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愛的教育傳遞紅色火種

用愛的教育傳遞紅色火種

——記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教師吳蓉瑾

光明日報記者孟歆迪

她扎根基礎教育27年,組建小學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千名小講解員童音講黨史;她倡導情感教育,探索研發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堅持推動將優質教育資源異塵餘生到鄉村學校,擔任市郊鄉村學校校長3年,將其辦成家門口的好學校;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數據驅動大規模因材施教。

吳蓉瑾,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當你走近她,感受到的是她對教育事業的赤誠和熱愛。

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紅喇叭”社團的小講解員們與吳蓉瑾互動。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攝/光明圖片

紅色傳承路上小不點們的“帶隊者”

9月15日,吳蓉瑾頂著細雨帶著高矮不一的一隊小學生走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一進門,孩子們輕車熟路地“反過來”帶著在場的大人們進行參觀。國語、上海話、英語輪番上陣,而吳蓉瑾就像普通聽眾一樣認真地聽著,走向下一個參觀點位時,又會自然地與孩子們手牽著手。

吳蓉瑾所在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坐落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毗鄰中共一大會址,有著獨一無二的紅色底蘊與豐厚的黨史學習資源。

16年前,吳蓉瑾發起成立了專門志願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全國第一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吹響了紅色文化傳播的“紅喇叭”。她帶領學生一同學習黨的歷史、討論撰寫講解稿、磨煉講解技巧,用互動學習、深度參與的方式,吸引小學生主動走進紅色場館,傳承紅色精神。如今,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成為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培養了千餘名小講解員,逐漸成了一支傳播紅色文化、傳遞紅色火種的重要力量。

吳蓉瑾還在學校連續多年舉辦“紅色一課”“中國人過中國節”“學雷鋒學勞模”等專題課程和主題活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探索構建情感教育體系的“雲朵媽媽”

因為愛生如子,吳蓉瑾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雲朵媽媽”。每個學生畢業時,吳蓉瑾都會贈送一張有自己聯繫方式的卡片作為紀念,上面寫著:“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吳蓉瑾的同事跟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吳蓉瑾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有一天她卻突然在朋友圈發出“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有一個孩子病了,不愛吃飯,身體也受到了影響。她知道後跟孩子約定,我最喜歡咖啡,我戒掉,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咱倆一起努力。從那之後她每天在朋友圈裡打卡,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堅持,一堅持就是400天。最後,孩子說:“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雲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吳蓉瑾認為,“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她推崇情感教育,努力推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塑造青少年的完整人格,把學校建設成一個“充滿愛的學校”。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將情感教育融入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十幾年來,吳蓉瑾和教學團隊一起,篩選打磨數百節經典情感教育課,構成了包括8個板塊、20個專題的學校情感教育課程。

致力於讓教育均衡發展的“鐵人校長”

教育均衡發展是吳蓉瑾的“教育夢想”。將優質教育資源和創新實踐成果異塵餘生到薄弱地區、薄弱學校是她的一貫追求。她趕赴教育薄弱地區,為萬名校長提供在線學習,為當地教師開展培訓,青海、陝西、貴州等地的250多所學校學習和借鑒了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教育教學模式。她牽頭承擔了上海市松江區、奉賢區兩所市郊學校8年的委託管理任務,以及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馬山中心小學的重建和支援工作,受助學校教學質量進步明顯,學生學業成績均由區內、縣內末端變為名列前茅。

作為特級校長,她受組織派遣流動到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擔任校長。學校剛開辦時,只有6個教學班,整個校園空空蕩蕩的。而現在家長們都想著辦法要把孩子送到盧一實小,還有不少人來打聽,怎樣可以到這裡來讀書。通過3年的努力,這所鄉村學校真正辦成了家門口的好學校。

為了推動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讓每個學生受到同樣關注,吳蓉瑾提倡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並在全國率先提出“雲課堂”這一教學模式。10余年裡,她帶領師生投身“雲課堂”的探索實踐。她探索的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系統,了解每個學生的課堂進度、學習習慣等,用數據讀懂學生的成長規律,並以此為依據提供個性化指導。

在校的師生都知道,每天早上,吳蓉瑾都會站在校門口與孩子們打招呼,午休時間,吳蓉瑾要看小孩子吃飯,五六點鍾各個年級陸續放學後,她卻還留在辦公室。於是除了“雲朵媽媽”外,她還多了個“鐵人校長”的稱號。

“我大概骨子裡就是做老師的,我一走進學校就很興奮。我很享受教學,很喜歡孩子,願意把一天24小時都投入這份工作。”吳蓉瑾說。

【短評】

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作者:孟歆迪

面對信息社會帶來的急劇變化,學校教育應該有怎樣的改革實踐和行動探索,應該堅持怎樣的“變”與“不變”?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的做法可資借鑒。

“變”是要駕馭新技術,借助技術的力量賦能教育教學。從最初雲課堂借助平板電腦進行課堂教學及時反饋,到今天“去屏化”“無感知”“護隱私”地采集學生學習過程的相關數據,勾畫學生的數字畫像,吳蓉瑾一直在積極學習和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借助技術的力量更好地實施大規模因材施教,借助新技術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不變”,就是把握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巧思深研,打通全面育人的“三督六脈”。這是吳蓉瑾校長在探索科技助力教育的實踐中始終堅持的一條紅線與標準。

成立專門志願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的上海第一個千人小學生講解員社團,在向他人輸出的過程中同時實現內化,這種做法基於對學習本質的把握,有效解決了一些思政教育浮於表面和流於形式的問題。

用實踐證明開展情感教育的意義與價值,吳蓉瑾和教學團隊一起,篩選打磨數百節經典情感教育課,將“愛的教育”從一個籠統的稱呼,轉化成實際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形成了“剛柔並濟”的情感管理,讓學生們知道如何調節情緒,怎樣面對自我,如何與他人溝通。這是基礎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潛移默化卻十分有用。

吳蓉瑾說:“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而愛也有傳承。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6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