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闌尾、扁桃體、智齒…到底能不能「一刀切」?這裡有答案

有人扁桃體發炎了

就想著要不「割掉」算了

有人智齒又發作了

就想著要不「拔掉」算了

闌尾、扁桃體、智齒……

這些我們生活經常會談及的部位

到底能不能「一刀切」?

到底該拿它們怎麼樣?

這裡面可有很多講究的。

闌尾:被誤會最深的器官

很多人認為,闌尾只會招致闌尾炎,沒什麼正面作用。其實,作為外周免疫器官之一,闌尾可以促進淋巴B細胞的成熟,參與腸道免疫。其中固有的淋巴細胞還能幫助儲備有益菌群,有助於腸道維持菌群平衡,有效預防腸炎。

闌尾中的分泌細胞分泌出的消化酶和激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強腸道動力,減少便秘的發生,有助於消化吸收。

該切的時候別猶豫闌尾雖然對人體有益,但當它出現問題時,反而危害健康。

當闌尾被病菌感染,急性發炎時,患者的肚臍周圍和上腹會有悶痛感,大約7個小時後,疼痛轉移至右下腹,出現固定不變的劇烈疼痛,按壓鬆開後會有反跳痛。

如果不及時治療,炎症進一步加重,出現化膿穿孔,攜帶細菌的膿液和糞便就可能進入腹腔,引起嚴重的腹膜炎,甚至全身性炎症反應。

所以這個時候必須要切除闌尾,切除後基本不影響正常生活。普通的闌尾切除手術只需在右下腹開三個約0.5cm的小孔,就能在內窺鏡下完成,非常簡單。

扁桃體:易被忽視的免疫器官

在不少人眼中,扁桃體只會發炎,讓人咽部不適。但其實,扁桃體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關卡,也是人體的免疫器官之一。

扁桃體分為齶扁桃體、咽扁桃體和舌扁桃體。其中齶扁桃體最大,我們平時說的扁桃體,通常指的就是它。齶扁桃體有一對,可以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如果有病原體入侵,它能及時產生免疫球蛋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禦病菌。

扁桃體發炎

如果機體因為過度疲勞、受涼等原因導致免疫力下降,扁桃體就容易受到病菌侵襲,誘發扁桃體炎,出現發燒、咳嗽、咽痛、牽扯耳部痛等一系列癥狀,甚至讓人難以下咽。

對扁桃體發炎,一般給予抗生素治療,徹底消滅病菌。如果清除不徹底,殘留的病菌就可能隱藏在扁桃體的隱窩中,在機體下一次免疫力下降的時候,就可能再次引起發炎。

反覆的扁桃體發炎,會導致人體經常性出現發燒、咽喉腫痛等。而炎症一旦擴散,就可能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導致重要器官受損,甚至導致死亡。

智齒:這樣的可以保留

一般來說,人類的牙齒有28~32顆,在長牙時就已經確定了。如果成年後還在長牙,新長的牙齒就被稱為智齒。

對智齒,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就一個字:拔!其實,並不能這麼一概而論。

這些智齒應該拔

如果智齒長歪、萌生不全、排列過緊、沒有對咬、不易清潔等,即使怕拔牙疼,也要忍一忍,及時拔除比較好。

因為這些智齒不但對咀嚼沒有太大幫助,還容易暗藏食物殘渣,引起齲壞、疼痛,甚至可能讓前面的牙齒變成蛀牙。一旦發展到這種情況,不僅智齒需要拔除,前面的牙齒也可能保不住了。

所以,長了智齒最好到醫院看看,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拔除。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圖片來自網路

經浙大一院綜合整理髮布

指導專家:全科醫學科主任醫師 任菁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