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IPO堰塞湖收縮:正常待審企業下降近400家

  IPO堰塞湖收縮:正常待審企業下降近400家(附最新IPO排隊名單)

  綜合

  從近期證監會披露的首發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資訊情況表顯示,過去幾年曾讓市場擔憂的“IPO堰塞湖”問題已明顯得到緩解。

  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 ,截至2018年6月21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307家,其中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4家,這一數字比6月上旬又有所下降。相比之下,而在2016年11月下旬,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數量曾達665家,也就是說在不到兩年的時間,正常待審企業數量足足下降了近400家。此外,與2016、2017年相比,2018年至今終止審查企業的數量明顯增多。

  IPO排隊規模持續收縮

  過去幾年曾讓市場憂心忡忡的“IPO堰塞湖”問題已在相當程度上得到排解。

  6月22日,證監會披露了最新的首發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資訊情況表。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21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的企業總數為307家,其中已過會26家,未過會281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4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

  具體來看,正常待審企中在滬市主機板排隊的企業有125家,在深市中小板排隊的企業有46家,在深市創業板排隊的企業有103家。

  回顧過去1年多的IPO排隊企業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到“IPO堰塞湖”不斷收縮的過程。

  根據證監會此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7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310家,其中,已過會28家,未過會28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5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

  而截至2018年4月19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28家,其中,已過會29家,未過會299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89家,中止審查企業10家。

  截至2018年3月2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93家,其中,已過會25家,未過會36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349家,中止審查企業19家。

  再把時間倒推得更久一點,截至2016年11月24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760家,其中,已過會45家,未過會715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65家,中止審查企業50家。

  以上數據顯示,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正常待審企業數量數量足足下降了近400家。對此,有分析認為,照這樣的趨勢發展,完全解決“IPO堰塞湖”問題已可以預期。

  終止審查企業數量趨多

  有券商人士分析認為,近一年多年,“IPO堰塞湖”規模明顯收縮的最主要原因為監管層審批從嚴的決心堅定。以終止審查的企業數為例,與 2016年的61家、2017的116家相比,2018年以來終止審查企業數明顯增多,已達148家。其中今年6月來,決定終止審查的企業就有12家。

  對此現象,新時代證券日前發布研報指出,首發審核過會率從2017年的76.3%下降至2018年初至今的 49.1%,這使得大量業績表現不佳,尤其是淨利潤未達門檻的擬IPO企業主動選擇撤退;另一方面,新三板企業掀起了IPO撤退潮,而業績不達門檻、股權結構不清晰等因素是新三板企業放棄IPO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證監會公布的試點創新企業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基本資訊情況表顯示,截至6月21日,僅有小米集團一家創新企業發行存托憑證獲受理,目前其審核狀態為預先披露更新。而小米集團進行預披露的時間節點為6月11日。

  在IPO的4個主要階段中,從預披露到預披露更新的反饋階段通常耗時最長。而小米集團在此階段只花了近10天的時間。據新時代證券統計,此前藥明康德在反饋階段用時208天,寧德時代反饋階段用時123天,工業富聯反饋階段僅用時14天。

  上述創新企業排隊時間的縮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今年來IPO待審企業的平均反饋階段用時。據新時代證券統計,2018年以來,預披露更新企業反饋階段平均用時約310天,快於2017年約400天的平均用時水準。

  小米集團發行CDR原定於在6月19日召開的2018年第88次發審會中進行審核,不過在臨近上會前夕,公司卻令市場頗為“意外”的做出了分步實施港股和CDR上市計劃,先發行港股,然後擇機發行CDR的決定。

  昨日,小米集團在香港舉行全球發售新聞發布會。據媒體報導,就公司何時重啟CDR發行一事,小米集團的高管表示,為了保證發行品質,先港股後A股是確保CDR成功發行的重要因素,目前還沒有重啟CDR的具體計劃。

  IPO正常審核企業最新排隊情況: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全景網)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