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4萬孕婦基因組流到國外?華大否認:該研究全部在境內完成

近日,一篇名為《華大基因被罰!14萬孕婦基因組已流到國外,細思極恐!》的自媒體文章在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

對此,華大26日回應稱,自媒體將2015年的「科技部國科罰」與華大研究團隊2018年10月發布的一項「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研究張冠李戴,「刻意關聯,製造恐慌。」

「本次研究全部在境內完成,樣本及數據全部保留在深圳國家基因庫,不存在任何遺傳資源數據出境的情況,這也得到了世界著名學術期刊《Cell》的認同。」華大方面表示。

自媒體質疑:

大規模的人群資訊來自公開採集還是私下搜集

該文章稱,華大基因希望這事儘快過去,也不希望引起國人注意。今年10月新華網有一條關於華大基因的新聞:研究人員完成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新華網)。

公開資料顯示,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收集了超過14萬名中國孕婦的部分基因組樣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對孕婦少量遊離DNA進行測序以檢測染色體異常的一種技術。

「這個結果卻是震驚了不少業內人。我一位在國外生物界朋友給我來信說: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些數據落在外國人手裡會有什麼結果真是不敢想像,我們中國人的基因資訊已經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這就像是懸在漢人頭上的一顆定時炸彈。」上述自媒體文章作者稱,「我們要問的是,這些資訊是怎麼來的?如此大規模的人群資訊,是公開採集的還是私下搜集。」

該文提出這樣的疑惑:「關鍵是,孕婦做基因測序時,可能並不知情他們的基因是用來做研究的,等於她們的隱私保護上處於放任狀態!華大基因收集之後,又給外國人做研究,還拿出來炫耀,這才暴露出來。」

華大回應:

「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研究全部在境內完成

10月26日,華大發布澄清聲明,稱某自媒體將2015年的「科技部國科罰」與華大研究團隊在2018年10月發布的一項「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研究張冠李戴,「刻意關聯,製造恐慌。」

關於科技部國科罰〔2015〕2號行政處罰,華大基因表示其在2015年收到該行政處罰後,已第一時間根據要求實施全面整改,經對整改報告進行核查並現場驗收後,科技部已批準我司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

關於「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研究的知情權,華大稱,其研究團隊嚴格遵從《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和生命倫理原則規範。「在進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前,受檢者會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其樣本和數據供科學研究。本研究披露的是群體分析結果,不包含任何可識別個人身份資訊。」

關於數據安全性問題,華大方面表示,本次研究全部在境內完成,樣本及數據全部保留在深圳國家基因庫,不存在任何遺傳資源數據出境的情況,這也得到了世界著名學術期刊《Cell》的認同。

「深圳國家基因庫建立了完整、嚴格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體系,全流程監督,並通過了ISO/IEC27001:2013資訊安全管理體系現場評審,及國家資訊安全等級保護3級的認證。」華大方面表示,深圳國家基因庫生物樣本庫建設已於2018年4月2日獲科技部批準(國遺辦審字〔2018〕470號)。

「本次研究中的國外作者並未參與到任何接觸到原始數據的分析工作,主要在科研思路、演算法設計方面給予智力貢獻,所有原始數據均存放於深圳國家基因庫,全部分析均在境內由中國科研團隊完成。」華大稱。

事件背後:

違規將人類遺傳資源資訊傳遞出境被罰

近日,科技部官網公布了6張罰單,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廈門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皓睿誠醫藥研發(北京)有限公司、蘇州葯明康德新葯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或機構因違反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定遭科技部處罰。

記者了解到,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遺傳辦)對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科技)執行「中國女性單相抑鬱症的大樣本病例對照研究」國際科研合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已調查終結。

科技部網站顯示,經查明,華大科技存在以下違法違規行為:華大科技與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資訊從網上傳遞出境。

違規將人類遺傳資源資訊傳遞出境被罰,華大:已全面整改

【記者】蘇梓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