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享單車:從兼並、退出再到市場固化

封面新聞記者 王婷 蔡世奇 實習生 高紅梅

在盛夏的成都,共享單車依然穿梭在大街小巷, 或者是停放在街頭路口。近日,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成都三號線市二醫院地鐵站、新南門站等地,有大量青桔單車、摩拜單車整齊排列在地鐵出口。

而在三環外、新都區、金堂縣等地,記者發現,哈囉單車和青桔單車成為幾乎成為主力覆蓋著街頭路口,很少再見到其他品牌單車。

7月12日,哈囉出行宣布:原新業務部中的電動車租售平台業務將升級為獨立事業部,平行於哈囉單車等重量級業務。與此同時,青桔和摩拜也在蒙眼狂奔後,進入到理性發展階段。

7月15日下午6點的成都市二醫院地鐵站

從盛極一時到風口後的滿地狼藉,共享單車正在經歷死亡與劫後餘生,而這段時間,正是國內單車快速膨脹又回歸理性的5年。

共享單車創業熱:融資錢來得快 去得也快

國內共享單車歷史,可以追溯到2007年,不過早期多為政府主導、管理。一直到2015年,戴威創立的ofo走出校園,才標誌著共享單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真正的到來。2016年四月摩拜單車在上海上線,加速共享單車成為市民日常出行選擇,盛極一時。

在2016年-2017年之間,大量資本湧入共享單車市場,在共享單車領域的創業創新如雨後春筍,下圖就顯示了2016年一時可用的共享單車APP,滿滿一螢幕。

2016年活躍的共享單車企業\圖據百度百科

不過遺憾的是,共享單車盛大開局,就已經被ofo和摩拜佔領寡頭。據粗略統計,ofo和摩拜共吸收了市場150億元融資,而其瘋狂擴張也看起來成效滿滿,2017年ofo、摩拜兩家共佔市場88%的份額。

ofo與摩拜的部分融資記錄

然而,在沒有明晰盈利模式的情況下,瘋狂擴張意味著強烈的資源浪費。今年5月,ofo在成都被曝車輛按斤賣與廢鐵回收廠,一個眼見高樓起又眼見高樓塌——2018年冬天,ofo因無法正常退還用戶押金而多次上熱搜,戴威也因此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受到了限制。

封面新聞記者直擊ofo小黃車按斤變賣現場

而與ofo路徑不同的是,在2018年4月接受了美團的橄欖枝,以27億元賣身美團。

2018年的寒冬,並不籠罩著ofo、摩拜,拿著資本的錢橫空出世準備撬動市場的共享單車們,基本都過上了捉襟見肘的日子,小藍單車、小鳴單車、一步單車等等紛紛倒閉,今年上半年悟空單車也關門歇業,現在留在市面上的是屈指可數的幾家。

有錢時盲目擴張團隊 退潮後有人進退兩難

在2017年,摩拜、ofo的投放大戰尚未停歇,永安行、小藍單車虎視眈眈的時候,手握大量用戶押金和融資所得的資金的共享單車企業們,曾進入了盲目的隊伍擴張期,在除了騎行付費以外的商業模式賞味明晰的時候在各地區都招攬了多位市場經理,且大部分來自於傳統快消行業。

一位不願透露名字的前共享單車公司員工小陳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當時自己所在的區域分公司有多位來自傳統快消行業巨頭的市場經理。

“他們之所以離開快消行業跨界到互聯網,就是覺得快消市場已經增長乏力,而共享單車正是當時發展最快的互聯網行業新寵,覺得公司有花不完的錢。”小陳說。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市場經理們在惡性競爭激烈的共享單車行業裡,並沒有帶來各家公司預想般的商業化奇效:能靠自己在快消行業的人脈完成一些資源置換式的合作的市場經理已經算是出色,更多的人無法給公司帶來任何商業上的收益和轉化。

“有的人已經過了試用期,但是確實起不到什麽作用,當時剛完成新一輪融資公司開起人來也一點都不含糊,違約金也照付。”談到公司為商業化盲目擴張團隊付出的成本,小陳也有些惋惜。

