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恐龍為食?中生代第一大巨鱷,可能是一個“漁夫”!

鱷魚,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凶殘和冷血的代表,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兩億三千多萬年。相比史前鱷魚,現代鱷魚可以說是小家夥了。在眾多恐怖的史前鱷魚中,帝鱷是其中的佼佼者。《國家地理》曾用這句話來形容它——超級巨鱷,它不與恐龍同行,因為它以恐龍為食。

不過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帝鱷的戰鬥力和體型都存在一些水分

帝鱷,全稱帝王肌鱷(Sarcosuchus imperator),生存於距今約1.12億年前白堊紀早期的非洲,屬於鱷形超目中已滅絕的大頭鱷科,不是真正意義的鱷魚。帝鱷被譽為中生代第一大鱷,成年體長11-12米,體重達到8噸重。

早在1966年,法國古生物學家阿爾伯塔·菲力克斯就在撒哈拉沙漠曾找到過帝鱷的化石(包括有頭骨、牙齒、脊椎骨和甲片),但他對於自己的發現有點困惑:因為化石看上去像鱷魚,但身體似乎又有點大,又不像是食肉類恐龍。所以他將其命名為“肌肉-鱷類-帝王(Sarcosuchus imperator)”。

真正令帝鱷揚名世界的是有“鱷魚教授”之稱的美國古生物學保羅·塞裡諾(Paul Sereno),他帶領團隊在1997至2000年多次進入撒哈拉沙漠探索後,終於在一個“伽都法噢瓦(意思是駱駝也害怕進去的地方)”地區發現總重量超過20噸帝鱷化石。經過艱苦的拚裝,團隊一共拚出從包括幼年到成年階段的7隻帝鱷化石。

不過面對拚出的完全帝鱷化石(把印度鱷和鹹水鱷的平均頭身套入),團隊也有點震驚:從頭到尾長達12米,猶如一輛公車;僅嘴部就長達1.8米,估計體重超過8噸,簡直是個怪獸呀。經過《國家地理》的宣傳,帝鱷一躍成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古生物。

化石研究發現,帝鱷的口鼻部較為細長,佔整個腦袋長度的四分之三,最前端還有個奇特的凹處,稱為“鼓泡”(Bulla),相當於長吻鱷的“壺”(Ghara)。如此長的嘴,再配合那上下頜共100多顆的獠牙般的牙齒,“血盆大口”這個詞都不足以形容帝鱷的嘴大。

撒哈拉沙漠史前生態與當今截然不同,在1億多年前,撒哈拉沙漠曾經是林木茂盛、河流密布的熱帶草原。當年除了帝鱷,那裡還生活著沉龍、豪勇龍、似鱷龍、始鯊齒龍和隱面龍等恐龍。按推理,帝鱷只要潛伏在水邊,給那些前來喝水的恐龍來個突然襲擊,直接拖下水淹死就能大口吃龍肉了。

不過根據最新研究,最新方法估算,帝鱷的體長沒有12米那麽誇張。學界主流觀點是帝鱷體長約9米、體重3噸左右。而且關於帝鱷頭骨的生物力學分析表明,帝鱷頭骨狹長(易斷)、屬於窄吻型鱷魚,不能像鹹水鱷、尼羅鱷一樣使出絕技“死亡翻滾”,因為即無法從大型動物的身體上撕下皮肉。

所以帝鱷應該是以大型淡水魚和烏龜為食(漁夫呀)。不過大部分學者也認同成年帝鱷捕食一些小型恐龍是沒有問題的,會對不少恐龍構成威脅。(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