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肌瘤患者的懺悔:每個今天,都是劫後餘生!

01

其實,早在20天前,我就接到了來自醫院的「判決書」:

子宮腺肌症合併子宮肌瘤,已嚴重到必須手術的地步。

手術什麼意思?

切除子宮。

子宮腺肌症,是世界醫學難題,號稱不死的癌症。但凡患上這種病的女人,都倍受兩種惡魔的困擾:

①疼痛難忍。

月經期時,痛經痛得想自殺,從腹部到腰部,感覺就像被刀剜一樣痛,躺也不是,趴也不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②經血量大。

大到什麼程度?在血量豐盛的月經第二天和第三天,一不小心經血就會汩汩地順腿往下流。

我也不例外。

從去年冬天開始,上面兩個癥狀,在我身上逐漸顯現。但,這並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

我為什麼麻痹大意?不外乎以下3個原因。

一,4年前,我就查出兩個子宮肌瘤。痛經,月經量大,我以為是子宮肌瘤所致——事實證明,這是我對醫學的誤解,單純的子宮肌瘤,不會導致上述兩種癥狀。

二,我每年都會主動體檢。去年的體檢顯示,我體內的子宮肌瘤,一個是14×15mm,一個是6×6mm,和前年的相比,並沒有太大變化。

三,我對疼痛的過度忍耐,對自己的盲目自信。

我在農村長大,是個皮糙肉厚不嬌氣的猴孩子。小時候,我去田裡給牛割草,一鐮刀割下去,就砍掉了自己半個手指。眼看著血汩汩地往外冒,我不驚叫,也不害怕,趕緊用沒受傷的手拽一株萋萋芽(也稱刺角芽),快速揉碎捂到傷口上,一會兒血就止住了。接著乾活。

這樣的童年經歷,讓我自以為是地認為,受傷沒什麼好怕的,疼痛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忍一忍就過去了。

正是我這種自以為是的要強心理,差點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錯。

02

我常對身邊人說,任何部位的疼痛,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和吶喊。但到了自己這裡,我卻採取選擇性地忽略。

這大半年,每當來月經時,我都痛得渾身出汗,輾轉反側。就是這樣,我還堅持寫作更文,做飯陪娃,甚至騎著自行車到處亂溜達。

疼得實在受不了時,我就買點痛經膠囊吃兩粒。我甚至利用自己學到的心理學知識,進行自欺欺人地自我療愈:

你越想著痛,就會越來越痛。你忽略痛,痛就會慢慢消失。你對疾病的態度,也是疾病的一部分。你相信自己沒病,你就會更加健康。

這種想當然的自我暗示,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4月份來月經時,我有天夜裡痛得一晚上沒有睡覺。黑黢黢的夜色裡,我聽著男人和孩子均勻的鼾聲,一遍遍叮囑自己,等經期過去,一定要去醫院複查身體。

但經期過去後,我的身體又恢復了意氣風發的模樣:讀書寫字,上課學習,做飯洗衣,照顧老人,忙得不亦樂乎。

其實,就算再忙,抽出半天或者兩個小時的時間,去醫院一趟,也是立刻馬上就能做到的事情。

我之所以沒去,不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懶。第二,怕複查的結果不如所願。

怕什麼,就會有什麼。

這是冥冥之中蒼天的旨意,也是一味懈怠必遭的懲罰。


03

5月份來月經,我又是痛得要死。這一次,我沒有逃避,經期結束一周後,我就跑到了家門口的一家三甲醫院去複查。

檢查結果,嚇了我一跳,也嚇了醫生一跳:

原來14×15mm的子宮肌瘤,長大到了19×21mm。除此之外,我還患上了典型且嚴重的子宮腺肌症合併子宮腺肌瘤

我的子宮宮體,已經大到像懷孕兩個半月的女性子宮,而子宮腺肌瘤已大到44×49mm

有婦科常識的人都知道,子宮內瘤體一旦超過4厘米,就具備了手術指標。而切除子宮,是目前治療子宮腺肌症最常用最有效的辦法。

拿到診斷書後,我的手有點抖,但還是騎著自行車去了另一家更大的三甲醫院。

「痛了這麼長時間,你怎麼不早點來?現在才來找我!除了手術,沒有別的辦法!」捏著診斷書,一位相熟的婦科專家氣得把桌子拍得啪啪響,「你就是太逞能!」

我們相識多年,都心口直快,也彼此欣賞。

她馬上就給我開了住院通知單,看了看日程後叮囑我,6月份例假結束,立即馬上來手術。因為瘤體太大,手術必須開腹。

我接受這樣的安排,就像我接受必須忍受的痛經。

我想,如果這是必須承受的後果,那就直接面對,不必退縮。

就在這時,我忽然想到,我6月份月經結束時,恰是我家孩子期末考試。如果我住院,先生勢必要陪我,誰來接送孩子?孩子爺爺生病還沒好利索,先生90多歲的外婆眼下也跟著我們住,孩子奶奶要照顧外婆。

