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沈陽醫改一月余分級診療趨勢初顯

  特病患者一年開藥能省400多元、在二級醫院看感冒少花近40元、一級醫院患者隨時可轉入醫聯體內上級醫院……沈陽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從8月26日零時啟動以來,每天記者都能從一線采回這樣的好消息,而記者從沈陽醫改辦了解到,醫改一個月以來,115家參改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後,共節約藥品費用1.33億元,三級醫院門急診就診人次減少,二級及以下醫院門急診就診人次佔總診療量比例上升,分級診療趨勢初顯。

  連續一周內,記者專訪沈陽市衛計委及沈陽市醫改辦相關負責人,他們告訴記者,醫改的最終目標是“擰乾”藥價中的虛高水分,降低其中的虛高價格,醫改就是要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讓醫生回歸臨床,確保患者利益最大化。

  專家聲音:不斷“擰乾”藥價虛高水分

  醫改現狀:藥價平均降35%左右

  據沈陽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稱,改革就是改掉當前部分公立醫院存在的逐利機制和弊端,“而且必須改掉這個弊病,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屬性,讓醫生回歸臨床,讓醫生全身心都在患者身上,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準。”

  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體現在“三個最大化”,即患者利益最大化、醫療品質最大化、醫療安全最大化。而醫改“掐斷”藥品15%的加成,就是促進患者利益最大化的直接體現,“這還不夠,接下來仍要不斷把藥品虛高價格水分擰乾。”

  沈陽市參改的115家公立醫院,取消15%加成後,統一在遼寧省藥品採購平台上購藥,藥價還會平均下降近20%。“這下降的20%,是在遼寧省去年的採購平台價的基礎上下降20%,加上取消藥品加成的15%,總的來說,藥價平均降35%左右。“這個力度還是很大的”。

  遼寧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陳曉虹認為,目前我們國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慢病患者是就醫的主要人群。需要做手術的畢竟是少數人,大量慢性病、老年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定期做檢查。慢性病、腫瘤化療等患者都是受益人群。

  不僅取消藥品加成,還實行藥品採購“兩票製”,目的是壓縮藥品從生產廠家到醫院之間的中間環節,降低虛高價格。兩票製,即從企業到醫院只能開兩張發票,企業給經銷商一張發票,經銷商給醫院一張發票,省去中間環節,擠壓藥價水分。“通過這兩個大動作,眼下患者到手的藥品是剔除了近35%虛高水分的價格。”相關負責人稱,藥價要降到徹底把藥品價格中的虛高水分擠掉,這是終極目標。到那個時候醫生就是全身心的給患者看病,患者適合用什麽樣的藥,就給患者開什麽樣的藥,杜絕醫生給患者開藥與個人利益掛鉤。

  CT、核磁等700多個檢查項目都降價了。這部分費用的下調,就是讓醫院不要指望做檢查來掙多少錢,“CT等檢查就像部隊的偵察兵,就是輔助檢查,就是幫助醫生診斷,降低檢查項目價格就是讓醫院明白不能靠指望多開檢查單子來掙錢。”相關負責人稱,這樣就倒逼這些醫院改變經濟運行機制,促進合理用藥,不能像以前開大處方、過度醫療,“將藥品和CT、核磁等化驗項目計入醫院的成本,以後醫院就不會比拚機器先進,不買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儀器了。這步的改革就是開了多少的輔助檢查,開多少化驗,和醫生、醫院收入沒有任何關係,醫改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專家聲音:診療費絕對不是掛號費的變相漲價

  醫改現狀:體現醫護人員勞動價值

  “過去護士的一級護理一天9元錢,所謂一級護理就是一小時觀察患者一次生命體征,一天下來24趟,一趟才0.375元。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太低。”相關負責人稱,醫改目標之一就是不依靠開藥賺錢,不依靠機器的運轉來賺錢,而是依靠醫生、護士的技術和服務來賺錢。從靠賣藥賺錢變成賣服務賺錢,為患者更好地臨床服務。“像特護,在ICU裡面時時刻刻看護患者,醫改前是每天60元,現在每天90元,這個增長幅度並不大,但是體現了對醫生和護士勞務付出的一種尊重,調動了醫生護士的積極性。”

