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與時間賽跑:東吳證券65億配股背後的券商淨資本壓力

備受行業與投資者關注的東吳證券65億配股即將迎來一個重要時刻。

公告顯示,6月17日,東吳證券將召開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對此次配股公開發行的議案、發行方式、配售比例、配售對象、募集資金的用途、發行時間等問題進行投票。

1個月前,2019年5月14日,東吳證券公布了2019年度配股預案,擬募集不超過65億元,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

這並不是東吳證券第一次謀求配股融資。

早在2017年8月,公司就曾發布過配股預案,同樣是募集65億元。2018年1月,監管部門對公司配股申請予以受理。但同年8月底,東吳證券以市場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撤回了配股相關申請文件,終止了公司的配股事宜。

東吳證券在終止了上一輪的配股之後,本次重啟配股的目的和具體情況又如何呢?

亟需提升淨資本:擬配股募資65億元

根據此前公告的配股預案,本次發行擬採用向原股東配售股份的方式進行。募集資金總額預計為不超過人民幣65億元,在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具體的資金使用情況如下:

截至2019年4月末,東吳證券本次可配售股份數量總計不超過8.99億股,按每10股配售不超過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不包括公司回購專用账戶)配售。但最終配股比例和配股數量由公司在發行前根據市場情況和股本情況與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協商確定。

根據同期公告的相關配股募集資金使用可行性分析報告:隨著證券行業競爭的加劇及集中度的不斷提升,整個行業已進入優勝劣汰的加速洗牌期,資本實力已成為製約公司發展的因素之一。目前,東吳證券亟需通過再融資進一步提升淨資本實力,擴大公司業務規模,優化公司業務結構。

從募集資金的使用用途來看,東吳證券擬將其中50億元投入到資本中介業務和投資與交易業務中,而該部分業務規模的大小又與其淨資本實力直接掛鉤。

從更長期的數據以及行業背景上來觀察,對於東吳證券乃至更多中小券商來說,通過再融資來增加淨資本似乎已經迫在眉睫。

冰淇淋效應:次級債存續期縮減,淨資本承壓

根據年報數據,截止2018年末,東吳證券的淨資本已連續兩年出現下降。

數據顯示,2013-2016年公司淨資本持續增長,但2017年東吳證券的淨資本出現了近幾年的首次微降,隨後的2018年下降趨勢仍在延續。截止2018年末,東吳證券的淨資本為179.6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0.41億元,同比下降了5.48%。

是什麽導致了東吳證券淨資本的縮減? 虧損可能會是導致券商淨資本減少的原因,但東吳證券並不屬於這種情況。

從2015年到2018年,儘管東吳證券的淨利潤逐年下降,但並沒有出現虧損。2016年至2018年,三年累計歸母淨利潤總額26.44億。

淨資本的壓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前幾年實施的監管新規。

2016年10月,修改後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淨資本成為衡量證券公司資本充足和資產流動性狀況的一個綜合性監管指標,也成為了券商監管體系的核心。

簡單來說,券商的淨資本是證券公司淨資產中流動性較高、可快速變現的部分,也就是證券公司可隨時用於變現以滿足支付需要的資金數額。

《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顯示,證券公司的淨資本將由核心淨資本和附屬淨資本構成。其中,留存收益和股權融資可以計入核心淨資本,而債券融資中僅有次級債可以計入附屬資本來補充淨資本。

另一方面,根據《證券公司次級債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長期次級債可按一定比例計入淨資本,到期期限在3、2、1年以上的,原則上分別按100%、70%、50%的比例計入淨資本。”

東吳證券自2017年開始發行次級債,債券期限主要為3年和5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計入淨資本的次級債其存續期在不斷縮短,那麽,按照《證券公司次級債管理規定》來計算,計入淨資本的金額也將不斷減少。以下為東吳證券的次級債發行情況:

數據顯示,2017年,東吳證券發行的兩筆期限為3年的次級債,其總金額合計為68億元,按照相關規定,當年該金額可全額計入淨資本。 截止2018年底,隨著存續期的縮短,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以上兩筆次級債可計入淨資本的比例或降至70%,計入淨資本的金額有可能隨之縮減至47億元左右。

截止2018年底,東吳證券的淨資本為179.63億元,而公司次級債總額為96.8億元,如果不考慮次級債計入比例降低的因素,東吳證券次級債佔到了淨資本的5成以上。未來,東吳證券的次級債存續期還將不斷縮短,存續期少於一年則不會在計入淨資本。那麽,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吳證券的淨資本將進一步承壓。

此外,分紅也是影響券商淨資本的因素之一。

年報顯示,東吳證券的分紅主要以現金方式分配股利,這將會直接導致公司淨資本水準下降。公司2017年和2018年均實施了上一年度的利潤分配方案,向全體股東每10 股派發現金紅利1.5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4.5億元(含稅)。

此外,年報還公布了2018年的利潤分配方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0.9元(含稅),共派送現金紅利約2.7億元。

在次級債和分紅的雙重作用下,東吳證券的淨資本壓力似乎在逐年增加,而公司目前營收佔比較大的業務大都與淨資本規模掛鉤。

與次級債相比,通過股權融資來增厚淨資本,效用更持久,而且沒有利息支出。儘管東吳證券發行的次級債利率不算高,但考慮到較為龐大的規模,每年利息支出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競爭壓力,重要監管指標處於中游水平

目前,監管機構建立以淨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加強了對證券公司的風險監管。截止2018年底,雖然東吳證券的淨資本出現下滑,但各項監管指標卻依然滿足監管要求。

根據《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其中較為重要的四個監管指標是:風險覆蓋率、資本杠杆率、流動性覆蓋率和淨穩定資金率。我們以2018年末券商的淨資本為基礎,來對比一下東吳證券與其他上市公司以上四項監管指標的情況。

從資本杠杆率來看,券商的監管標準為大於等於8%,大於等於9.6%時達到預警標準。截止2018年末,上市券商均滿足監管要求,其中,東吳證券的資本杠杆率為21.17%,排在第19位,處於上市券商的中游水平。

流動性覆蓋率、淨穩定資金率和風險覆蓋率的監管標準均為大於等於100%,預警標準為120%。其中,東吳證券的流動性覆蓋率為310.94%,排在第22位。淨穩定資金率為158.57%,排在第13位。風險覆蓋率為241.47%,排在第21位。

整體來看,東吳證券的主要監管指標與其他上市公司相比,整體處於中游水平。如果與各項指標的行業前5名相比,其差距仍然較大。

如前文所述,從當前的監管指標來看,東吳證券的淨資本是符合監管要求的。但是如果考慮到次級債的“冰淇淋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淨資本補充能力下降,以及利息成本和市場競爭等因素。東吳證券乃至更多的中小券商,其實都面臨著相當急迫的再融資壓力。(JW)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