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體》電影大概率已經夭折 對電視劇也別抱太大希望

‍《三體》又要拍電視劇了。

6月18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5月電視劇備案公示,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的《三體》已通過備案,預計今年9月開拍,共24集,製作周期為12個月。

而報備的機構,仍舊是《三體》版權的持有方——上海遊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遊族”影業),也就是電影《三體》的出品公司。

此消息一出,再次引發網友熱議。瀏覽量1億的#三體將拍電視劇#話題中,多數網友對此表示擔憂,最多的擔心是特效不合格、劇集注水,以及是否會和電影《三體》一樣,最終無法如期上映。

一波三折的改編

劇版《三體》並不是第一次報備。早在2016年,《三體》就出現在備案信息中,集數為32集,比這次多了8集,報備機構是遊族影業。

2014年,遊族網絡為跨界到影視行業成立遊族影業。遊族網絡主要是做手遊和頁遊的開發,成立遊族影業後曾以“影遊聯動”為宣傳點,試圖打造“輕迪士尼”。而《三體》系列被其視為大IP戰略,是實現電影、遊戲聯動商業模式的關鍵。

2015 年,《三體》系列的第一部獲得第 73 屆雨果獎,劉慈欣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亞洲作家。這次獲獎之後,《三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科幻大IP。

許多科幻迷心中比較困惑,《三體》為何會由毫無經驗的遊族影業來拍攝?

劉慈欣曾在一次採訪中說,當時國內的科幻改編市場還很冷清,他可選擇的余地並不多。並且,國外對中國科幻的改編權也不是太重視,有國外的大導演也看過《三體》的版權,沒有表示很感興趣。

《三體》的改編權到遊族手中,其實幾經易手。2009年,導演張番番以10萬元的價格,從劉慈欣手中買走《三體》全部版權,並將五年期限的改編權、後續影視劇和遊戲開發版權打包買走。

隨後,張番番與盛世新影發行公司開始融資籌拍《三體》。2013年,盛世新影改製成為國盛影業,無法主控《三體》項目。張番番與國盛影業在開發方向上產生分歧,合作發生變故。2014年,張番番開始與遊族合作,條件是《三體》電影的導演必須是自己。

按照遊族的規劃,《三體》電影預計在2016年上映,改編的5—6款遊戲部分會在電影之前上線,而一款重度類的遊戲則會與電影同步推出。目前,並沒有任何一款改編自《三體》的遊戲上線。

PingWest登陸遊族影業官網,點擊項目一欄發現,遊族影業有《三體》、《太平輪》和《恐龍大賽車》三部電影。其中,上映的只有《太平輪》,《恐龍大賽車》和《三體》均未與觀眾見面。

說到《三體》電影,可謂一波三折。

2015年4月22日,《三體》電影召開發布會,公布片子由劉慈欣本人擔綱監製、張番番執導,張靜初、馮紹峰主演。2015年7月底,《三體》電影全部殺青,隨後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科幻迷們對此多有質疑,認為拍攝過於草率,並且對導演和演員也不符合期待。科幻電影作為電影工業裡最具難度的影片類型,它對技術、人員素質和經驗,以及整個產業配套環境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原定上映日前一個月,有消息傳出,遊族影業高層變動,遊族影業CEO、影片監製孔二狗離職,《三體》上映時間無限期推遲。對此,遊族影業稱傳言不實:《三體》推遲上映主要是在後期特效階段需要細心打磨,而孔二狗沒有離開遊族,只是由CEO轉為執行董事。

而孔二狗則在朋友圈稱,“張番番導演如期完成了工作,呈現給觀眾的都是前期拍攝素材,不存在素材不能用的問題,且電影延期主要因為對後期的要求超過以往,並要增加預算”,並表示“隨時為公司項目出任何力”。

2016年5 月 31 日,慈文傳媒在其年度戰略發布會上宣布,他們將要和遊族影業改編《三體》的電視劇,並公布《三體》改編電視劇後,將由楊文軍來執導。慈文傳媒打造過多款熱IP,比如《花千骨》,再比如楊文軍拍攝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電視劇版,執導過的電影《何以笙簫默》。