  “終於感覺自己有點價值了!”一位醫生在醫改後首個工作日在朋友圈裡這樣說:早上我問一位老患者,我的號都漲到60元了,你還掛我的號不嫌貴啊,他告訴我說:“你的技術值這個價,我認可”。

  醫院的收入也是要騰太空,調結構,促進收入結構優化。比如,醫院一年收入1個億,藥品、耗材佔醫院收入的50%左右,檢查檢驗收入佔30%,醫生護士的技術勞務才佔20%,現在調整結構就是要把醫生護士的技術勞務提高上來,其他的都降下去,總的來說,並不會增加患者的負擔,也沒有增加醫保資金的負擔。“醫改診療費拉開等級,其實也是運用價格杠杆,合理調節醫療資源分配的舉措。以前許多患者本來病情不重,卻都去掛名醫號,嚴重擠佔了本該分配給重病、疑難病患者的診查資源。”

  “診療費絕對不是掛號費的變相漲價。”一位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醫藥分開改革的目標,一方面要切斷醫院、醫生靠“開藥”賺錢的補償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引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診療服務,獲得合理補償。在她看來,這也是提升服務的動員令。但就患者個體而言,由於在就診疾病、治療方案、治療周期等方面存在個體化差異,費用會受到不同影響。短期看,不同患者費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從長期看,診療服務費的調整和規範,最終是讓百姓受益。

  專家聲音:區域一體化是醫改方向

  醫改現狀:避免重複檢查,節省治療時間與費用

  以前抽血化驗得去大醫院排隊,之後,還要去取結果。驗個血,沒有小半天時間根本不夠。如今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能完成此類檢查,省時省力,檢查結果跟大醫院通用。記者了解到,和平區區域中心實驗室,作為沈陽市醫療機構醫學檢驗結果互認部門,已實現檢驗數據全區共享。

  “醫改的方向就是區域一體化。”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比如讓患者的檢查結果得到互認,省去患者從這家醫院到那家醫院,還要重複做檢查的時間。這就要依托獨立的醫療檢查檢驗機構,實現醫學檢驗與醫療活動的分開。

  目前,每個醫院都設有化驗、影像中心等,採購專業的檢驗設備,不僅投資巨大,也屬於重複性資源。目前沈陽有兩家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均通過國家實驗室認證體系,說明該實驗室的化驗結果是得到國家認可的。國家現在提倡獨立的檢驗機構和影像機構,這不僅有利於醫學檢驗技術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而且有利於醫學檢驗資源的均衡分布,從而推動醫學檢驗技術不斷提高。如此,患者可以到專門的醫學檢驗機構做檢查,然後拿著符合“標準”的檢驗結果到任何一家醫院看病,也就會得到“互認”。

  他分析說,對小型醫院、社區醫院來說,受限於技術和設備,許多檢驗無法自己做,必須外送給第三方檢驗;對於大型醫院來說,有的常規檢驗項目每天數量飽和,超出醫院自身檢驗能力的部分就會交給第三方檢驗機構;另外就是特種檢驗項目,有的檢驗項目一家醫院每年做不了幾例,為此設定專門的檢驗人員和設備顯然會造成資源浪費,這樣的檢驗一般也都會委託給第三方機構。“沈陽現在已經有兩家醫學影像中心,之後陸續還要開展。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將在不影響疾病診斷治療的情況下,避免重複檢查,大大節省患者治療時間與費用。”

  專家聲音:分級診療是醫改的重中之重

  醫改現狀:基層醫院門診量小幅增加

  “醫改啟動後一周,醫院門診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35人,醫療收入(診查費、中醫辨證費等)同比增加4萬元,門急診藥品收入同比下降了7萬元,CT等大型設備檢查、驗血等化驗費用都有所降低。”沈河區人民醫院院長張偉告訴記者,作為醫聯體成員部門,該院與骨乾部門市紅十字會醫院、龍頭部門省人民醫院建立了轉診綠色通道,目前上轉的患者比大醫院下轉的患者多一些。醫改後,患者有望進一步下沉。

  在渾南區中心醫院,記者看到這裡的外科病床可以用“一床難求”來形容,院長陳榮宗稱,外科開展的闌尾炎、疝氣、腹腔鏡等手術,職工醫保報銷90%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報銷75%,再加上此次醫改並未將二級醫院手術費上調,所以在這裡做基礎性手術還是相當劃算的。“附近的老百姓相當認可我們,這不又開始‘排床’了嘛!”