綜合考慮完這些後,我對婦科專家說:「要不,我等到7月份再手術?」

瘦高美麗的她,白了我一眼後,嘆了口氣:「你說7月就7月吧。」

誰也沒有想到,就是我的這個決定,讓這場就診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插曲。

04

6月初,我來了例假,還是疼,但能忍受,我就繼續工作學習,繼續陪娃做飯。

非常不妙的是,例假期間,我的腹股溝一直腫大疼痛不止。我上網查了一下,腹股溝疼痛,要麼是婦科炎症刺激,要麼是淋巴結腫大。我摸了疼痛的部位,感覺是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而腹股溝淋巴結,是身體免疫力的晴雨表。很多淋巴癌患者,就是從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才發現病情的。

這一下,我慌了。

我即便是走路帶風的大黑妞,即便是柔情死磕的女中年,我也是談癌色變的普通人啊。

腹股溝最痛最腫的那一晚,我一夜未眠。

我想到了我可愛調皮的兒子,想到了我寡言長情的男人,想到了以我為榮的父母,想到了待我如女的公婆,我甚至想到了現實中從未相見、網路上喚我娜姐的熱心讀者……

想來想去,我決定第二天馬上去醫院,查清楚腹股溝到底怎麼了。

第二天,恰好例假結束,我直奔那家全市最大的醫院(和上次不是一家),做婦科檢查,抽血化驗,做腹部彩超……

幾項結果下來,沒發現腹股溝有什麼明顯異常,卻發現子宮內有特別「異常」:

這次彩超結果顯示,我的確患有子宮腺肌症,但並沒有子宮腺肌瘤;我的確仍有兩個子宮肌瘤,但一個是17×14mm,一個是8×7mm

這個結果,意味著我的子宮腺肌症,不僅沒有嚴重到必須切除子宮的地步,還可以選擇多種保守治療方案。

我把報告單拍成照片,發給正在這家醫院上班的那個清瘦美麗的婦科專家。她看後,隻說了一句話:「我替你長出一口氣。」

我懂她的意思。

我才38歲。即便,我沒有生二胎的打算,但切除子宮,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也意味著難以名狀的疼痛和殘缺。

「但,你不能掉以輕心。」她叮囑我,「7月份月經結束,再來複查一次,把所有數據再核查一遍。還有,明天一早你就來找我,開始接受長期治療。子宮腺肌症,也要非常難纏的,何況你還有肌瘤。你可不能再逞能了。」

除了說「好」,我還能說什麼。

其實,我還真有話要說。

05

結合自己這次就診經歷,我想對有緣看到這篇文的人,聊聊病患和人生。

①別存僥倖。

不管你是很康健,還是有小病患,只要你年過30歲,都應該定期體檢。如果部門的體檢走馬觀花,不值得信賴,不要怕麻煩,自掏腰包體檢必查項目。

任何疾病,都是早發現早治療早痊癒,千萬不要像我這樣一味忍耐,拖成大病。

②重視疼痛。

不管身體哪個部位疼痛,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再忙也要抽空去正軌醫院檢查。

這樣的好處是,你能及時掌握自己的病情,聽到專業醫生的意見,而不是在一知半解的網上查詢中,陷入焦慮恐慌,盲目自我宣判。

不要拖,去醫院,直面問題,及時救治,永遠是最好的辦法。

③醫比三家。

診斷結果,直接決定怎麼治療。但,因為醫療設備的精準或落後,醫務人員的素養或水準,包括身體機能不同時期的指標有別,都會給診斷造成誤差。

有時候,一個小小的誤差,不僅決定了治療的方案,還決定了患者的生死。

我父親做手術時,同病房的阿姨,就是在縣醫院誤診為腸癌,眼看著就要手術,她兒子從北京回來,把她帶到市裡最好的醫院,被確診為普通腸梗阻。

所以,牽涉到手術的診斷,盡量去不同醫院診斷比較,選擇最權威的那個。

④對話身體。

這次就醫中,我對自己進行了深深反思。我雖然不管是口頭上,還是文字裡,都經常對別人說健康如何重要,其實內心裡,我一直在透支自己的健康,一直在懈怠自己的身體。

其實,我一直心存僥倖。

這一次,我將自己的遭遇和盤托出,就是想讓你們明白:

再忙再累,都要記得和我們的身體對話,摸摸它哪裡有痛,哪裡有結,哪裡有傷,哪裡有疤,然後,呵護它,關照它,修復它,治癒它。

否則,你有多忽略我們的身體,它就會讓你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最後,願看到此文的你們,在健康時能看見潛伏的病痛,在確診後能幸運地迎來劫後餘生,在餘生的每個日子裡,都能珍愛自己擁抱家人。

好運。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