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是讓他學會和這個社會相處

01

台灣著名作家劉墉的孫女要參加朗讀比賽,劉太太讓他輔導。

於是,有一段時間,劉墉每天要給孫女上課。

但他教孫女時,卻是規矩嚴格,說幾點就是幾點,早一分鐘也得在外面等。

下課時間到了,多一分鐘也不延長。

劉墉稱,這是存心的,目的是讓小孩建立起時間觀念。

講課時,劉墉也常讓七歲的孫子旁聽。

雖然孩子很頑皮,但旁聽時劉墉有嚴格規定,要乖乖坐好,不許出聲。

劉墉說,十幾天下來,兩個小家夥最大的進步就是知道尊重課堂。

02

不禁為劉墉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衷心地點讚!

我們都知道,劉墉教育孩子特別有經驗,他的一對兒女都非常出色,兒子是哈佛大學博士,女兒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都是世界一流的名校。

很多前年,筆者聽劉墉介紹如何教育孩子,對其中一個細節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劉墉說,到了吃飯的時間,兒子還沒有下來吃飯,那麽劉墉是不等他的,會自己先吃。

等兒子來了,就只能吃剩下的飯菜,剩下什麽就是什麽,剩下多少就是多少。

在我們大多數家庭裡,吃飯時孩子是最重要的人,孩子不來要三番五次去叫,不來大家要等,就算有事不能過來,哪怕是在玩遊戲,也會把最好的飯菜給他留足,然後別人再吃。

哪一種作法最好?恐怕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我覺得,劉墉的作法最具有教育意義。

03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我提到了郭德綱教育兒子的方式,並引用了郭德綱的原話:

你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就沒有人再罵他了。

雖然我在文章中特意解釋,郭德綱所說的“罵”,指的是對孩子犯錯誤的嚴格管理和懲罰,指的是給孩子從小立規矩,遵守規則,並不是說天天無緣無故罵孩子,但仍然有讀者覺得這樣做並不恰當。

有讀者留言說,難道家不是溫暖的地方嗎?非要罵才是管教嗎?都什麽年代了還延續這種方式?

這實在是錯誤地理解了家庭溫暖的含義,也忽視了家庭教育的嚴肅性。

有另一位讀者留言對其進行反駁,深得吾心:

我給孩子說的話就是,社會不是你媽,沒人會慣著你!

04

關於慣著孩子,我的一位鄰居就慣出了水準。

他家的獨子從小要啥就給啥、想啥就做啥,一定是有求必應,心想事成。

無論多麽出格的事情,做出來父母都會原諒,一丁點管教的意思都沒有。

最著名的一次,是媽媽剛剛把飯做熟,孩子就把一泡尿痛痛快快都撒到了鍋裡。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一家人不但不生氣,還哈哈大笑。

這種事本來別人是不知道的,但他的父母把這事當成笑話,逢人便講,像孩子考了一百分一樣榮耀。

長大後,孩子更是經常調皮惹禍,不斷被人找上門來,父母不斷幫著擦屁股,但從來沒有想過要嚴格管他。

最後,聽說他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終於出了點不大不小的事,“進去”了。

相信在裡面,肯定沒有人慣著他了,相信現在他的父母,肯定心中會有悔意。

05

對孩子最大的愛,是讓他明白這個社會的規則,讓他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

畢竟,孩子將來要活在這個社會當中,而不是一直留在父母身邊。

火車10點開,不會等你到10點零1分,晚一點兒都不行。

步入職場,同事不會把飯端到你的桌子上,老闆不會給你定鬧鐘。

沒趕上飯點兒只能餓著,天天遲到只會被炒魷魚。

每一位家長都承擔著兩種角色,既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又要讓孩子感受到教育的嚴格。

劉墉對孫子孫女說得好:

只要上課,就不能撒嬌耍賴。

爺爺很慈祥,爺爺老師很嚴格。

家裡很輕鬆,家裡的教室很嚴肅。

告訴孩子這個社會的規則,讓孩子學會和這個社會相處,才是真正的愛,才是理性的愛。

總是讓孩子活在自己的羽翼下,無條件地對孩子縱容,表面上是愛孩子,實際上是在給孩子人生的路上挖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