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新科普: B肝轉成肝癌的4個變化!

對於B肝患者來說,大家更關心的是B肝會不會轉變成肝癌?那麼轉變的幾率是多大?

在我國原發性肝癌患者中約有80%可檢出HBV-DNA,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原發性肝癌的最主要病因。研究表明,HB=Ag攜帶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變,隨時間長短而分別表現為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原發性肝癌關係密切。從分子生物學角度來看,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的發病有著重要關係。

根據數據統計,肝硬化發展為肝癌的年轉化率為2.8%~3.5%,慢性乙型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的年轉化率僅為0.83%,而HBsAg攜帶者發展為肝硬化的年轉化率,約為0.27%~0.47%。

B肝轉變成肝癌,通常有以下幾點:

(1)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是病毒感染後造成肝細胞基因組嚴重失去穩定性的標誌,可能引起DNA的重排,以及DNA的丟失,從而激活或抑製一些與生長基因有關的表達,可能引致瘤的發生。

(2)肝癌中遊離複製型的 HBVDNA多為缺陷型病毒,不能產生完整的病毒釋入血液,這種缺陷型病毒可能與致癌有關,亦可能為伴隨現象。

(3)HBV可能相當於促癌劑,由於肝細胞增殖,造成化學致癌,引起細胞突變,經克隆選擇而獲優勢,並形成增殖的病灶。

(4)HBV感染,使肝細胞在對化學致癌物的代謝及DNA停補過程中,加速了化學致癌物的改變和致癌作用。50%慢性肝炎有可能發展成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現肝細胞癌。所以,慢性肝炎一肝硬化一原發性肝癌被稱為乙型肝炎的「三步曲」。如何阻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的發生,有沒有有效的辦法防止肝癌的發生?遺憾地說,目前醫學界還不能明確解釋其發病機制,也沒有找到十分可靠的預防措施。

慢性乙型肝炎是「三步曲」的罪魁禍首,所以預防慢性乙型肝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了乙型肝炎應儘早接受正規治療,通過綜合的措施預防肝炎慢性化,儘可能避免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避免有害的物理因子刺激,避免飲酒和過度勞累。

B肝為什麼這麼難治?追其根本,因為缺少理想型抗病毒藥物:

目前被醫學界公認的抗病毒的藥物只有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核苷(酸)類似物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韋酯(ADV)、恩替卡韋(ETV)、替比夫定(LrT)、替諾福韋(TDF)和替諾福韋二代(TAF)。它們雖然能不同程度地抑製乙型肝炎病毒的複製,但是很難消除HBV。且藥物作用靶位均不在eDNA,不能清除 CccDNA,一旦停葯後, cccDNA重新轉錄複製,而成為複發重要原因。更況且大多數接受核苷(酸)類似物療的患者,HBV病毒容易發生耐葯變異,引起對抗病毒的耐葯。

常規B肝葯的耐葯時間:

拉米夫定(賀普丁)耐葯發生率:1年20%,5年70%。

阿德福韋酯耐葯情況:1年0%,3年5.9%,5年11%。

恩替卡韋:初始核苷(酸)類藥物的患者2年0.4%,3年1.1%,5年12%,但對拉米夫定耐葯的患者1年6%,2年14%,3年32%。

替比夫定: HBeAg陽性患者治療1年5%,2年21%, HBeag陰性患者2年為8.6%。

替諾福韋二代/TAF:在1632名B肝病毒感染者為期96周治療期間的實驗中,沒有發現一例患者發生替諾福韋耐葯,零耐葯。印版taf可以通過合眾 美康了解更多。總之,在慢B肝的治療過程中,掌握好治療的適應症,因人而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提高病人的依從性,通過這些努力將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提高慢B肝的臨床治癒。

慢性B肝的治療總體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乙型肝炎病毒,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臟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