  “分級診療成功之日就是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功的標誌。而分級診療首先是建立家庭醫生簽約製的服務。”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醫院要想把患者吸引在基層,首先醫生得有能力。“基層全科醫生的數量不夠,各個區縣每年都在有計劃的招收全科醫生,保證足夠數量的同時,能力還要有提升,才能讓居民跟家庭醫生簽約。”

  據了解,現在沈陽市全科醫生總量為1538人,比照國家每萬人擁有2名至3名全科醫生的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按沈陽市800多萬人口計算,目前至少需要2400名全科醫生,眼下,這個缺口在1000人左右。“近年來,沈陽市加大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每年都招聘並培養社區全科醫生,逐漸改變基層醫院人才匱乏的局面。儘管如此,社區基層全科醫生缺口仍然很大。”

  分級診療的第二步,當家庭醫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水準波動,且出現併發症的時候,要通過醫聯體往上級醫院轉診。“醫聯體是分級診療的載體、紐帶和橋梁。沈陽市醫聯體設計分三層:若乾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是一層,是成員部門,市管三級是中間層,稱為骨乾部門,省管三級醫院是龍頭部門,形成‘1+1+X’模式,然後層層轉診。在三級醫院治好了之後,再轉回基層醫院康復,有問題了再去三級醫院治療。”

  相關負責人分析說,現在醫聯體的轉診還不是很順暢的原因:首先是資訊化手段不先進,比如,皇姑某區級醫院是醫聯體的基層醫院,有患者要轉診去市四院,首先得把患者的資料、化驗檢查的片子等通過資訊化的手段上傳到市四院,“而現在資訊化發展不均衡。目前沈陽46個醫聯體,有些醫聯體互聯互通資訊化程度高,有些就達不到效果。這也是目前各個醫聯體急需解決的問題。”

  沈陽醫改“滿月”:

  從量變到質變仍有路要走

  8月26日零時,沈陽醫改正式啟動。時值醫改“滿月”之際,醫改辦發布醫改最新變化數據,這些數據背後的實質是沈陽就醫環境的改善和患者錢包裡實實在在的實惠。一些普通病、常見病和日常開藥逐步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況有所緩解,基層衛生服務的作用正在逐步發揮,取消藥品加成,打破了“以藥養醫”機制,更好地體現醫務工作人員的價值,也讓老百姓得到了切實的優惠。

  為保障醫改平穩過渡,沈陽各家醫院早已開始準備工作,預備各種應急預案、更新系統、調整藥品、調整系統價格,醫改前連續多日醫護人員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奮戰,只是為了8月26日起的醫改有條不紊。在這次醫改中,每一個身處其中的醫療工作者,都由衷地希望系統的更迭、價格的調整,不影響患者順利就醫,因為醫生永遠是那個見到患者治愈的笑容時最高興的人,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保障每一位患者的正當利益。為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各家醫院隨處可見志願者和醫務人員耐心解答患者問題的身影。他們認真負責、加班加點的工作,保障了醫改政策的順利落地。正如他們所說:醫改路上,醫患同行!

  醫改啟動1個月以來,本報記者和醫院、醫護人員一起見證著這一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時刻,夜以繼日地奔波在醫改一線,從醫改零時啟動到醫改後每天到醫院“踩點”:從綜合醫院到專科醫院,從三級甲等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天都最直接地感受著醫改帶來的變化。沈陽日報也給予醫改這一重大事件高度關注,在1版、2版等重要版面刊發醫改動態,本報新媒體也同步跟進,點擊率突破同題材稿件的歷史新高。

  沈陽醫改滿月之際,總體平穩,效果初顯。但是醫改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從量變到質變仍有路要走。醫改關鍵要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如果健康是老百姓獲得感的主題,那麽醫改就永遠在路上。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樊華/文 張文魁/攝 魏爽/製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