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測血壓,6個關鍵步驟應記牢!|5月血壓測量月

五月血壓測量月(May Measurement Month,MMM)又到了。自2017年起,國際高血壓學會(ISH)和世界高血壓聯盟(WHL)合作,把世界高血壓日擴大成了為期一個月的全球血壓宣傳活動——五月血壓測量月。

那麼,如何準確地測量血壓?需要注意什麼?有哪些應該避免的錯誤呢?我們結合今年剛剛發布的《2019 AHA人體血壓測量科學聲明》以及《中國血壓測量指南2011》來看一下。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診室坐姿血壓測量的6個關鍵步驟

診室血壓測量應在室溫合適且安靜的環境中進行。坐位測量血壓需要準備適合患者手臂高度的桌子,以及有靠背的椅子。

Step 1:患者準備

☆ 患者放鬆,心緒平穩,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腳在地板上放平,背部倚靠以獲得支撐;

☆ 在第一次測量血壓之前,患者應靜坐3-5分鐘,不四處走動,如果使用某些自動診室血壓測量(AOBP)設備,等待時間可適當縮短;

☆ 測血壓之前,應避免飲用咖啡或酒精、運動和吸煙至少30分鐘;

☆ 測血壓前應排空膀胱;

☆ 休息或測量期間,患者和測量者均不應該說話;

☆ 去除袖帶放置部位的衣物。

Step 2:選擇適當的血壓測量設備

☆ 使用經過驗證的上臂袖帶血壓測量設備,並確保定期校準設備;

☆ 支撐患者的手臂(例如,放在桌子上),患者不應握拳或者用力,因為等長運動會影響血壓水準;

☆ 將袖帶的中間位置放於患者上臂的右心房水準(胸骨中點);

☆ 使用尺寸合適的袖帶,袖帶長度應達到患者手臂周長的75%~100%;

☆ 袖帶的下緣在肘窩的上方2~3cm,一般認為能塞進2個指頭時鬆緊適度;

☆ 使用膜片或者鍾型聽診器。

與水銀血壓計相比,經過校準的無液血壓計或混合式血壓計測量診室血壓更加安全可靠。無液血壓計需要定期校準,手持設備每2-4周校準一次,壁掛式設備每3-6個月校準一次。

採用使用一次提供多個讀數的示波器設備已成為診室血壓測量的更有效的手段,傳統的聽診法正逐漸被示波法取代。許多示波器設備已經通過驗證,可以進行準確的血壓測量,同時可減少聽診方法相關的人為錯誤。

提倡AOBP用於測量診室血壓。與常規聽診法測量診室血壓相比,無人值守AOBP出現白大褂高血壓比例更低,同時可減少血壓測量的人為誤差。

Step 3:使用合適的血壓測量方式

☆ 第一次就診時,應記錄雙臂血壓,哪一側血壓讀數較高,則後續使用該測手臂進行測量;

☆ 每次門診就診時,應測量診室血壓≥2次,重複測量時要間隔1~2分鐘;

☆ 使用聽診法測量時,在脈搏消失後繼續加壓20-30 mmHg進行血壓測量;

☆ 使用聽診法時,緩慢放氣(2 mmHg/s),仔細聽診柯氏音;

☆ 心率緩慢者,放氣速率應更慢些;

☆ 獲得舒張壓讀數後,快速放氣至零。

Step 4:準確記錄血壓測量值

☆ 使用偶數記錄收縮壓和舒張壓;

☆ 盡量避免尾數偏好(尾數偏好是指將血壓讀數習慣性記錄為末尾0或5mmHg);

☆ 明確測量之前最近一次服用降壓藥物的時間。

Step 5:計算平均值

☆ 根據≥2次不同場合所得的≥2次血壓測量值計算平均值,用於血壓評估;

☆ 通常取2次測量的平均值,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5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

Step 6:向患者提供血壓讀數

☆ 向患者口頭和書面告知收縮壓和舒張壓結果,並幫助部分患者進行結果解讀。

選擇袖帶尺寸的關鍵點

袖帶選擇錯誤是診室血壓測量中最常見的錯誤,其中84%是患者手臂較粗而選擇的袖帶周長不夠。

☆ 應在肩峰和鷹嘴的中點測量手臂周長;

☆ 袖帶長度應達到患者手臂周長的75%~100%,袖帶寬度應達到患者手臂周長的37%~50%(長寬比為2:1),臂圍大者應使用大規格氣囊袖帶;

☆ 上衣袖子不應捲起,因為可能會產生類似止血帶的效果;

☆ 測量血壓時,袖帶放置處的皮膚應該裸露,袖帶最好直接和上臂接觸。

身體位置對血壓測量結果的影響

☆ 收縮壓在仰臥位時比坐位時高3-10 mmHg,舒張壓約高1–5 mmHg;

☆ 仰臥位時,如果手臂擱在床上,它會低於心髒水準,應當使用枕頭等墊高手臂進行支撐;

☆ 坐位測血壓,若後背沒有支撐,收縮壓和舒張壓可分別高5-15 mmHg和6 mmHg;

☆ 坐位測血壓,若蹺二郎腿,收縮壓和舒張壓可分別高5-8mmHg和3-5 mmHg;

☆ 坐位時,右心房水準在胸骨或第四肋間隙的中點;若上臂低於右心房水準,例如手臂下垂時,測得的血壓會升高;因此,測血壓時手臂要自然放在桌上,與心臟保持水準;如果手臂保持抬起的姿勢,測得的血壓也會升高。

對血壓測量者的要求

☆ 測量者眼、手、耳協調,必須能夠進行袖帶放氣、聽柯氏音,同時讀取血壓計的讀數;

☆ 應了解血壓變異性的影響因素,例如不同時間、運動以及降壓藥物等,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和噻嗪類利尿劑與多次隨訪間血壓變異性降低相關;

☆ 醫生應對血壓讀數進行恰當合理的解釋;

☆ 醫護人員應考慮每6個月至1年接受血壓測量方面的再培訓。

參考文獻:

[1]Muntner P, et al. 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in Humans A Scientific Statement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ypertension. 2019; 73.

[2]中國高血壓聯盟. 中國血壓測量指南. 中華高血壓雜誌, 2011, 19(12):1-15.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