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融供給側改革 期貨業怎麽做?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致辭 祝惠春攝

歲月沉潛,光華如炬。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正是我國市場化價格改革,催生了我國期貨市場,那麽,經過30年發展,在優化資源配置,發展市場經濟的軌道上,期貨業是最亮的星之一。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期貨業發展初見成效,交易規模連續九年在全球商品期貨市場名列前茅。今年1-3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769,885,682手,累計成交額為560,808.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3%和36.45%。

當下,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金融領域的核心任務。期貨市場如何進行金融供給側改革,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4月20日-21日,2019第13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在杭州舉行,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補短板,加強制度供給和工具供給

“《期貨法》立法工作最近加快了步伐。”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論壇上致辭上表示:“首先要增強期貨市場法律法規等基礎性制度供給。”

專家表示,當年《期貨法》和《證券法》一起提出立法,如今《證券法》已歷3次修正、1次修訂,4月20日,人大常委會進行修訂草案三審,而《期貨法》卻一直千呼萬喚出不來。近年,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按下“快進鍵”,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也一日千里,迫切需要加快期貨市場法治化進程,消除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期貨市場的顧慮。《期貨法》立法工作加快步伐,是個好消息。

方星海表示,要勇於推進期貨領域的關鍵制度創新。證監會將積極配合《期貨法》立法工作,要不斷完善交易所、期貨公司相關管理辦法,進一步研究場外衍生品業務監管規則,統籌推進場外市場建設,規範市場運行和機構經營。

目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金融各領域縱深推動。我國的開放格局越來越大,影響經濟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必然意味著風險因素增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從玖認為,期貨行業就是管理經濟領域風險的,將會迎來大發展。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在遇到的問題不是一般性問題,也不是過去常遇到的問題,而是上了一個量級的問題,需要有綜合解決方案,這就包括要用國際市場常用的工具,包括期貨、衍生品、期權工具來幫助企業應對風險。

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王明偉祝惠春 攝

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王明偉表示,期貨及衍生品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度供給、市場建設、投資者結構、服務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要著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當下,期貨業需要進一步加深加厚市場,推出更豐富的工具,擴大市場規模。例如,從國際期貨市場來看,金融期貨期權成交量已佔到成交量的80%以上,而我國金融期貨成交量佔比不到1%,金融期貨品種也只有6個,發展空間巨大。方星海表示,繼續增加場內場外產品和工具供給。積極推動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特定品種對外開放,同時做好開放過程中的制度對接,在守牢風險底線的前提下,對接國際標準,增強制度包容性,方便境外交易者入市,提升市場吸引力。

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陸豐透露,上期所在積極推動20號膠的上市,同時一些已上市品種,包括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以及能化產品正在做國際化方案論證,一些衍生品包括原油的商品ETF,也在溝通推進中。

調結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期貨業走進基層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需求。” 朱從玖舉例,2018年浙江省第二產業佔了41.8%,製造業比重仍較大。汽車零組件和金屬構件都是重要的出口產品,其中一些是小企業生產的。但小企業會受到國際市場很大的波及,所以需要期貨業的服務。希望期貨公司深入到基層和企業當中去,把期貨這一高大上,較複雜的,在中國來講發展相對時間比較晚的工具,送到企業手上,讓實體經濟接受它,用好它。

目前,期貨公司開辟了以傳統經紀為基礎,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為兩翼的創新服務模式。“風險管理子公司和期貨公司未來轉型後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高盛、中國的巴格萊。”南華期貨公司總經理羅旭峰表示。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目前,期貨經營機構存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盈利能力不足,資本金不強,缺乏中堅力量等問題。

“要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A股上市,培養行業中堅力量。”方星海表示,積極推動外商控股期貨公司的設立,穩步推進新設內資期貨公司的工作,促進行業競爭和優化重組。

新湖期貨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文勝表示,從市場結構調整來看,風險管理業務,可以把交易所場內標準化產品和場外個性化對衝工具融和到企業服務中,重要性日益增強。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通過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切實改進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風險管理公司應當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讓中小企業真正享受到金融改革的紅利。

專家表示,境外各大宗商品投行也在關注我國場外市場的發展,希望通過境外豐富多樣的期貨、掉期和期權等衍生品產品,尋找和國內場外市場合作共贏的機會。其他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券商和私募機構也希望通過場外市場的參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迎競爭,重視高水準人才培養

“大力推動員工持股。要通過適當的持股安排,將這批人留住,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方星海表示。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此次論壇聚焦期貨分析師。分析師是期貨市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優秀的分析師,往往能夠從宏觀市場分析出發,尋找到行業和企業發展瓶頸的破解之道。因此,這些行業“秀才”是期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但遺憾的是,整個期貨分析師團隊全國只有2500人,佔比大約為8%,且存在人員流失加速的情況。可以說,人才已經成為製約期貨公司發展的瓶頸。

嘉賓們探討期貨業如何創新發展祝惠春 攝

另一方面,期貨市場對分析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分析師隊伍的競爭將成為行業競爭的焦點。如何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了解境內境外、場內場外市場,熟悉現貨期貨業務的分析師隊伍,是期貨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之一。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張曉軒表示,分析師要有服務和創新意識,以客戶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深入產業挖掘,對接現貨需求,進行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同時,也要有大局意識,底線思維,堅決遵守職業準則和道德操守,把實實在在的產品與服務送到客戶手中,體現行業價值。

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建軍表示,中國市場足夠大,需要更多優秀人才。關於分析師人才的培養,他的經驗是 “3+1”: “3”是一個框、一個庫,一個圈。“1”是一個理。“一個框”指建立研究框架;“一個庫”是建立指數據庫;“一個圈”,指建立專業圈,分析師要建立自己的學術圈、所研究品種的上下遊產業圈、同行投資圈。最後,還要用管理的“理”,把“框”與“庫”、“圈”打通。他還表示,期貨業也要大力為實體企業培養期貨人才,建立科學的風控理念。

(經濟日報記者:祝惠春 責編:馬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