺激小米手機與電視銷量爆發的主要功臣。

從這個角度看,小米電視抓住了從傳統彩色電視更新為智能電視的換機潮,但在冷氣機、洗衣機、冰箱等品類上,這波以智能化為重點的換機潮仍未到來。

Gfk中國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智能彩色電視的零售額佔比已經高達97%,而冰箱、洗衣機、冷氣機組成的大家電智能產品佔比剛過40%。一方面表明智能大家電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表明智能大家電的換機潮還沒到來。這是小米的機會,同樣也是挑戰。機會在於未來的前景,挑戰在於目前大家電的智能化功能還未能刺激足夠的換機需求。

從2018年7月米家互聯網冷氣機推出後的市場反響來看,小米雖然擴張了家電品類,但並沒有撼動傳統家電廠商的統治。這也說明了在冷氣機等大家電市場,智能化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並沒有傳統功能來得大,想要在大家電市場站穩腳跟,小米需要付出更多,比如更低的產品售價和更低的毛利率。

同時,盯上智能大家電市場的也不只小米。

一方面,作為家電市場的頭部廠商,格力、美的、海爾、海信等並沒有對智能化潮流置之不理,想要攫取市場份額,小米需要突破這些頭部家電廠商在技術、管道、售後資源等方面築起的壁壘。

另一方面,在IoT市場潛力的誘惑下,華為、百度、OPPO、vivo等局外人也在布局家電市場,相比小米親自上陣,這些公司多數選擇與家電廠商合作,華為布局HiLink,百度推廣DuerOS,OPPO、vivo也在去年7月拉著一幫大小家電廠商組建IoT開放生態聯盟。

傳統家電市場格局已定,但智能家電的戰爭才剛剛開始,鹿死誰手還是未知數。

小米互聯網服務還能輕鬆賺錢嗎

硬體是小米的基本盤,但賺錢還得靠互聯網服務。

對於嘗試新業務的小米來說,每進入一個新的大家電市場都能給IoT營收規模帶來新的增量,但這些業務的“性價比”遠不如電視,原因在於電視業務除了直接貢獻IoT業務營收外,還能帶來更多的廣告收入和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而後兩者的毛利率要更高。

從這個角度看,小米可以為了營收規模繼續拓展冷氣機、洗衣機等新業務,但卻很難再找到下一個像電視一樣契合小米商業模式的大家電品類,小米IoT業務正在面臨“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拋開硬體業務,2019年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很可能將遭遇不亞於手機業務的逆風環境。

國金證券在2019年初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8月以來,全網流量和移動流量,都呈現顯著的降價趨勢。這對小米來說不是什麽好消息,廣告主正在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更大規模的廣告預算削減計劃也許正在路上,規模和價格都承壓的情況下,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前路漫漫。

如果將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簡單地=用戶數×單個用戶收入,那麽銷售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就是互聯網服務拉新、獲客的過程。

小米在2019年面臨的窘境是,對互聯網服務規模貢獻最大的國內手機出貨量承壓,紅米能否守住出貨量規模、小米手機能否在高端市場取得突破仍是未知數,而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帶來的互聯網收入規模尚小,流量價格下降又在大環境上給互聯網服務收入造成負面影響。

綜合來看,從硬體到互聯網,從手機到IoT,小米幾乎每一項業務都在2019年迎來“大考”。儘管對於小米的同行們來說,寒冬都是一樣的存在,但由於小米業務橫跨多個領域又環環相扣的特殊性,小米所承受的壓力要遠大於友商。

1月18日,小米於港交所公告,董事會正式決定回購股份,截至1月26日,小米共進行三次股票回購,斥資約2億港元回購1997.22萬股,期間小米股價從9.74港元回升到10.1港元,漲幅約3.7%。

從2018年7月18日小米股價觸及22.2港元的最高點,至2019年1月10日出現的最低點9.44港元,小米市值蒸發近六成,在雷軍、周受資承諾延長股份限售期之後,小米終於開始用真金白銀重塑對股價的信心。只是在回購股份等資本操作之外,小米仍需在業績上拿出更好的成績。

我們正在進行36微信公眾號調研

誠邀你花幾分鐘的時間

填寫一份問卷

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