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7歲女子,查出腸癌晚期,出現4個異常,儘早檢查

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已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

近年來,腸癌更是高發,甚至越來越年輕化。

早期腸癌,5年生存率在80%以上,晚期則會少至50%。

然而,生活中,多數腸癌,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大多都是「拖」出來的。

57歲的王阿姨,近半年來,經常腹部腫脹,排便習慣也改變。

自己知道,這或許不是什麼好兆頭,但還是沒有就醫檢查。

直到上個星期,王阿姨,才到醫院檢查,說自己平時體檢,並無異常。

到醫院,只是想求個心裡安慰,在醫生的苦勸下,王阿姨才答應做了腸鏡。

結果顯示,腸道有腫物,去除做了病理,確診腸癌,已經步入晚期。

這樣的結果,王阿姨似乎,並不是十分意外。

王阿姨,與醫生,慢慢交談起來。

原來,王阿姨丈夫,早年突然離世,自己一個人,撫養女兒,一直未再嫁。

可以想像,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生活可見並不那麼容易。

家裡有什麼吃的,都是可著孩子來,自己經常是吃點剩飯菜,或者吃點鹹菜等,就算是一頓飯了。

今年,女兒找了一個好婆家,打算辦婚禮,這可謂是人生重大的事情。

這個時候,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但是,不想因為自己的疾病,耽誤影響女兒的婚姻大事——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所以,王阿姨才一直拖著,沒有到醫院檢查,怕萬一真查出什麼,女兒可怎麼辦。

女兒的婚禮搬完了,婆家人對孩子都很好,自己才偷偷來檢查,確診一下。

既然,已經是晚期了,那麼就不治療了,不想給女兒再增添麻煩。

了解了王阿姨的故事,醫生雖然惋惜,但也很無奈,只能說,偉大的母愛。

醫生還是建議,王阿姨入院治療,與其女兒進行協商、溝通。

醫生提醒:一旦出現4個異常,儘早檢查,不能再拖了

1、長期腹瀉

腹瀉,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個現象。

很多人,腸胃不好,稍一受寒,或是飲食不潔,就會導致腹瀉。

但是,如果,長期腹瀉,一定要儘早檢查,不可擅自用藥拖延。

大多數腹瀉,都與腸道病變有關,應該儘早檢查治療。

2、持續性腹痛

腹痛,是胃腸疾病,最常見的一種情況。

如果持續性腹痛,並且,總有要排便,卻又排不出的感覺。

此時,腸道癌變,可能已經到了中晚期,儘早檢查。

腫瘤擴大時,會由最初的隱隱疼痛,變成鈍痛,甚至是絞痛。

3、大便性狀改變

道內有腫物,便可能會壓迫糞便,使排出的大便形狀改變。

大便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前頭乾硬,後邊軟粘等。

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有一絲絲血痕,此時,一定儘快就醫檢查。

此外,排便的時間、次數改變,或者是便秘腹瀉,交替出現,也要儘早檢查。

4、體重下降快

雖然,現代以瘦為美,但是,短時間,體重下降嚴重,則要高度警惕。

很多癌症,到了晚期,一般都會出現持續性消瘦的現象。

尤其是腸癌,一旦腸道癌變,無法正常吸收營養,人體就會大幅度的消瘦。

短時間內,體重大幅度下降,不要「竊喜」,一定要儘早檢查

預防腸癌,這幾件事,再難也要堅持

1、遠離重口味

長期重口味飲食,會不斷刺激胃腸,增加體內炎症反應,加速腸癌的發生。

飲食上,應保持清淡、少油少鹽,多用蒸、煮、燉等方式

2、粗細單配

食物吃得過於精細,也是導致腸癌發生的誘因之一。

腸道健康,離不開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因此,保護腸道,要注意夏粗細搭配。

五穀雜糧,新鮮的果蔬,都要適當多吃一點。

3、少吃加工肉類

加工肉類,如火腿腸、香腸、臘腸、肉罐頭等,都深受人們喜愛。

但是,加工肉製品,不宜多吃。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製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所以,這類食物,要注意少吃為好,切莫長期食用。

4、少坐多動

久坐,會導致腸道蠕動減弱,代謝廢物,滯留在腸內。

久而久之,刺激結腸粘膜和腸壁,損害腸道健康,增加腸癌風險。

《國際癌症雜誌》報導,每周散步時間,超過1小時,患腸癌的風險,就能降低30%。

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少坐多動,走走路,散散步,健康更有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