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震:Libra警示,監管不能因為害怕風險而消滅創新

本文大概2000字,讀完約6分鐘

Libra是Facebook宣布推出的加密數字貨幣項目,目的是建立一套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Libra尚未落地,就被暫時擱置,原因是面臨美監管層層阻力。7月30日,美參議院再次舉辦“數字貨幣監管”聽證會,議員和從業者針對數據安全等問題並未達成明顯共識。在最新的公司季度財報中,Facebook提醒投資人由於很多因素導致他們可能無法在2020年如期推出Libra數字貨幣。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字貨幣將會給目前的金融體系帶來什麽影響?是否會威脅到微信、支付寶業務?監管部門怎麽完善金融科技監管的制度框架?

7月8日,《新京報》記者針對上述問題舉辦了專家圓桌採訪。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應邀分享了對數字貨幣的看法。共同參與此次專家圓桌的還有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武長海、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

以下是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分享的觀點:

新京報:央行表示要推動數字貨幣研發,你怎麽看?

黃震:央行要發行數字貨幣的想法,在周小川任人民銀行行長時,就已經部署了,並且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也具備了基本條件。但數字貨幣用什麽技術支持,以及定位是什麽,還沒有定下來。金融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要時間,難度也很大。央行肯定要支持可以掌控的機構來參與,民營企業可能很難參與。

我的建議是,監管不能因為害怕風險而消滅創新,應該在防控風險或者說監測,以及有效的預警、防控風險的前提下來支持鼓勵創新,這才是我們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正確道路,正確做法。最近這幾年以防風險為由,我們頒布了一些政策,可能是傷害了創新。希望通過Libra發行的計劃,讓我們的監管,我們的政策有所反思,有所調整,有所優化。

新京報:Libra落地後會不會對法定數字貨幣有衝擊?馬庫斯在聽證會上一直強調其競爭對手不是法幣,而是支付寶、微信。

黃震:Libra發行繞不過主權國家的坎。基於世界性的數字化潮流,可能需要一種世界性的數字貨幣。主權國家現在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應對。Libra發行,對主權國家的數字貨幣構成了衝擊,所以它不僅是針對像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這種支付機構,更重要的是它導致一種金融基礎設施,那就不僅是發幣或者支付功能,還包括清算、結算等這一系列功能。

川普在推特上充滿火爆色彩的言辭,確實對Libra的發幣有非常大的衝擊影響。因為當前各主權國家的政府、國會、貨幣當局,是基於整個國家的信用而發行的法幣,從而產生巨大的財政金融效應。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如果離開了法幣,就無法想象,尤其是美元。如果Libra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新的替代性貨幣,可能確實像美國國會議員說的,會衝擊美國的貨幣政策和美元的地位,也就會衝擊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影響到美國在全球經濟鏈條中目前處在頂端的地位。

目前,超大型科技企業的不斷擴張而形成的壟斷,已經出現了。美國目前還是基於已有的法制提出要求,比如川普要求Libra發行,要申請銀行牌照,想經營支付有關業務,就要得到監管的許可。這也就是目前其發幣計劃暫時難以推進的原因。比如中國所有的金融業務都需要納入監管,並且必須實施牌照管理。

新京報:Libra出現後,監管部門怎麽完善金融科技監管的制度框架?

黃震:現在可能是要進行一個分層的治理,目前要形成一個統一的框架還是有難度的,但是基於主權國家它的跨國的合作,以及國際組織的協調,對於這種數據治理的標準、規則指引現在正在探索。

第二就是基於這些數據可以進一步去挖掘、分析、開發等,需要用產業引導的方式。因為目前來說,大家都意識到數據不僅是一種資源,它更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形態,數字產業的發展不是僅僅靠有關個人數據信息、有關保護的一些規定就能實現,可能還要產業引導、產業規劃等等,這些更有利於幫助它的發展。同時對於產業可能帶來的壟斷或者競爭,這些方面的問題要提前進行一個預判。

新京報:Libra若成功落地,會不會對我國目前的優勢地位形成彎道超車?下一步,我國的金融科技應怎麽去應對一系列的挑戰?

黃震:目前中國的區塊鏈企業的技術應該說在全球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一個是專利申請數和技術世界領先,同時,區塊鏈落地項目很多,比如說基於票據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等,現在中國的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和制度的落後是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Libra發行以後,馬化騰有段話是講得非常精辟的,這種發幣技術早就有了,關鍵看監管。我們國家最近處在一個對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的階段,對互聯網企業參與金融,尤其是發幣的計劃,是采取了高壓式的強監管、嚴監管。目前政府叫停了我國境內所謂以區塊的名義來進行發幣的這些架構、項目、活動等等。

本篇專家圓桌採訪來源於《新京報》

圖文編輯:胡杉宇

責任編輯:王靖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