《三體》改編再次傳出消息,已經是2018年3月。

英國《金融時報》稱,“投資者們說,亞馬遜正在進行相關談判,談判結果很可能促使亞馬遜撥出10億美元,購買《三體》相關版權並基於該書製作三季連續劇。”

這一次,科幻迷們很是振奮,他們希望真的是亞馬遜“接盤”,期待亞馬遜能為《三體》提供大投資和精良製作。對此,亞馬遜並沒有做出回應。有人向劉慈欣求證,劉慈欣表示並不知情,而遊族影業發聲明:“感謝國際、國內各界和廣大粉絲對《三體》和遊族影業的關注。”

如今,綜合種種消息,《三體》電影十有八九已經夭折。

電視劇改編仍存難點

今年2月,電影《阿麗塔》來中國宣傳,被尊稱為“卡神”的詹姆士·卡梅隆和《三體》作者劉慈欣、《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有一場交流會。

會上,劉慈欣問卡梅隆:“如果中國科幻片繼續發展下去,你想看到怎樣的科幻片?”卡梅隆不假思索地回答:“《三體》”。

劉慈欣有些不好意思,隨後說:“《三體》以我們目前的經驗來說有一定困難。”他希望拍一些比較容易的,至少是視覺上、故事上比較容易一些的。

相較《三體》,已經和觀眾見面的《流浪地球》就屬於視覺上、故事上比較容易一些的科幻電影。但《流浪地球》的副導演鬱剛表示,依舊難拍到導致他得了中國科幻電影PTSD,做噩夢、出現幻聽,一提拍電影就犯怵。

三體》將拍電視劇的各種討論裡,網友們表示最擔心的是特效製作,他們認為對科幻產業鏈不成熟的國內市場來說,特效製作依舊是大難題。

從技術層面來說,特效製作有兩類,分別是物理特效和視覺特效。其中,物理特效大致包括特效化妝、特殊道具、特殊服裝、特殊置景、電控機械生物等。如《流浪地球》中救援部隊穿戴的機械制服、太空面罩等道具都屬這一類,根據影片量身定做,市面上無法購買的道具。

而視覺特效,則是伴隨計算機圖形技術的發展不斷提高的技術,也就是數字特效。如今年2月上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主角完全是由特效製作而成。這種人臉和動作捕捉技術,則是在運動物體的關鍵部位設置跟蹤器,由動作捕捉系統捕捉跟蹤器位置,再經過計算機處理,然後得到三維空間坐標數據,最後進行應用。而這種動捕技術,在國內還屬於起步階段。

但《三體》視覺化之所以難,不止是技術局限。知乎答主郝星河認為,還有想象力的局限,尤其是對宇宙的物理想象,很多都超越了導演們的認知。

比如“水滴”,小說中這樣描述:

“水滴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它沿途猛烈撞擊著碎片,被撞擊的碎片再次熔化並高速飛濺,與其他碎片產生了次級撞擊,在水滴後面形成了燦爛的尾跡。尾跡最初像一顆怒發衝冠的彗星,但很快拉長,變成一條上萬公里長的銀光巨龍……”

《三體》電視劇怎麽把“水滴”視覺化,除了需要技術,還非常考驗導演的想象力。如何把它布置成實景,最後在螢幕上呈現,這是需要面對的第一重難題。

這一重難題其實比較好解決,可以花錢請國外的團隊。事實上,《三體》的原著其實在科幻電影豐富的好萊塢大導演手上傳了個遍,但最終沒有人願意接手,因為《三體》複雜的主題對於大成本電影而言簡直是個災難。

對高度工業化的好萊塢來說,主題複雜的《三體》也是個不小的挑戰。《三體》主題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不像《星際穿越》,主題就是簡單的“保護家庭和拯救世界”,《流浪地球》則是“拯救地球和父子情”。因此,改編才是劇版《三體》最大難題。

