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童用藥5大乾貨,為人父母不可不知

乾貨一

切勿圖方便,藥品存放要「高遠」

兒童藥物中毒調研顯示,藥物中毒是兒童中毒的首要原因,且呈現上升趨勢:每3個因中毒就診的孩子中,就有2個是屬於藥物中毒,究其原因,多為兒童誤服。

各位家長朋友:要將藥品存放在高——孩子夠不到、遠——孩子觸碰不到的地方。每次服用完藥品後都要將其放好,不要圖省事將其放於櫃子上,也不要將其臨時放入錢包、背包或公文包內,還不要放入孩子能接觸到的櫃子或未上鎖的抽屜中。如果可以,盡量購買孩子不易打開包裝或容器的藥品。

乾貨二

喂葯小知識,助你避開喂葯誤區

喂葯看似一件小事,卻難倒了一眾家長,不少悲劇也由此而來:一歲半幼兒直接含服泡騰片後窒息,兩歲幼兒被捏鼻子灌藥致窒息……這些案例暴露出部分家長在喂藥方面常識的匱乏。

關於喂葯你要知道這些:

1. 給新生兒幼兒喂葯時,應將其抱於胸前,用手臂支起頭部,以防因其後仰使得藥物被吸入氣管中;

2. 若寶寶拒服藥物,可用拇指按壓雙頰,然後再將藥物慢慢倒進嘴裡,待寶寶把葯吞下後才把湯匙拿開;

3. 注意不宜將藥物直接倒入咽部,以免引起嗆咳而使藥物被吸入肺中;

4. 不要捏鼻子喂葯,捏鼻子會迫使寶寶用嘴呼吸,此時喂葯非常容易引發嗆葯甚至窒息;

5. 靈活使用喂葯小工具如滴管、注射器、專用喂葯杯等,但要注意用後應及時清洗。

乾貨三

敷冰袋、擦酒精…這些降溫方法已經out了

發熱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環,相信家長朋友們也搜集了很多處理髮熱的解決辦法。不過,有些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更新、也有些方法已被淘汰。

比如冰敷、冰水擦浴、酒精擦浴這一類物理降溫方法在各大醫院是已經禁止使用了的,家長朋友在家裡也不要去做;雖然在退熱葯基礎上聯合溫水擦浴短時間內退熱效果更好,但會明顯增加患兒不適感,也不太建議採用。

一旦孩子發熱,家長們應保持平靜勿驚慌:3個月以內的嬰幼兒建議去醫院就診;3個月以上的兒童體溫≥38.2℃(腋溫)和(或)出現明顯不適時,可用退熱劑;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是最常用的專業退熱劑,但不推薦聯合使用和交替使用;在用藥時應同步進行物理降溫:打開包裹的衣物、多喝水、溫毛巾濕敷。

乾貨四

口服補液鹽III,腹瀉治療的首選


腹瀉在5歲以下兒童的年發病率平均為1.9-2.01次/人,位居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的第二位,第一和第三分別是肺炎、瘧疾。

口服補液鹽Ⅲ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低滲型ORS配方,通過調節腸道水、電解質代謝平衡,補液又止瀉,用於各種病因和各年齡患者的腹瀉治療,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各國使用的腹瀉病治療首選藥物。

使用還需注意:1袋口服補液鹽III應加入250ml溫開水,分次服用,配置好的溶液室溫可保存4小時;如果患兒出現嘔吐,則應停10分鐘後再慢慢喂服;不建議家長們自己改成半袋口服補液鹽+125ml水,會影響補液效果;如果放涼了可隔水溫熱,不可直接加熱水;家庭自製糖鹽水不能替代口服補液鹽。

乾貨五

正視兒童與成人的生理差異

兒童(尤其是新生兒、嬰幼兒)不能被認為是「縮小版」的成人,特別是2歲以下嬰幼兒用藥需慎重。有別於成人,兒童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肝臟解毒和腎臟排泄等功能較弱,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以及身體對藥物的反應都會有別於成人。

家長們應做到:按醫囑用藥;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牢記藥物不良反應經歷,避免使用類似藥物;到正規機構購買藥品;聽從專業人員建議,正確選擇;如果有疑問,應顧問專家。

1.判斷失效藥品

2.喂服口服藥物

3.使用滴眼劑

4.使用滴耳液

5.使用OK蹦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於吳新榮老師課件

來源:安安科普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