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桑樹種植:桑樹樹形的養成,對桑葉產量、品質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導語:桑樹樹形的養成,對桑葉產量、品質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桑樹栽植後,根據其生理特性,品種特點,環境條件和樹型養成要求,通過合理剪伐技術,人為控制桑樹的生長狀態,培養和維持一定的樹形,才能滿足蠶桑生產的需要。樹型養成對個體生長、群體結構,桑葉產量與品質,肥培管理措施都有密切關係。

良好的樹形,能使枝葉在太空布置合理,桑園通風透光,個體與群體生長良好。而不同的樹形對桑樹的影響和生產作用也不同,只有在合理採伐和肥培管理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樹型的豐產效果。因此,樹型養成在生產上具有重要意義。

剪伐技術的話,包括伐條、剪梢、疏芽、摘心等一整套操作和措施,是養成樹型,促進桑樹生長,提高桑葉產量和品質的一項重要技術,它在桑樹栽培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樹型養成的目的桑樹在自然生長狀態中,多成為高大的喬木桑,即自然形。

自然生長的喬木桑特點是:葉形小、花果多、葉質差、產量低、樹形紊亂、管理不便,不適應蠶桑產業發展的需要。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根據桑樹生長髮育特性和環境條件,採用合理剪伐技術,把桑樹養成一定的樹形,叫作剪伐形。

這種樹型的培養方法,叫做養成法。樹型養成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剪定為中心養成樹型,就是從栽植後到樹型成形這一階段,把桑樹養成適合生產要求的樹型形式;第二階段是以收穫為中心維護樹型,因樹型成形後,隨桑樹生長而起變化,必須結合收穫技術,採取合理剪伐措施保證樹形完整,並加以發展,以期達到高產的目的。

也許有人不明白為何要養桑樹樹形,下面呢,婷姐我會給大家講一講的。桑樹在自然狀態下,一般生長正常,隨樹齡增長,根系發達,樹榦增高,體內水分養分運輸距離加長,枝乾消耗能量增多,樹冠擴大層次增加,往往成為枝密條細,葉形小,樹形紊亂,透光差,從而影響桑葉產量和品質,不能適應蠶桑生產需要。

為了滿足生產要求,必須通過剪伐技術,把桑樹養成一定樹型。樹型養成是根據桑樹的耐伐性和生理機能,以及品種特性和環境條件,運用合理的剪伐技術,培養成適合當地生產需要的良好樹形形式,為養蠶生產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因而樹型養成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才能發揮其在生產中的作用。

(1)樹形整齊。自然生長的桑樹枝乾叢生,長短粗細不一,分布不勻。剪伐可以按生產要求,把桑樹養成一定的形狀,達到樹冠整齊,枝葉分布均勻,通風透光,充分利用太空便於肥培管理和桑葉收穫。

(2)減少花葚。桑樹生長髮育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結果,花果隨樹齡增長而增多。因花葚消耗樹體養分多,桑葉產量減少。剪伐整形之後,能抑製生殖生長,促進營養生長,故能相應減少花葚,增加桑葉產量。

(3)提高葉片的產量和品質。自然生長的桑樹,枝密條細,葉小而薄,產量低。整形以後,樹榦部分和不良枝乾減少,養分相應集中,枝條生長旺盛,葉大而厚,另一方面,通過整形,樹冠整齊,枝乾稀密配置適當,透光良好,能提高光合作用,葉片組織充實,營養物質含量增多,秋季桑葉硬化遲,因而能提高桑葉產量與品質。

(4)促進生長,保養樹勢。由於樹形整齊、養分集中、營養生長旺盛,能較長時期維持樹勢。衰老的桑樹,經過剪伐整形,可以使老樹複壯,達到增產的目的。

(5)減少病蟲害。桑樹整形之後,可減少原有寄生在枝乾上的病蟲危害。同時,因樹形整齊,枝條稀密分布適當,改善了樹冠的日照、通風狀況,不但病蟲害發生的機會少,一旦發生,防治也較方便。據調查,桑天牛、桑蛀蟲、赤鏽病等都以剪伐形桑樹受害較輕。

在生產實踐中,剪伐是同樹型養成相聯繫的,也就是樹型必須通過剪伐來養成,因此剪伐就應按照樹形養成的要求進行處理,不論在樹型養成或維持樹型的過程中,都不能盲目的亂剪伐。所以,合理剪伐是樹型養成的主要技術措施。

為了明確樹型養成要求,掌握合理的剪伐技術,對剪伐過程中根、乾、支乾之間的關係和剪伐後產生的影響,就需要了解樹型養成的基礎知識。

(1)地上部與地下部的關係。桑樹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在生理上,地下部和地上部之間經常處於平衡狀態,二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製約。根系發達,枝葉生長就繁茂,而地上部的生長,又影響根系生長髮育。實踐證明,剪伐過度,剪伐時期過遲或剪的方法不當,都會直接影響根的生長,破壞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間的平衡關係,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因此,只有採取合理的剪伐技術,才能養好樹形,達到豐產的目的。