2018年摩拜被美團收購,創始團隊先後離開,ofo也深陷退押和“被破產”風波,共享單車行業最初的兩大巨頭體量都在萎縮,當年以為自己趕上了互聯網最好機遇的員工們有些因為對產業發展失望,心灰意冷地主動離開另尋出路,也有些直接被裁掉了。

“感覺那些快消行業出來的人挺虧的,在正值壯年的時候轉型互聯網,卻進入了做不出成績的領域,搞得有些人進退兩難,即使回得去快消行業可能也錯過了一兩年時間找不準自己的位置,繼續在共享單車公司待下去也看不到前景擔心隨時被裁,去其他互聯網公司又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小陳說,自己的前同事就面臨這樣的尷尬處境。

風口過後 擴寬賽道提升盈利空間

但共享單車這個行業,也不盡是憂傷。我們慶幸地看見,在風停了之後,還有那麽幾家仍在在正常運營,為城市出行提供便利。

2016年11月完成A輪融資的哈囉單車(當時名為:哈羅單車)闖入大眾的視線,以完不斷善出行結構身共享單車前列;2018年1月,滴滴在放棄收購ofo後,以自有品牌和託管小藍單車入局共享單車市場,此時,市場已經進入冷靜階段,資本已經慎重花錢,用戶也養成了付費習慣,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另一方面,摩拜仍在繼續提供服務。

7月16日新都區醫學院地鐵站口停放著的哈羅單車

今年6月,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李開逐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依托技術賦能和精細化運營,哈囉單車已經在以包括成都的近百個城市實現盈利。

不過,共享單車再怎麽精細化,都是乾毛巾裡擰水的生意,但電動車不一樣,畢竟,單車服務距離是很少超過5km,而電動車卻可以把服務距離延長到4倍甚至更多。

7月16日 金堂縣順運街上哈囉單車與青桔單車並列停放

7月12日,李開逐通過全員信宣布,原新業務部中的電動車租售平台業務將升級為獨立事業部,平行於哈囉單車等重量級業務。而在哈囉出行出行的架構調之前,滴滴也通過內部郵件,宣布滴滴單車事業部與電單車事業正式整合升級為兩輪車事業部。

滴滴電單車事業部為旗下自有品牌“街兔”,2018年7月正式落地的項目。一樣的是,兩者都將共享單車業務升級為兩輪車業務,但不一樣的是,哈囉的兩輪車已經不僅聚焦於共享領域:在共享出行之外,哈囉出行還是一家電動車租售平台和構建電動車基礎能源網絡的標準化的探索者。

所以我們能看到,哈囉做電動車,租售業務只是第一步,其背後的目標,是整個電動車需求市場的基礎能源網路。畢竟,電動車仍然充電、安全是每個用戶的剛需和痛點,哈囉換電服務就是用互聯網技術革新並使電動車市場標準化。這就類似智能汽車遍地開花,但是繞不開供應鏈仍需要標準化這個過程,而哈囉在嘗試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至於能不能開花結果,還得看其戰略真正地推行。

巨頭把持格局 行業走向良性競爭

經歷了5年自由發展的共享單車市場,有的謝幕,有的仍在繼續耕耘,但未來將走向何方呢?在西南證券首席新經濟分析師陳杭看來:共享單車將走向未來巨頭把持的格局,行業走向協調的良性競爭的下半場。

在陳杭看來,任何行業都會經歷三個階段:紅利藍海期、存量博弈期、轉型穩定期,目前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已經到了第三個階段,已經出現了以哈囉單車、青桔單車、摩拜單車三大巨頭,他們分別依靠阿里滴滴和美團,融入到他們各自的生態之中,成為大戰略的一員。

“後續來看,因為共享單車重資本投入的特點,單獨發展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更多的是互聯網生態巨頭們布局的一個方向。”

同時陳杭認為,因為行業洗牌已經接近尾聲,未來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將主要是內嵌到生態中,從中獲取便宜流量並做大,然後在細分市場中站穩腳跟,最後實現正常化的盈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