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針灸減肥也不能瞎扎,看看老中醫怎麼說

肥胖病也應從肺

論治針灸減肥是當今針灸臨床的一個熱門話題,相對而言,算是一個較新的病種。因為古代治療肥胖,大都是用藥物治療,幾乎不用針灸。

關於肥胖病的病因,從古到今,除了先天稟賦、年齡、地域、飲食、勞逸、七情失調等因素之外,還涉及臟腑功能失調方面,往往隻注意到脾、胃、肝、腎、心,幾乎不涉及肺。

如《素問·示從容論》:「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靈樞·經脈》:「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谷善飢。」

《靈樞·大惑論》:「精氣並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谷,谷消故善飢。」

李東垣《脾胃論》:「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

《丹溪心法》:「肥人多濕痰。」《石室秘錄》:「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能運,故痰生之。」(「肥人多痰濕」之論,也旨在責之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

現今中醫臨證,也主要將肥胖病辨證分為胃腸腑熱、肝氣鬱結、脾陽不足、腎氣不足等證型。戴居雲根據1987年10月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肥胖病學術會議製訂並經1989年11月武漢會議修訂的中醫分型標準分為脾虛濕阻、胃熱濕阻、肝鬱氣滯、脾腎兩虛、陰虛內熱等型;而在辨證分型中涉及肺的僅楊金山按虛實辨證中,虛證有脾肺氣虛、心脾兩虛、脾腎兩虛型;實證有胃中蘊熱、腸燥便結、肝陽上亢、濕困脾胃型。

筆者認為,肥胖病缺乏按肺的辨證論治,是一個重大的學術缺陷。它既不符合中醫學的理論基礎,也不切合中醫、針灸的臨床實踐,必須予以補充和更正。其理有五:

1

五臟之中,肺與氣的關係最為密切。肺主氣,司呼吸,呼吸功能正常,清氣得以吸入,濁氣得以排出。若呼吸功能減弱,吸入的清氣不足,濁氣排出減少,則上焦之清氣必然不足,中焦的脾胃之氣也會受到影響,導致肺脾兩虛。

2

「肥人多痰濕」,已經成為古今對肥胖病病因病機認識的定論。然而,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可見,肺與脾的功能失調對於肥胖病的影響是同樣重要的。

3

肺外合皮毛,主毛孔的開闔及汗液的排泄。多數肥胖者往往因皮下脂肪肥厚,排汗機制差,所以比一般人都怕熱。正因為如此,筆者在《針灸減肥的基本環節和用穴規則》一文中才首列「發汗」這一環節。

4

肥胖病患者小便量常常偏少,顏色偏黃,所以,利尿也是中醫治療肥胖病的一個重要法則。肺還有「主肅降,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肺氣不足,必然會導致尿液生成障礙,且尿路難以暢行,以致尿少、身重、水腫。

5

肥胖病患者大便多有不暢甚或不通,構成「胃腸實熱」或「腑熱便結」的證型。肺與大腸相表裡,無論是肺氣虛無力推動大腸中的糟粕之物,還是肺熱壅盛下移大腸,都會直接造成大便不暢抑或不通之勢,導致排便障礙。

——以上內容選自《針灸解惑(第2版)》

《針灸解惑(第2版)》以豐富的學術內容

獨到的學術見解

實用的臨床經驗和獨特的寫作體例

系我國針灸專業少有的經典專著

對於高等中醫藥院校師生

鑽研和學習針灸來說

無疑是難得一見的學術著作

同時也是廣大針灸工作者深入學習

探究針灸醫學精髓的好參考書

王老善於思考,勤於筆耕

在國內外醫學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200多篇

科普作品300多篇

主編和參編著作近80部

臨床精於四診辨證論治和經絡辨證論治

擅長運用針灸和新浮針技術治療

面癱、肩周炎、坐骨神經痛、尿便失禁

以及婦科、眼科等疑難奇症

並善用經穴養生

王老從教、從醫40年來

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教學生動活潑,幽默風趣,深入淺出

理論聯繫實際,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教學風格深受海內外各層次中外學生的喜愛

好評如潮

2006年被國家科技部評選為

中國針灸行業唯一的先進科技工作者

2010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

中國針灸行業唯一的

中醫藥科普講座「金話筒」獎

一本書好不好,口碑很重要

從銷量可以窺見一斑

2009年,印刷4000冊,銷售一空

2011年,印刷2000冊,銷售一空

2016年底,第2版橫空出世

印刷3000冊,庫房目前僅存幾百冊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針灸解惑(第2版)》,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本書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王啟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針灸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的針灸醫學中常見的106個學術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屬於疑難而令人費解的問題;有的屬於含糊不清或於理不通的問題:有些屬於分歧紛紜、自相矛盾的問題;有的甚至還是明顯的錯誤問題。只是數千年來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統一認識,更談不上合理解決。作者對這些內容進行了闡釋、修訂、充實和糾正,立意明確,說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END

投稿及顧問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