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和林:積極姿態迎接專利數量7年首位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盤和林

  專利申請數量的全球第一地位雖充分體現了我國不斷增長的綜合國力,但背後問題依然不容忽視。下一步,我國還應繼續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多從政府引導入手,激發社會創新活力。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12月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的全球專利申請數量達317萬件,創歷史新高。從受理專利申請的國家和地區來看,中國的申請數達到138萬件,佔全球整體的4成多,連續7年位居首位。 

  從1978 年3 月,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國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到2016 年5 月30 日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技創新領域“三步走戰略”,中國科技創新走過了改革發展的40年。 

  40年來,無論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還是國有民營企業,始終共同努力,不斷開拓創新,助力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改變。憑借龐大的人口優勢,我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轉變,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近400萬、研究生50萬、博士生5萬,漸漸積累起來的人才儲備為我國科技持續的進步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憑借著人才優勢,我國科技人員數量不斷上升,據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國家創新藍皮書》指出,2011年中國研發人員總量已佔到世界總量的25.3%,超過美國研發人員總量及佔世界總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並且,中國研發人員同期年均增長率為13.5%,穩居全球首位。 

  除了人才儲備和供給,國家還在始終加大科技投入。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4兆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之比)為2.10%,比2012年提高0.17個百分點,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居發展中國家前列。企業層面來看,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分別為379.8億元和613.1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27.2%和16.2%,年均分別增長12.8%和7.8%。 

  日媒在報導中國專利申請數全球第一的同時提到,中國對保護知識產權顯示出積極姿態。確實,隨著經濟全球化、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競爭日漸增強,面對著來自各方的壓力,中央政府積極應對,不斷調整發展戰略適應國際局勢的變化。最初的解放思想,鼓勵創新,到後來的實行市場經濟鼓勵競爭,再到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發展要求,每一步的部署都緊隨時代的發展,到了今年來,無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提出還是創新強國新時代的邁進,我國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的發展。 

  特別的,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給予了社會創新最大支持,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企業創新環境日趨良好。就在前些天,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該備忘錄由發改委在內的38個部委聯合印發,明確嚴重失信行為及聯合懲戒措施,旨在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專利)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制度。

  可以說,近幾年來,無論是人才投入還是資本投入,無論是創新體制改革還是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國在科技創新上的努力不可不謂不大。也正是由於政府、社會、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得以如此快速的增長。

  不過,專利申請數量雖然可以反映一國的知識創新水準,但卻不能代表整體的創新品質,由於國家鼓勵開拓創新,很多企業以尋求補貼為導向,申請專利呈井噴的態勢。而與之相對的是,我國知識產權審查局工作人員僅有千人,簡約的申辦審核手續雖降低了行政成本,加速了專利辦理,但同時也帶來專利品質良莠不齊的現象。網上一度流傳有“數字陷阱”的說法,即專利數量雖不斷增長,但真正反應社會創新水準的並不多,由此可能引發的專利申請層面大躍進事件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因此,專利申請數量的全球第一地位雖充分體現了我國不斷增長的綜合國力,但背後問題依然不容忽視。下一步,我國還應繼續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其次,多從政府引導入手,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漸漸形成社會創新投入對政府創新投入的替代;最後,在簡化專利申請審核手續的同時還應加強專利的審查力度,充分細分專利的種類,選取更加能反應國家創新能力的指標,在創新路上戒驕戒躁,穩步前行。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著名財經評論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