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婦為什麼容易靜脈曲張

到了懷孕中後期,不少準媽媽發現小腹、腿上出現一條條青色曲狀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靜脈曲張」。這種生理現象在孕婦身上並不少見,但是對懷孕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一般產後就會消失。那麼孕婦為什麼會有靜脈曲張?

什麼是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即靜脈腫脹,一般發生於腿部,但也可能發生在外陰或其它部位。靜脈曲張的癥狀是:靜脈在接近皮膚表面的地方凸出且彎曲,呈紫色或藍色。靜脈曲張患者時而感到腿部發沉,疼痛,患處皮膚有發癢、抽痛和灼熱感,且癥狀往往在夜晚加重。若平時站立過久,病症也會加重。

孕婦為什麼容易靜脈曲張

● 1.體內荷爾蒙變化

懷孕期間,體內血流量會增加,致使原先處於閉合狀態的靜脈瓣膜分開,靜脈血液逆流;同時,黃體素也會導致血管壁擴張,這些都成為靜脈曲張出現的原因。

● 2.子宮增大壓迫血管

隨著胎兒的不斷發育,孕婦的子宮越來越大,這會壓迫骨盆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導致下肢血液迴流受阻,造成靜脈壓升高,出現靜脈曲張。

● 3.家族遺傳&孕婦過胖

如果孕婦家族中有靜脈曲張的病史,或者孕婦本身體重過大,這些都會使孕婦成為靜脈曲張的高危人群。

川蜀溫馨提醒:對於準媽最關心的莫過於是否會對胎兒或母體造成影響。根據研究發現,孕期靜脈曲張並不會造成孕婦及胎兒全身性循環系統的障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