(2)主、支乾長短與樹型的關係。在桑樹養成過程中,主、支乾之間的配置,對整個樹形、樹勢和產葉量的關係很大。一般隨主乾增高,樹冠擴大,支乾層次增多,樹勢強,單株產葉量較高。隨主乾降低,支乾層次少,樹冠小,枝葉生長旺,部門面積產葉量高。

因此,為了早日養成樹型,提早收穫,在樹型養成中主乾應以偏低為宜。但主乾的高低要根據桑園類型、品種特性、樹型種類的不同,各地應因地製宜確定。單株桑樹的主乾要強壯,支乾層次應分明。一般主乾與支乾的長度比例,第一支乾應比主乾稍短,第二支乾應比第一支乾稍短,最後一層支乾更短,使樹冠緊湊,這樣主、支乾之間分叉角度適當,樹榦支持能力強,若支乾過短,分叉角度小,樹冠小。

相反,主乾短,支乾過長,樹型高度雖相同,樹冠面積擴大,樹榦支持力減弱,易受風害。在養支乾時,應注意向四周擴展,分布均勻,使樹冠擴展面積較大,能更好地利用太空,有利桑樹生長,如主乾過長,支乾層次多,消耗養分多,對提高產葉量不利,因而主乾與支乾配置必須適當,才有利於生產。

(3)剪伐對根的影響。一般剪伐後打破了桑樹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長平衡狀態。特別是在生長期中剪伐,對地下部影響更大,應採取相應的農業技術措施,減少剪伐對桑樹生理的影響,對生產有利。據調查,一年生桑樹夏伐後,全年干物的生產量與不伐條區比較,地上部干物量只有不剪伐區的34%,根只有45%,樹體全重只有56%。

夏伐對壯齡桑樹影響更大,採伐後的第二天,根的先端,根毛區附近發生褐色枯死,細根大部分腐爛脫落,留下的粗根約經10天左右,才見到新根再生。剪伐後支乾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的含量較為集中,再生新梢在短期內生長特別旺盛。所以,有人認為剪伐的重要性和施肥有相類似的作用。總之,剪伐是促進新梢生長的有效措施,同時,又阻害根的生長。因此,剪伐必須配合肥培管理措施,桑樹才能更好地生長髮育。

下面呢,婷姐我給大家分享兩種樹型養成法吧,第一種是廣東地桑式養成法。在廣東、廣西等高溫、多雨和生長期長的地區,為了充分發揮桑樹生長勢強和耐剪伐的特性,以適應一年多次養蠶的需要,一般採用密植的地桑式,每畝栽植5000株左右。在春季定植後,離地10cm剪去苗乾,發芽後留3~4芽生長。

當年夏蠶期(第四次養蠶)即可采葉養蠶,在冬至前後10天,以枝條基部稍高出地面處剪伐,即冬刈。春季當新條長到60cm左右時開始采葉養蠶,第一次養蠶採摘枝條中下部片葉,並去弱留強,疏采芽葉,培養壯枝;第二次養蠶將全部葉片收穫進行摘心,促進腋芽萌發;第三年養蠶將新發側枝去弱留強,保留基部5~10cm剪收,再促腋芽萌發;其後每次養蠶均按上述方法收穫側枝,直到桑樹落葉休眠,進行冬刈。

冬刈法的優點是對桑樹生理影響小,便於冬耕,並可減少枝條蟲害,其缺點是全年產葉量低,且不適應春季增養多絲量蠶品種的需要,並有一部分泥葉不能利用。為了克服冬刈法的缺點,可採用春刈收穫法、夏根刈收穫法和全年留大樹尾收穫法。

春刈收穫法:冬季剪稍1/3左右(留大樹尾),第二年第一次養蠶將全部新發側枝採光後即形根刈。夏根刈收穫法:上一年留大樹尾的基礎上,第一次養蠶開始采2~3次新發側枝,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進行根刈,但應加強肥水培管理。

全年留大樹尾收穫:冬季離地60~80cm處剪梢,春第一次養蠶時,每根枝條上留粗壯新梢2~3根,其餘全部採去,並在所留新梢基部採用少量的成熟葉;第二次養蠶采葉留新梢;第三次養蠶采葉後摘心;第四次養蠶採摘新發側枝葉片後,對粗壯側枝剪留10~15cm再促腋芽萌發,以後去弱留強,留壯枝采葉,並根據側枝生長情況進行采葉摘心和摘枝,到冬季進行冬刈。

還有一種就是無乾桑養成法。一般每畝栽桑1500~2500株,樹榦高度10cm左右。無乾桑養成的優點是樹形養成速度快,產量高。但桑苗的需要量比較大,易產生泥葉,夏葉少。對土肥的要求高,對環境條件反應靈敏。

養成過程是在桑苗定植後,距地面10cm左右剪去苗乾,發芽後留2或2個芽生長,秋季可分次採用少量桑葉養蠶,當年冬季養成2或3根粗壯枝條。第二年夏伐是在較頂端的一根枝條基部的3cm高處剪伐,其餘枝條在上述枝條頂端相平處剪伐。以後每年在此處夏伐,蔬菜後每株留4~6根枝條即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