除去技術層面的挑戰,《三體》的改編難度可類比《白鹿原》——一部橫跨了半個世紀的史詩。

《白鹿原》的時空跨度非常大,通過白鹿村半個世紀的經歷,以及主人公們的命運,把清朝末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變遷史娓娓道來。而每一個宏大的歷史敘事後,唯有生活之艱辛、世態之無常、人性之醜陋,個人在歷史浪潮中的無力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種時空跨度,和文本中極其豐富的灰度,在講究強衝突的劇本中很難去體現。如《白鹿原》的編劇蘆葦所說,時間跨度大,人物繁多,影視化改編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去選取、梳理人物與情節,再處理為電影畫面。《三體》這類科幻小說的時空跨度就更不用說了,如何取捨同樣是大難點。

《白鹿原》的影視化之路,走了整整20年,同樣伴隨著各種爭議和討論。《白鹿原》改編之路如此漫長,除了原著內容的複雜性,還有來自50萬字改編為數萬字劇本的艱巨性。從體量來看,80萬字的《三體》同樣顯得更加艱巨。

電視劇版的《白鹿原》,光是立項籌拍就經歷了16年,主創包括94位主演,400位幕後工作人員,4萬多群演。卡梅隆拍《阿凡達》,也是準備了多年,並且以十年、系列電影為目標立的項。

卡梅隆認為,《三體》拍攝電影難度極大:“《三體》如果拍成電影,就要按照六部電影的體量去拍,才能拍出這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而陳忠實也曾為《白鹿原》提過解決方案,舞台和螢幕的時間、空間十分有限,“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也許只能等電視劇了,那個不受時空限制,裝不下再續一集嘛。”

同理,《三體》也是如此,電視劇顯然是比電影更合適的形式。但增加集數,意味著燒更多的錢。《三體》這種硬科幻內容,實現起來困難,也是最燒錢的,並且市場回報不一定樂觀。

遊族是否有這麽多錢燒,或者說服資本入場一起燒,這還真不好說。2018年,遊族網絡實現營業收入35.81億元,同比增長10.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9億元,同比增長53.85%。

但遊族的財務狀況,並不如財報表面“行業下滑,遊族逆流”那麽樂觀。《新浪財經》整理了遊族網絡近5年的差值比,2018年僅為0.27,數值遠低於2017年的1.13,也遠低於5年的平均值0.72。並且,遊族網絡2018年的短期借款18.9億元,相比於2017年末的12.74億元激增近50%。這意味著,2019年遊族網絡需要償還18.9億元的借款除此之外,實控人林奇因90.7%高質押率曾被深交所下函問詢。

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3億元,較2018年同期下降22.20%;實現營業收入8.3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03%。由此看來,資金鏈緊張的遊族網絡急需熱度IP改變現狀,而曾被寄托希望的大IP《權力的遊戲:凜冬將至》並不給力,在TapTap上僅有3.6的評分。

除此之外,10年已過,《三體》改編權眼看也快到期。綜合來看,遊族此時計劃重新開拍《三體》也就不難理解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統計,遊族網絡今日股價漲5.05%,報18.5元/股,公司市值164億元。去年3月,亞馬遜可能會拍三體的消息一出,遊族網絡的股價同樣漲幅不小。當時,有投資人認為,不排除是官方炒作行為,目的是為了賣出高價。

遊族針對《三體》的大IP戰略,一直讓人看不懂。5年過去了,所謂的“影遊聯動”,大IP開發管理,到目前為止,只有用三體注冊的各種商標。

總而言之,對於再次開拍的《三體》電視劇,科幻迷們最好別抱太大的期待。

正如劉慈欣分享過的那則趣事:“香港的科幻協會送給科幻雜誌,封面有阿瑟克拉克的通信,阿瑟克拉克說我很忙,把我的小說忙著改編成電影,馬上要開拍了,就是那個《與拉瑪相會》,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事,到現在也沒有開拍,不斷傳出改編的消息了。”

參考資料:魯雪婷,獨家調查:揭《三體》延期背後的權力拉鋸,2016年

(本文系品玩原創文章,獨家首發騰訊科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