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余繩鑫:讓寧夏更多的沙漠變綠洲

從1958年踏上寧夏大地的那一刻起,余繩鑫便把一生奉獻給了寧夏。

1958年9月,從武漢原糧食工業學校畢業的余繩鑫,被選拔到寧夏籌備自治區糧食部門。完成籌備工作後,他放棄在廳機構工作的機會,主動申請到銀川市碾米廠工作。到了工廠,喜歡鑽研的他很快發明出稗子脫殼機和去稗機,解決了碾米品質問題;他大膽將日本碾米機改造成為適合本地大米生產的機器,並因此實現產量翻三番,當年銀川市碾米廠的技術改造獲得國家糧食部門的表彰。

余繩鑫

上世紀60年代,余繩鑫被派到新華飯店燒鍋爐,一燒就是10年,他也因此成為一名“鍋爐醫生”。為了解決工業鍋爐熱效率低、耗煤量大、汙染環境問題,余繩鑫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上世紀80年代,他設計發明出新型往複鍋爐爐排片,使鍋爐燃燒效率明顯提高,煙塵減少。該項發明在第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銀獎,也被自治區科技、環保部門列為科技成果推廣項目,當時在21家部門推廣使用後年節約經費近百萬元。他利用業餘時間,還為很多企事業部門免費提供鍋爐改造圖紙100多套,幫助上百家部門改造鍋爐200多台……

如今,雖已80歲,但余繩鑫有個更大的夢想:“我要把治沙的技術成果無償提供給寧夏,讓更多的沙漠變成綠洲。”

治沙,是多年來深埋老人心中的情結。1958年,余繩鑫第一次踏上寧夏的沙土地,便被風吹了個滿嘴、滿鼻子的沙子。那時起,他就一直琢磨著怎樣治沙,讓寧夏的風沙小一些。

2003年,60多歲的余繩鑫帶著老伴文潤珍開始自學防沙治沙技術。他認真分析國內普遍使用的“麥草方格”治沙技術的優缺點,確定了自己研究和突破的方向:通過保水、保肥、保濕技術的創新,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人力成本。2010年,余繩鑫在靈武市大泉林場開辟了7畝“試驗田”,在不進行灌溉的前提下,讓這塊公認治理難度極大的沙脊變成了鬱鬱蔥蔥的“小森林”。

幾年間,余繩鑫帶著老伴、兒子、兒媳一起研究,先後取得了3項治沙國家發明專利,並成功轉化成技術成果。

“寧夏養育了我,我想為寧夏多做點事。”為了多做點事,余繩鑫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堅持奔波在推廣治沙成果的路上,

“我就是想把我的治沙成果無償獻給政府,讓寧夏更多的沙漠變綠洲。”余繩鑫說。(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